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正文

析小学生心理健康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0 14:26

摘要:

  [摘要]心理健康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身心迅速发展、个性特征易于塑造的关键时期。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原因;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

  [摘要]心理健康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身心迅速发展、个性特征易于塑造的关键时期。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原因;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1.小学生遗传原因:遗传因素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小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的形成,与遗传因素有直接联系。遗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还受个体神经系统类型的特点的影响。例如,高级神经活动强而不平衡的典型胆汁质的学生,容易形成冲动、暴躁、易怒等心理障碍;高级神经活动弱而不平衡的典型抑郁质的学生,容易发生孤独、焦虑、自卑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2.家庭原因: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影响在减弱,但是儿童时期在家庭中所受到的影响却是一生都无法消除的。例如: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小学生活泼、开朗、诚实、谦逊、合群、求知欲及好奇心强;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其次就是教养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上,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是促发子女产生神经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在行为问题学生中教育方式为民主的和尊重孩子的情况均显著低于无行为问题学生。


  3.各方面压力原因: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有许多家长把未来希望寄托在了孩子们的身上,社会、家庭、学校受其影响,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却忽略了孩子们自身能力承受程度。极少数学生由此表现为:反应迟缓、成绩低位徘徊、厌倦考试、对学习缺乏信心。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1.小学教师本身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孩子们的眼中教师是神圣的,教师的思想、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重大影响,甚至是一生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拥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还应拥有健康的心理。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也只有在教师真心、真情、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学习、生活、锻炼中。如我班有个学生张某,刚接班时觉得他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小男孩,时间一长发现他上课沉默寡言,下课后就一个人玩,常常躲在没人的地方,扣扣墙,踢踢土,我想他一定是有了心理问题,从此我就对他在课堂上多一些留意,多提问,多鼓励,渐渐地他对我有了好感,在一次总结上我郑重地表扬了他,之后他把自己的心里话都和我说,于是我顺势引导,要求他去帮助比他差的孩子,课余时间我还一起和孩子们活动,领着张某跳绳、踢毽子。很快他就融入班级里,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变成一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儿。


  2.在治疗学生问题时更重要的重视学生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两大方面的功能:一是矫治,即防治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二是发展,即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有些老师仅仅着眼于矫治的层面,只为少数有问题或适应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服务,注重补救性工作,忽视了对正常学生的辅导。如,发现某某同学情绪不稳定、某某同学爱说谎、某某同学有自卑感教师才开始矫正、补救。有时,教师只把学生的心理状态分为正常状态(常态)和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而忽视了当中的灰色区域――不平衡状态(偏态),以至于笼统分类“一刀切”,其实,从效果来看,如果到了学生心理偏常或心理有障碍的时候才来补救,矫正和治疗,工作的难度就大,花的时间和精力也多,效果还不一定显著。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学生正常健康地发展、成长、成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而不是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和治疗方面。总而言之,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有防重于治的新理念。


  3.重视学校基础建设:(1)环境建设: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2)文化建设: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离不开正确的思想导向,学校要有意识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业余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改善学生心理环境的目的。(3)校风建设:良好的校风校貌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氛围。在“团结、向上、积极、乐观”风气沐浴下,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4)家庭环境: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4.给孩子营造宽松的氛围:宽松是一种总体感觉。置身于宽松的氛围中每个成员的心理应是放松的、自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不必受到太多的拘束。在传统的教育中,可谓是“师道尊严”。但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身上具有无限的潜能。教师的作用正在于帮助学生最充分地发挥其内在的潜能,所以必须走近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是学生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欣赏者。


  5.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往是人重要的社会生活内容之一,不善于交往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困扰。同伴的交往对儿童的情绪发展与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能给他们以情绪的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应付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紧张和压力。


  三、结语


  总之,只有搞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去学习、去生活,才能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