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上门女婿》的民俗学解读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1 16:07

摘要:

  [摘要]电视连续剧《上门女婿》在国内各地方电视台的热播,收视率一线飙红,深得观众喜欢。拍摄一部好的电视剧自然需要编剧、导演、演员等多方面的努力,但题材的选取亦至关重要,上门女婿这一题材正是该剧的“亮点”和“卖点”所在。本剧对“入赘婚”的深度描写,体现了当地的民俗,并对上门女婿传统形象的颠覆,使人们对“上门女婿”这一民俗文化现象的有了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上门女婿;入赘婚;马四辈;高枝枝  ...

  [摘要]电视连续剧《上门女婿》在国内各地方电视台的热播,收视率一线飙红,深得观众喜欢。拍摄一部好的电视剧自然需要编剧、导演、演员等多方面的努力,但题材的选取亦至关重要,上门女婿这一题材正是该剧的“亮点”和“卖点”所在。本剧对“入赘婚”的深度描写,体现了当地的民俗,并对上门女婿传统形象的颠覆,使人们对“上门女婿”这一民俗文化现象的有了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上门女婿;入赘婚;马四辈;高枝枝


  最近在地方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上门女婿》是著名编剧庞一川先生继《关中匪事》、《关中侠事》、《关中女人》等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下文简称《上》),由张丰毅、张莉莉等演员主演。《上》剧原名又叫《黄河九十九道弯》,是以20世纪70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黄河流域的农村生活为背景,讲述了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在由贫困走向致富的时代变革中,观念、心灵、情感、命运的变化。剧中男主人公马四辈,是一个上门女婿。在戏里,他集中国优秀男人的品质于一身,他正直、善良、有勇有谋、讲义气、重感情、明辨是非、尊老爱幼;他健壮、劳动积极肯干、助人为乐、公私分明;他对岳父母孝顺有加,深得二老欢喜;他对爱人高枝枝痴心…片,让人感动;他对儿女关怀备至,尤其是把并非自己血肉的长女春阳视若己出;他对朋友大海重情重意,不惜把自己家里最值钱的两头猪给卖了帮助朋友走出困境,传过难关;他对乡亲们也是有难就帮,富裕之后不忘传授乡亲栽培苹果技术,得到了以九爷为首的乡亲们的关心和尊重……总之,他不再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巴佬,而是一个血气方刚、尽善尽美的中华男儿。他或许是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一样是一个“小人物”,但却是普通老百姓心目中切切实实的“完美无缺”的英雄人物。尤其是他的“上门女婿”这一身份为剧情发展增添了一大亮点,笔者观看此剧后为它没有启用《黄河九十九道弯》一名而暗暗叫好。如果不是“上门女婿”这一身份,剧情的影响力肯定会大打折扣,人物感染力也要减弱许多。《上》剧最大的“亮点”和“卖点”就在“上门女婿”这一形象化的定位。文章主要以民俗学为切入点,对《上》剧进行文化解读,具体地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入赘婚”的深度描写


  马四辈是《上》剧中高满仓家的上门女婿,这之后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就是围绕此角色展开。如果抛弃这上门女婿的角色定位,那么后面高满仓的死,高枝枝的与人私奔,马四辈在高枝枝走后精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岳母等等就没有了太多的吸引力。所以,笔者认为上门女婿这一角色是《上》剧的一大“亮点”和“卖点”。与此同时,有了这一形象作铺垫,就为《上》剧增添了许多文化底色,因为它展示了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对中国农村“入赘婚”进行了富有深度的描写。


  上门女婿又叫“入赘女婿”、“养老女婿”、“倒插门女婿”,这种“男嫁女娶”的婚姻民俗现象又被称为“入赘婚”,历史极其悠久。在中国农村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婚姻模式,其婚姻形态的典型特征就是女方不出嫁至男方,而是招男方入女方家结为夫妻。中国传统的婚姻模式是男娶女嫁,而不是相反。在过去,女“娶”男“嫁”虽特殊,但在中国广大农村倒也还普遍存在。不了解中国婚姻变迁史的人可能对“上门女婿”这一文化现象无从知晓,更不用说理解中国特有的习俗――“入赘婚”。以往的电视剧题材,更多的关注传统观念中的弱势群体――女人、穷人或其他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殊不知,“入赘婚”中的男人也是中国传统社会里的弱势群体。


  在旧社会里,一般来说男子当上门女婿,往往为家里境况所逼,不到非不得已决不走此“嫁”路。究其原因是上门女婿在女方家里是没有地位的,不仅仅是受到女方及其家人的“横挑鼻子竖挑眼”,还要受到周围乡邻的别样的目光。在男尊女卑的旧社会,可以想象一个男人要忍受多少世俗的眼光。在《上》剧中,男主人公马四辈因家中贫困,老大不小了还是光棍一条,但是他却对桃花村有“一枝花”美誉之称的高枝枝一见钟情,非“枝枝”不嫁,一心想做高家的上门女婿。后来只是因高枝枝被其初恋情人陈斌抛弃后寻短路被马四辈救下添之她又怀孕在身出入无奈被形式所迫才“娶”马四辈为“夫”,招其为上门女婿。由此可以看出,高枝枝“娶”马四辈为夫实际上是出于无奈,否则老光棍马四辈是很难得到高枝枝的。高、马婚后,二人生活平平淡淡,生活十年,用高枝枝的原话说“我和他(马四辈)之间谈不上什么爱情”。尽管马四辈对岳父母毕恭毕敬,视为亲生,对高枝枝知寒知暖,忍辱负重,但终究没有赢得爱情和信任,特别是高枝枝的父亲高满仓因与马四辈发生争执一不小心不想一头撞空栽到镢头突然辞世后,高枝枝的冷漠与不理解让马感到无比的寒心。高枝枝的旧情人陈斌借机挑唆将马四辈送进了派出所。在马四辈被囚其间,高枝枝原本打算不等他回来就将其父亲高满仓下葬了事,这种丧葬大事居然可以撇开马四辈,足见其上门女婿的地位。不是以九爷为首的乡亲们的大力阻挠和郭大海的调解,恐怕马四辈还得在拘留所待上一段时间。后面马四辈竞选村长时,原村长陈斌嘴里无不鄙视马四辈这“上门女婿”身份。这还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情况尚且如此,在此之前的旧社会上门女婿的地位就毋须赘言了。


  二、对上门女婿传统形象的颠覆


  中国乡村传统婚姻模式是男娶女嫁,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妻随夫居乃是天经地义的事,而选择女“娶”男“嫁”的婚姻模式则被认为有违常理。在旧社会广大农村,很多家庭如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的话一般采取“过继”的办法,即从同族近亲中领养一个有血缘关系的来延续血脉和继承家中财产。这是中国传统的宗法观念和重视血缘的结果。国有国法,族有族制,家有家规,习俗的力量是极其巨大的,招上门女婿是不得已而为之。因而,历史上“上门女婿”的地位是极低的。其实,赘婿的“赘”大致可以有以下两种解释:一解为“抵押”,“以物质钱”,家贫男子无钱娶妻,以身为质;二为多余的意思,就像身上多余的肉。由此来看,不管我们取那种解释都有贬低意义。因此,传统观念中上门女婿给人的印象似乎总是唯唯诺诺、低三下四,甚至于是男性扭曲。回过头来看看在中国历史上,人们对上门女婿是存有很大偏见的。据传,早在我国秦汉时期,“入赘婚”就比较盛行。《汉书・贾谊传》记载:“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可以说,贫穷之人无法娶妻方走“入赘”之路。当时,入赘之人地位底下,寄人篱下,身处“入赘婚”的围墙之中而苦苦挣扎。在社会上更不用说受到排斥,被视其为“异类”。列为“七科谪”之一,即罪犯、商人、赘婿等七类人,还经常被政府派去边疆服役。所以有许多地方人们如对年轻小伙子说他以后当“倒插门女婿”就是对他的极大侮辱。


  《上》剧中,马四辈这一上门女婿却给人一崭新的视觉冲击。他力气大、志向大、敢作敢为,为帮朋友郭大海保住房子不惜把准备以后卖了给岳父打棺材的两头猪给卖了,即使高枝枝以离婚相逼也难动摇其决心。他对认准了的事就满怀信心的做下去,当高满仓听到种种议论硬要把已经种下的果苗拔掉时,马四辈居然敢以下乱上与其据理力争。高枝枝制造溺水而亡的假象后与李双银私奔后,马四辈在朋友郭大海夫妇的帮助下很快振作精神,担当起家庭的重担,上面精心照料十几年瘫痪在床的岳母,下对一双女儿关怀备至,尤其是对不是自己亲闺女的春阳的关心体现出男儿的大度和宽广胸襟。他发愤图强,立志改变贫穷面貌,最后成为远近闻名的苹果大王;后来,马四辈为了满足岳母想念女儿的最后愿望,不计前嫌去南方找高枝枝,让老人临终前再一次看到了自己唯一的女儿后满足的离开人世,这可不是一般男子能做到的,需要何等的胸襟。可以说,他这一上门女婿的形象为《上》剧赢得观众的热泪立下汗马功劳,也对传统的上门女婿形象起了重新塑造的作用。让人们重新认可上门女婿,一扫那种唯唯诺诺、低三下四的上女婿形象,马四辈是上门女婿的楷模。


  三、对“上门女婿”这一民俗文化现象的再认识


  《上》剧讲述的是20世纪后半段的事情,其吸引力就在于挖掘了以往电视剧很少涉及特殊民俗文化现象――“入赘婚”的题材。描写农民的题材并不少,中央电视台最近以来播放的就有《民工》、《喜耕田的故事》、《乡村爱情》、《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等等题材,都从某一方面进行了较好的挖掘,像《民工》主要讲述农民进城打工这一大历史背景,《喜耕田的故事》反映“三农”问题,《乡村爱情》展示了当代农民的爱情观,《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则从农村环保等角度着眼,都比较有特色深受电视观众喜欢。《上》剧主人公马四辈是高家的上门女婿,把上门女婿这一民俗文化现象进行挖掘来拍摄成电视剧可谓颇具创意。据笔者了解,这在中国以往的电视剧中尚无涉及。特别是对上门女婿这一形象的定位更有探讨意义,它引导人们观看此剧后有更深一层次的文化思考。“入赘婚”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形象,它自然有着一定的文化历史背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它还真的不应该被忽视,因为婚姻习俗这一行为文化,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状况,还可以引导我们领悟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中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入赘婚”这种特殊的婚姻模式从远古走来,至今还在部分地区存在,它曾几何时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我们有必要了解它,理解它。


  可能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养儿防老,无儿招婿”的思想观念会可能淡化甚至于从根本上消失,“上门女婿”这样带有一定程度历史烙印的字样也终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当然,婚姻习俗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和其他精神文化一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当一个婚姻形态存在的外界因素消失之后,相关的婚姻习俗仍在传承。特别是现如今,在都市里随着“四二一”(即独生子女双方的父母亲,结婚的独身男女及其他们的儿子或女儿)计划生育工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上门女婿”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但是随着我们男女平等意识逐渐加强和社会养老制度化的日趋完善,“上门女婿”的说法可能会被扬弃,即保留其形式但没有过去的实质内容了,更无贬义了。如今,这类“入赘婚”正在逐渐消亡,而它的消亡并不表明它已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反之,在现代生活理念的倡导之下,这种“上门女婿”的婚俗形态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折射了现代社会进步的光芒。在如今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许许多多的民俗文化事项正在人们的视野中渐行渐远,《上》剧正是在这特殊背景下又一次让人们对这一特色民俗文化现象进行再认识。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