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正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研究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1 17:13

摘要:

  社会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教育形式,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是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教育形式,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是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主要是“主题式”模式。“主题式”是指由上级相关部门根据当年的社会需求和工作重心,结合大学生的成长需要,每年确定一个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并要求各高校当年的社会实践围绕该主题进行。这种模式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局限性,诸如:精英化的组织形式,时问的局限性及内容的单一性等等。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推进,大学生的实践必然经历从学校的单向行为转变为社会多边的互动行为,从精英化培养理念转变为学生的内在要求的过程。高等教育为适应这些转变,必须满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需求,调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取向,努力构建社会化、教学课程化、考核评估化的新型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和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构建新型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南


  只有深化和把握相关的理论,才能够树立起科学的指导思想,正确地去认识社会实践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并按照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更广的范围和层次开展各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是人类实现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马克思曾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精辟地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实践“是人们为着满足需要而进行的能动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马克思曾指出“虽然工厂儿童上课的时间要比正规的日校学生少一半,但学到的东西一样多,而且往往更多。”之所以会出现以上这类情况,是因为实践不仅为人类的发展创造物质前提,有改造人类思维、优化主体的客观教育功能。实践是一种较普通教育更为深教育,具有双重的功能,即它是一种人们积极能动地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改变并优化自己的过程。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规范性文件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华、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方针,社会实践教育已经上升到教育方针的高度。中国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社会实践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2005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践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二新型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内涵


  所谓模式就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模式。教育模式在现代教育学理念以及教学实践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一定的意义上,教育模式是影响和制约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设计一个既符合教育基本规律,便于实际操作,又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教育模式,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培养的关键环节。社会实践教育模式是实现深化大学生实践意识,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操作思路,又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因而教育模式不应是随意刻画,而应建立在科学合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之上。


  活动社会化、教学课程化、考核评估化的新型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模式,是以隐性课堂和显性课堂为主线,以情知互动为中介,以实践为转化为条件,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教学实践与学生自我实践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新模式。其中活动社会化是指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应逐步转向社会生产,与现实相结合,从课堂、校内实践转向现实生活,使更多的学生走入社会,得到体验;教学课程化就是把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课程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给予理论指导和案例讲解;考核评估化是对社会实践项目、课堂教学、任课教师、学生团队全方面的总结,通过评估诊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社会实践评估的指标,提高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水平。在这种模式下三者关系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具有循环式发展的特色:活动社会化可以为教学课程化提供研究素材;教学课程化可以根据社会实践素材合理设置课程,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达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考核评估化可以使社会实践规范化,制度化,为学生、教师、学校,提出改进工作的办法,从而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社会实践工作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参与到这三个方面活动中,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理论水平都可获得很大的提供。这种模式真正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社会实践系统化、规范化,使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三构建活动社会化、教学课程化、考核评估化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活动社会化、教学课程化、考核评估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构建主要体现在“实践活动社会化、实践内容课程化、运行方式项目化、考评考核评估化”。


  1活动社会化


  活动社会化是指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应逐步转向社会生产,与现实相结合,从课堂、校内实践转向现实生活,使更多的学生走入社会,得到体验。社会化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才与发展,甚至关系到他们的一生的命运。在校内搭建全员参与、多空间展示、多层次立体式的人文素质教育平台,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内在意识观念的社会化、心理社会化、能力社会化,使人才社会化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上走向了系统化、高效化,实现社会化人才培养的四个目标,即专业化、团队化、成人化、个性化。此外,应积极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建立稳定的大学生社会践基地,使这项活动正规化、长期化、制度化。


  2教学课程化


  社会实践是一门特殊课程,是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书本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课程化是把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课程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给予理论指导和案例讲解。实现课程化要注重课程内容向多层次、多样性转变。实现课程化,就要根据不同年级、专业以及学生的思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活动的主要内容,有目标、有层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展开。实现课程化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由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骨干队伍的基础上,要动员每一位教师广泛参与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要充分发动社会各界有关人士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的指导老师。


  3运行方式项目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方式的项目化,就是要在深调研、立项、招募、资金支持等社会实践的各个阶段推行项目申报制。学校应成立由教务、科研、团委、宣传等部门组成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审批指导小组,对实践项目进行立项、答辩、审批。同时,在筹集社会实践资金方面,也可以实施项目化运作,承担一些社会公共项目进行社会实践工作,以项目经赞作为实践活动经费,以解决社会实践经费不足的问题。


  4考核评估化


  效果评价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评价是否科学,能否对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帮助,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考核评估化是对社会实践项目、课堂教学、任课教师、学生团队全方面的总结,通过评估诊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社会实践评估的指标,提高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水平。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适当的评价方法,可以使学生通过评价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学校根据实际需求及时调整学科设置、教学安排等,从而最终实现育人目标。同时,评价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能调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方方面面的改革,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同时,还要注意励机制建设,学校应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及奖励做出具体规定,激励学生、教师积极参与。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