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其它门类 > 食品安全论文 > 正文

《食品营养学》课程考试改革探析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5 09:49

摘要:

  [摘要]高等学校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的考试方式很难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在对现行考试制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食品营养学》课程考试改革方案,同时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课程考试,改革  作者:高斌,黄艾祥,陈韬  基金项目:2011年度云南省特色...

  [摘要]高等学校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的考试方式很难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在对现行考试制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食品营养学》课程考试改革方案,同时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课程考试,改革


  作者:高斌,黄艾祥,陈韬


  基金项目:2011年度云南省特色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建设项目(071407);云南农业大学第七批校级一类课程建设项目。


  高等学校的课程考试应当是从记忆、理解和创新三个层面丰富考试内容,既要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1]。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实际运行的课程考试评价方案却存在着对考试目的认识不足、考试功能发挥不全、考试内容教材化和笔记化、考试方式及成绩构成单一等问题[2-4]。本文对《食品营养学》课程考试方式进行了部分改革尝试,以期获得更为成熟、合理的评价模式。


  目前课程考试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食品营养学》课程考试成绩构成是由期末考试卷面成绩(70%)、实验课成绩(10%)、期中测试成绩(10%)、平时成绩(5%)和考勤(5%)等五个方面组成。该考核方式被我校绝大多数课程考试所采纳,但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了一些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多数同学不注意日常知识积累,往往到了学期末才忙于背笔记、记重点,急于应付期末考试等。


  改革后的考试模式


  大学课程教学就是通过“教与学”,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而绝非完成一张试卷、获得一个高分。本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路就是由课程考核方式着手,对其最终成绩的构成和比例作出一定调整,促进学生加大学习过程的投入,从而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同时减少期末考试压力,杜绝作弊现象的发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以致用”的课程教学目的。故课程考试成绩评定方式(总评成绩)调整为:课程总评成绩(10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50%)+实验成绩(20%)+课堂实践成绩(15%)+课程实践成绩(10%)+上课考勤(5%)。改革重点是期末考试、课堂实践和课程实践三个环节。


  1.期末考试是本项改革的重中之重


  除降低其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例,并将以往的闭卷考试调整为开卷考试,题型(分值百分比)只设客观题型:不定项选择题(40%)、判断改错题(20%)和主观题型:综合论述/计算题(40%)两类。其中客观题型考核学生对课程相关概念、原理及知识点等的准确理解和判断;主观题型则重点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总体认知和应用,课本中则无现成答案可寻,需临场总结、归纳。在整个考试过程中,允许考生携带相关书籍和纸质资料,但不得使用电子设备、不得与其他同学协商。


  2.课堂实践的新尝试


  本环节占4课时,按小组(3~5人)考核。要求每组同学共同完成一篇课程论文,并制作相应的ppt课件,题目则由教师根据相关内容拟定。考核时每组随机抽2位同学用ppt进行汇报,由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打分。此环节一方面考核学生查阅文献、论文写作及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课程实践使专业知识得到具体应用


  本项目要求在指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并上交一件能够体现《食品营养学》实践应用的作品,内容不限,如一份完整的营养食谱、一篇营养调查报告等。


  4.细化“实验课”和“考勤”评分标准


  实验课成绩仍是通过对实验考勤、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项进行打分,需要强调的是,对学生来说上实验课、特别是亲自动手机会有限,故在成绩评定上更应体现实验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具体课程评价方式改革亦可见表1。


  表1《食品营养学》课程评定成绩构成


  新考试模式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由于首次尝试,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掌控能力有限,学生也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因此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


  1.成绩的可信度及公正性。


  本项考试成绩评价改革的基础就是确保各项成绩的客观、公正和透明,其主要措施就是对一些主观评分项目如实验成绩、课程实践和考勤状况制订得、失分细则,成绩应由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共同监督。


  2.期末试卷试题难度、广度和客观度不易把握


  开卷考试对出题教师的要求远高于闭卷考试,试题内容既不能在资料中轻易获得,也不可变得漫无边际,特别是对主观题的打分,因无标准答案,更需慎之又慎,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3.课堂实践和课程实践能否被学生广泛接受


  课程加入了“课堂实践”和“课程实践”环节后,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还有金钱。但这种锻炼是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训练,如通过“课堂实践”训练,对今后拟参加“教师资格认证”的学生就有很大帮助。


  当然,诸如课程成绩评价的划分是否合理、考核方式能否确实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等,应从远期效应进行评价,但本项尝试愿为高校课程考试模式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