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正文

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0 10:48

摘要:

  摘要: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以来,由于市场经济尚未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一直未能形成真正的商业信用环境,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的类型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工商企业如何加强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类型原因管理建议  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信用管理的风险控制是现代企业管...

  摘要: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以来,由于市场经济尚未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一直未能形成真正的商业信用环境,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的类型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工商企业如何加强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类型原因管理建议


  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信用管理的风险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加强工商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制,是当前企业面临的十分紧迫的课题。


  信用风险是指在以信用关系规定的交易中,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在信用结算方式中,信用风险是指买方拖欠卖方货款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工商企业在信用风险管理上普遍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一方面企业在经营中时刻面临巨大信用风险而无力解决;另一方面企业也无法或不能正常发挥信用能力,获得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一、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类型分析


  以贷款五级分类原则为依据,工商企业的信用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生产经营过程型风险


  出现在组织生产或销售中的经营型困难,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即使在工商企业得到借款后,我们将这种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经营型困难称之为生产经营过程风险。2008年到2009年,这种风险表现的尤为突出。以位于浙江台州的某家纺织厂为例,从2006到2008年9月份,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这家厂的销售情况、生产经营状况以及产品利润状况一直呈现良好的态势。然而到了9月份,也就是企业在得到银行贷款的半年后,金融危机应经波及到我国的众多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产生了信用风险,给企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二)借款人恶意型风险


  在借款前,贷款单位会对工商企业精细考察评级,对风险度进行测定,如果评级结果在正常范围之内,且工商企业具有较小的风险度,贷款单位就可以贷款给工商企业。在得到借款后,工商企业依照原计划将资金投入到企业的上产或产品销售中,使企业的困境得以缓解,企业的生产得以扩大。然而,如果在还款期限内,借款人在利益的诱惑下违规将资金投入例如股票、基金等风险较大项目中,一旦出现意料之外的状况不能在还款日按时归还,借款人恶意地对借款进行拖欠,从而使信用资金陷入高风险的境地。例如在2007年以及2008年这段时期,这种借款人恶意型信用风险发生频繁。


  (三)抵押物突发生贬值型风险


  通常,50%是信用实施过程中抵押品能够抵押的货款率,这个折价率在一般的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行,然而一旦有突发性事件发生就会产生一定的困难。突发性抵押品贬值的不可预知性是普遍存在于信用贷款实施之前的。例如,某几家名牌车生产厂家,虽然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较好,然而仍然面临着破产和重组,这就严重阻碍了其对其产品的售后服务的实施,即使大量的补救措施已经被实施,但是,对其售后服务的不信任已经根植在消费者的心中,如此,以此产品作为抵押的业主会面临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产品大幅贬值的信用风险,对于这种情况,50%的折价率是无能为力的。


  (四)财务管理型风险


  对于企业使用资金后的财务管理方面的特殊风险,贷款单位在贷款之前对工商企业的财务体系的考察是无法有效地避免的。例如,在巨大的经济利益或情感利益的诱惑下,财务管理人员或者资金经手人员私自对借款进行挪用等行为。在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即使工商企业在对到位后信用资金按原计划进行使用,且生产经营在正常范围之内,也难以有效地对风险进行控制,造成巨大的资金损失。


  (五)担保质量风险


  目前,小额融资工作已经被大力开展,越来愈多的中小企业得到信用融资,以小型企业为例,完全信用融资的办法往往被使用在小额借款金额的情况下。一旦担保人被认可,小型企业便可以得到小额信用资金的借款。通常,除了20%左右的信用资金具有较大的信用风险,其余资金都具有保证,然而,信用资金风险的形成恰恰是由于担保人质量不高,为了能够对担保义务不进行履行,很多担保人采取了各种办法,导致了信用资金风险的造成。


  二、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成因


  (一)急功近利,仅仅以销售额的急速增长为目的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影响下,为了使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得到提高或者得到维持,大多数企业往往通过赊销的方式对销售进行刺激,从而保持企业的市场中的地位。然而,这种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或维持是以资产周转率的下降、应收账款的急速膨胀为代价的,不仅增加了收账费用、销售费用,而且增加了呆账坏账的数量,导致企业的利润质量下降,从而恶化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之下,有的企业仅仅以销售额的急速增长为目的,使企业的主要财务目标偏离了最终利润和合理的现金净流量。为了使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得到强化,和谐的动态均衡需要建立在销售业绩增长与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从而使企业的根本目标――获得高质量利润的实现得到保证。


  (二)管理职能缺位和滞后


  一些企业的领导者在观念上不重视客户的信用管理,在不详细了解客户信用和财务状况的情况下匆忙做出交易决策,以致造成以后账款的回收工作相当艰难。我国大多数企业都缺乏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在现有的企业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共同或者其中之一来承担的,然而在实践中却经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相互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等问题。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涉及销售部和财务部的综合性管理工作,但是销售部和财务部在管理目标、管理职能、部门利益和市场反应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它们都不可能较好地完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和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


  (三)忽视客户的信用管理与控制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主要是对销售以后形成的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追账”上面,甚至成立专门的追账部门,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忽视了对交易之前和交易过程之中的客户信用的管理与控制。


  (四)没有形成一套严谨科学的管理方法


  目前,在销售业务和财务管理上,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无法对客户的各种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不能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监控,致使不能采取正确的信用政策,仅凭主观判断做出交易决策,故产生信用风险在所难免。


  (五)经营不善,偿还能力差


  这是目前我国企业间相互拖欠账款的主要原因。由于企业内部经营出现困难,资金流动性下降,有些企业为了保证本企业的资金流转顺畅,拖欠他人贷款,致使债务关系复杂化,形成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一大毒瘤――“三角债”。


  (六)信用体制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


  我国现有的法律对契约关系的维护缺乏力度,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缺乏有效的保护,执法上存在行政干预的问题,地方保护主义十分严重。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和相应的惩罚机制与制约机制,造成法院判决执行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有效降低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的政策建议


  针对工商企业在信用过程的种种突发性或不确定的风险,我们有必要深入进行信用风险防范的管理研究,制定和完善更适合市场高度变化的信用风险问题,力争将信用风险降至接近零值。


  (一)对工商企业信用资金在生产或经营过程中实施全面监测,重点放在中后期的监测,并对监测人制定一套完整优化的工作指标,对监测人实施有力的督促和管理,最终产生良好的监测效果,降低信用风险。


  (二)高度警惕恶意型风险


  第一、在工商企业信用资金使用周期结束前,可采取一定优惠办法,提高其提前还款积极性,优惠办法:一是对提前还款的工商企业及时提高其信用等级,为再借贷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对提前还贷企业适当降低再借款时浮动利率,减轻再贷款企业再融资的利息负担。


  第二、与人民法院积极联合建立起一个“恶意违规欠款”民事应急处置机制,对恶意型借款人在其实施恶意行为初期能够及时有效地制止。例如当信用资产违规进入股市初期,就应当利用有效的监测机制发现并报告,并与人民法院一道对其在不还款的前提下强行平仓,以减少信用资金的风险。同时,对那些国有工商企业,出现同类恶意行为时,应积极主动与检查机关,公安机关联合对法定代表人的挪用资金行为进行严格的调查取证,对事实确凿的要依法严惩,保证资金的有效安全。


  (三)严禁高档消费品抵押贷款行为


  对那些明显属高档的消费要制定禁止清单,要做到不为利动。坚决不办理一笔高档消费品的抵押业务,同是,对与高档消费品有联系的商品,要区别对待,要进行严格剔选。对那些拿不准的高档消费品坚决不贷。例如对钻石项链、和田玉等高档消费品,其鉴定方式比较复杂和麻烦,并很难判断未来该类消费品的价值区间,我们必须采取不为利动的原则。


  (四)制定促进工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基本细则


  为了确保借款工商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必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基本细则,建议或督促借款工商企业参照执行,例如金融部门的“三铁”财务准则,根据各工商企业实际可建议推行“三铁”财务准则,有效地杜绝漏洞,减少借用资金风险,与此同时,与借款工商企业要及时沟通,联合举办各类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法制讲座,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警钟常鸣,让那些犹豫不决者彻底消除挺而走险的犯罪念头,使其回到遵章守法的轨道上来。


  (五)完善担保人质量的调研机制


  对担保人必须建立健全调查研究机制。一是调查担保人的资质,调查担保人品德作风;调查担保人信用记录;调查担保人资产状况及资产质量;调查担保人是否具有经营高风险行业。例如从事化学品的生产,股票投资或境外其他资本项目经营。二是研究担保人担保行为,是否具有应付或送人情等情况,研究担保人所属工商企业的未来三年经营或销售趋势,研究担保人公务员或行政事业单位身份的可变性,只有从事上述有力的调查研究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担保人因担保质量问题所造成的信用风险。另外,对担保人个体质量和群体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当单个担保人质量较高时,可再寻找另一个辅助担保人即可。当第一担保人质量不够高时,应当再寻找另一个担保质量较高的担保人,也可补充担保群人。


  (六)强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是决定事务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工商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都要把信用管理及风险防范的管理人才培养放在工作的首位。一是培养他们对多变的信用风险环境的再认识,提高破解风险的能力。二是培养他们对信用风险过程的调研作风,只有进行信用过程的有效跟踪调研,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对风险的预测能力,让风险在形式初期得到有效的化解。三是让他们走出去,学习和掌握更先进的化解、防范信用风险的方式方法,更新观念,加强联系,牢牢竖立零风险的工作意识。


  信用风险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由于信用风险而导致的账款拖欠,已成为当前制约工商企业发展和影响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关键因素,给工商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损失。因此,工商企业应把信用风险管理视为企业的生命,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体制,防范信用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