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西方文化论文 > 正文

高师“西方音乐史”教学问题检视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2 11:34

摘要:

  摘要:高师《西方音乐史》是高等师范音乐院系音乐学专业的一门音乐史论课程,主要阐述西方音乐文化发展的渊源、脉络、特点及国际性的流传影响等等。本文围绕西方音乐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对目前高师“西方音乐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高师;西方音乐史;教学问题;问题检视  《西方音乐史》是高师音乐院系音乐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音乐史论课程。在音乐各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强...

  摘要:高师《西方音乐史》是高等师范音乐院系音乐学专业的一门音乐史论课程,主要阐述西方音乐文化发展的渊源、脉络、特点及国际性的流传影响等等。本文围绕西方音乐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对目前高师“西方音乐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高师;西方音乐史;教学问题;问题检视


  《西方音乐史》是高师音乐院系音乐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音乐史论课程。在音乐各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强化和深入的情势下,《西方音乐史》在构建合理的“音乐理论课程体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在从事西方音乐史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认为该课程在很多方面存在改革的巨大空间。本文主要系统分析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和不足。


  一、盲目移植西方音乐教育史教学的经验,缺少本土化的转化


  西方音乐史(HistoryofWesternMusic)是研究西方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是对西方包括欧美音乐文化历史发展进程的一种记载、描绘、传承与研究。目前的高师“西方音乐史”教学的普遍现象是割裂了民族格调和旋律,弱化了民族特性。高师音乐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音乐技艺的传承者,更重要的是音乐文化的传承者。必须树立“立足民族音乐之根本,进行多元音乐文化审美教育”的思想观念。世界上之所以不只有一种风格的音乐,正是因为每一种文化对世界都有其特殊的感情体验。如何在学习并保留自己的传统音乐和外族文化的音乐之间达到一种健康的平衡,是“西方音乐史”教学工作者的一个巨大挑战。


  在当今世界文化冲撞、融合的大潮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艺术的冲撞空前猛烈,融合也空前加强。在彼此极力显示自我个性的同时,又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更新。无论是中国音乐史还是西方音乐史,都是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音乐历史的综合体。双方都提供了选择的无限可能性。如果失去了外来文化这个参照系,实际上就是失去了时代的标尺,必然是陈旧、古老、混浊、昏睡的意识,对自我不可能有清醒的判断,对前途也不可能有正确的选择。“洋化”不是现代性的全部,但“洋化”的确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西融合的大势所决定的时代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说,不进行有意义的借鉴,一味的坚持保守主义,就会使民族艺术失去新鲜的血液而枯萎。我们既要为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骄傲自豪,又要面对现实,认真研究时代特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形成一种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选择的态势。


  二、西方音乐史教学中的“师范性”“专业性”的特征凸显不够


  高师“西方音乐史”教学是普通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音乐教育,然而这种专业性音乐教育尚属音乐教育人才的基础教育,因为在它之后还有硕士、博士阶段的教育,后面阶段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门人才的专门教育。高师音乐教学与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是将满足社会对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作为高师音乐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因此,必须注重西方音乐史教学中的“师范性”特征,重全面、厚基础而不求其精,重素质、厚创新而不求其深。


  另外,高师“西方音乐史”面临的教学对象毕竟是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将来会是整个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整体上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具有一定的美学功底和文化底蕴,他们理解音乐作品的角度和层次会和普通音乐爱好者很不一样。因此,高师“西方音乐史”不能仅停留于音乐作品的表面,而要循序渐进地从小作品扩展到大作品,从单一情感的作品扩展到多种情感并存的作品。这又体现了高师“西方音乐史”教学“专业性”的特点。


  目前,高师音乐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已经突破了本专业的就业领域,渗透到了社会中的各个层面,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组织群众文艺活动、指导群众文化生活、引领企业文化等等。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能孤立地去强调某位作曲家及其作品,或单纯的对某部作品进行音乐学的分析,而是必须把音乐理论同演奏、欣赏、表现和创造等紧密结合,实现专业技能培养和人文综合素质培养的协调和统一。


  三、课程设置独立,学科知识割裂,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高师的音乐专业学科课程设置相对独立,明显存在学科之间的知识割裂,和声曲式、音乐史论、声乐、器乐各是一回事,教师很少将这些知识与表演性、欣赏性课程内容融为一体,音乐理论、技术理论和表演技术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的渗透不够,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知识面较窄、适应能力较差、学术水平低。高师西方音乐史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以史论史,不能很好的结合作品本身,不能很好的同中国音乐史教学相结合,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因此,在西方音乐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入地理解、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不仅知道音乐家写作某部音乐作品时的社会历史背景、音乐的表现内容及意义,还应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写,是用了何种手段和方法表现的,这些技术、技法是否反映了作曲家当时所在社会的音乐文化特质和他们本人的思想。让学生从较高层面上去理解音乐技法与情感表现的内在关系。其次,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在一种谐和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激起学生的参与欲望,引起学生心理的满足和情感的共鸣,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高师学生学习《西方音乐史》,既是对学生已有的音乐理论进行系统的补充、丰富并加以整合的过程,又是对西方音乐发展中的各种历史现象进行溯源、求证、提炼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西方音乐的发展进行人文关怀的过程。对高师西方音乐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检视,为稳步提高西方音乐史教学水平,不断开阔学生思路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