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正文

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转型效应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1 16:23

摘要:

  摘要:指出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具有深刻的内涵,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不同的社会时期所凸显的社会问题有所不同,但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指引。当前我国正处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亟需得到妥善解决。立足于当前的社会状况并结合邓小平提出“科学...

  摘要:指出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具有深刻的内涵,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不同的社会时期所凸显的社会问题有所不同,但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指引。当前我国正处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亟需得到妥善解决。立足于当前的社会状况并结合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阶段的历史经验,重新解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思想有助于加快实现社会第三次成功转型,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类和谐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第三次社会转型


  作者:薛帆帆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0028903


  1引言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邓小平俯瞰世界,纵观全局,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深刻剖析了我国社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结合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论断。回顾过去,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站在历史经验总结的高度重新解读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让这伟大的思想历久弥新、重新焕发光彩对于加快实现社会第三次转型,实现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指引作用。


  2解读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


  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完全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和社会现实状况,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支撑。


  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观点的合理发展。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指出:“科学的力量也是不费资本家分文的另一种生产力。”[1]“因此,如果说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点是一目了然的,那么生产力的这种提高并不是靠增加另一方面的劳动消耗换来的。”[2]马克思还指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3]马克思在原著中多次提及并论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观点,他从物的角度和人的角度两个方面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一方面,他认为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工具、手段直接或者间接地进入生产领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影响甚至控制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他所说的“革命阶级本身”是指工人阶级,这时科学技术作为一般的社会知识被工人阶级所掌握,大大地缩短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所以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是毋庸置疑的。同时生产力中也包含了很多的要素即矛盾内部的各个方面,有劳动者、科学技术、管理、劳动资料等,所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总有一种要素凸显出来成为生产力矛盾的主要的方面。在20世纪70、80年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中的主要方面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第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状况的反思与总结。


  国际社会状况: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世界格局从两极格局演变到一超多强的局面,这让世界各国充分意识到了科学技术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他指出:现在世界突飞猛进地发展,科技领域更是如此,中国有句老话叫“日新月异”,真是这种情况[1]。


  国内社会状况:一是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发展缓慢。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现在的生产技术水平是什么状况?几亿人口搞饭吃,粮食问题还没有真正过关。我们钢铁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国外先进水平的几十分之一。新兴工业的差距就更大了。”[2]邓小平深知中国的生产力薄弱,一再强调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他提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靠科技和教育。”[3]面对生产力落后、经济发展不景气的局面,他开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处方。二是我国科研力量薄弱,科学技术落后。1977年5月,邓小平说:“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20年。科研人员美国有120万人,苏联有90万人,我们只有20万人,还包括老弱病残,真正顶用的不很多。”[4]邓小平充分认识并承认了我国当时的科技水平落后的现状。面对我国当时高科技军事武器缺乏、工业技术老套,新型农业工具严重匮乏等状况,他将解决重点落在了科学技术上,指出:“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5]


  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伟大论断的指引下,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总而言之,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邓小平时


  期的效应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伟大论断的指引下,中国不仅成功地实现了第一次社会转型的华丽转身,还推动了第二次社会转型前期即邓小平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飞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第二次社会转型前期的效应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世界发展趋势的强调。1985年6月,在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认为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与日益激烈是制约世界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1992年,他在南方的讲话中惊叹道:“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6]可见邓小平充分认识到了世界各国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以及彼此间的相互竞争局面。其次,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再次深刻认识。对于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邓小平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提出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1],对于如何发展经济,他又进一步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靠科技和教育”[2]。最后,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科学技术薄弱、对忽视科研人员现状的重新反省与改进。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