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政治哲学类 > 政治哲学论文 > 正文

浅析邓小平理论特色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1 09:05

摘要:

  【摘要】邓小平理论是由一系列相关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构成的,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说它博大精深,可谓毫不夸张。但如此丰富的内容并不是无序的、零散的,而是依据各个基本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系及这些观点,在体系中不同的地位和作用,组合成一个上下一致、首尾贯通、相互融合、紧密相连的科学体系。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认识,笔者在多年进行邓小平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邓小平理论的特色进行了梳理,本文着重...

  【摘要】邓小平理论是由一系列相关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构成的,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说它博大精深,可谓毫不夸张。但如此丰富的内容并不是无序的、零散的,而是依据各个基本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系及这些观点,在体系中不同的地位和作用,组合成一个上下一致、首尾贯通、相互融合、紧密相连的科学体系。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认识,笔者在多年进行邓小平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邓小平理论的特色进行了梳理,本文着重从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特色、立论基础、表述通俗简明等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特色。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特色


  邓小平理论不但很好的遵循和继承了所有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还特别体现和突出了一些有关时代和我国自身的特色。也正因为如此,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也正好说明了我国的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科学水平,因此它不仅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入也有特别深远的意义。邓小平理论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而这些特色正是邓小平同志努力坚持实事求是、理论结合实际的完美典范。


  1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色


  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个著名的理论成果,一个是毛泽东思想,另一个就是邓小平理论。所有理论的创立都是来自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的社会历史条件影响和要求,邓小平理论便是如此,虽然理论的创立也有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的集体努力,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邓小平同志的素质条件,因此邓小平理论的最鲜明特色便当属它的时代特色。


  1.1主题上的特色。


  邓小平理论时代特色的根本在于它非常准确的揭示和体现了时代和平与发展的这个主题。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这段时间,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没有了战争、没有了革命,中国作为第三世界的代表也开始悄然兴起,世界上的政治慢慢走向了多极化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就成了众多国家最中心的任务。邓小平正是从这种世界格局的变化出发,以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当代世界的矛盾和问题做了深刻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著名论断,他认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不开中国。邓小平正是以此为立论的基础,以这种时代眼光和世界历史眼光思考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以及中国的发展思路,从而形成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可以说,对世界历史主题变化的深刻把握和准确判断是邓小平理论得以形成的时代根据,这样的一个判断代表着对于国内国际新形势下的一个比较总体的认识,也需要产生一个新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建设,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不仅提出了创立一种新理论――邓小平理论的任务,而且为这种新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提供了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也使邓小平理论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1.2继承性特色。


  邓小平理论的一些特色,不光是对于时代背景的准确把握,还表现在它基于马克思主义以及对毛泽东思想的一些继承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邓小平理论不仅是创新,它也有继承。邓小平理论完全可以称为当代社会的中国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在分析问题时,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但很好的坚持和理解、运用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还着重克服剔除了其中的一些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中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一些具体实际相结合,系统的也是最先回答了怎样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一些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新的背景下,也用比较新的思想和观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1.3实践性特色。


  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源泉和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也正因为如此,实践性是邓小平理论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国该如何发展的问题摆在全国人民的面前。其中所反映出来的所有矛盾和问题都需要有一个新理论的诞生,也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中,邓小平理论诞生了。另外,邓小平还坚持着理论要指导实践的思想,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于中国建设道路该如何走进行了辛苦的探索,也开始慢慢形成了一些观点和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本框架也就这样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也得到了奠定。我们可以自豪的说,邓小平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改革开放的成就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个理论在指导实践上的巨大作用。


  1.4创新性特色。


  邓小平理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上有着自己的创新性,而这个创新性还不是简单的细枝末节的创新,而是一个系统上的创新。首先,它第一次创造性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这些新问题,无疑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其次,它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念,如: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一国两制”论等等。这些理论和观点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2邓小平理论在立论基础上的特色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具体情况结合的完美典范,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理论基础也就显得比较特殊。


  2.1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实事求是这个思想路线最初是毛泽东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继承与发展,在进行社会主义方面革命与建设时,它是我们最为珍贵的法宝之一,可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却偏离了这个思想路线,文化大革命便是典型的例子,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面对拨乱反正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最先重新让实事求是的路线回到了原本的轨道上,也因此让中国开始了新的航向。也正是因为在这个重新引导我党走入正确思想路线中,邓小平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到了一起,为我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有特色的新内涵和内容。邓小平认为,思想与实际的符合,主观与客观的符合便是解放思想,也就是实事求是。有了这样一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思想路线之后,我党解决了有关国家和党前途的重大问题,也让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因此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成为了邓小平理论的内在动力,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所在。2.2社会主义本质论。


  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它有一个及其鲜明的主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可以说如何科学系统的把握住社会主义本质,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曾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不但改变了过去的一些偏颇认识,还改变了原本的模式下的本质内容,可以说是对于社会主义本质创新提炼。但是这却并不是说这个理论就完全摒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这个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也同样坚持了关于社会主义观念的所有科学和符合实际的观念。只是在原本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却成为了我们有力的思想武器,把我们从那些不符合实际的情况中解放出来,让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有了很好的更新。总之,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都是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整个《邓小平文选》就是对这一探索经验的科学总结。由此而阐明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构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和我国国情的具体结合,是邓小平理论的很大一个特色,也是这个理论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没有了中国这个具体的实际,根本就不可能对邓小平理论有个真正的了解,也就说不知道要怎样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了。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阐述了共产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阶段性问题,并且明确的将共产主义划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可是由于他们没有经历建设的实践,因此对于发展中要经历多少阶段没有作出更具体的论断。而列宁在领导俄国建设社会主义时,明确的把共产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而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结合起来,进一步将社会主义不同阶段的划分明确提了出来,将建立与建成做了区分。在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邓小平对于这方面的认识开始逐步走向了成熟,在十三大前夕,他对于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很精辟的概括: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就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理论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国情,一切都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超过阶段,不能脱离实际、脱离国情。我们必须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


  3邓小平理论的语言特色


  邓小平同志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三卷中,在文字的表述上力求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形象生动,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3.1通俗易懂。邓小平同志历来反对写文章、作报告咬文嚼字、故弄玄虚。他的许多报告、讲话、谈话(记录)、书信,文字都非常通俗。他经常“拿事实来说话”,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把深奥的道理具体化、通俗化。1992年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是他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但通篇都是当面对话的纯朴口语。从表面看朴实无华,但含义十分深刻,可谓言简意赅,语重心长。他善于用通俗的交字阐明重大的理论问题,说的是“大白话”,讲的是大道理。


  3.2简洁明快。用开门见山、简洁明快的语言,准确地表达深刻的思想,剖析事物的矛盾,提出重要的论断,这是邓小平同志表述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又一个特点。比如,他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只用寥寥数语,就从国内看到国际,从当今着到下个世纪,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个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说得清清楚楚。又如,他的许多文章的题目,象《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等等,都是用一句话表达一个思想.提出一条原理、使人一看标题,就能留下深刻印象。


  3.3形象生动。邓小平同志对理论观点的表述,不仅通俗简明,而且形象生动。比如,他以“两手抓”的比喻,强调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协调发展;用“三步走”,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拿“上台阶”来形容经济发展的速度;以“白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比喻,强调了“生产力标准”;用“摸着石头过河”说明“实践第一”的观点;将“老祖宗”指代马列创始人及其基本思想,等等。这些形象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了深刻的思想,使广大群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入心入脑,铭记不忘。


  用通俗、简明、形象的语言说明复杂而又深刻的道理,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显著特色。邓小平同志能够做到这一点,既得益子他娴熟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更有赖于他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对理论的深刻理解。


  总之,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找到了一条合适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这一历史时期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为能够指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不但引领着中国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还为我们继续继承和推进马列主义的中国化事业留下了理论指南。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在新形势下,我们要一如既往的理解和坚持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与实质,不仅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还要更为深刻的认真思考和理解邓小平理论的鲜明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