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正文

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探索与实践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5 10:06

摘要:

  科学家提出,由于培养目标的变化,从教育教学法的角度出发,必须对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教学模式是培训中心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根据跃进集团机修钳工高技能人才的教学实践活动,对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归纳。通过与原有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过程进行对比,旨在转变教学思想、拓展教学思路方面抛砖引玉,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一、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

  科学家提出,由于培养目标的变化,从教育教学法的角度出发,必须对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教学模式是培训中心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根据跃进集团机修钳工高技能人才的教学实践活动,对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归纳。通过与原有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过程进行对比,旨在转变教学思想、拓展教学思路方面抛砖引玉,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一、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现状


  以往的高技能培训,更多地沿袭学历培训的教学方法,即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学生被动接受,感到很枯燥、乏味,太抽象,总有种琢磨不透的感觉,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方法陈旧、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等现象。


  现有的教育体制受工业社会“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的影响,要求所有学员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同样的学习内容,而不考虑个体的接受能力与应用能力。其结果是不少学员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不能在平时工作中充分体现发挥。因此,墨守成规的教学机制所导致的结果必然是走向恶性循环。这些培养方式明显不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的需要。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有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二、探索与实践


  职教专家谈兴华先生认为:“所谓教学模式,是指按照一定教育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经验,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可操作、可以控制的结构性流程;是教学理论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性环节和教学方法的上位概念。”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对于教师来说,它又是教学实践的升华。所以,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教学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用与否之说。伴随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对在第一线工作的技术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掌握较为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懂得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实际应用。


  作为设备维修的三大技术之一,《零件修复学》被列为培训重点。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的《零件修复学》科目培训目标是:拓展学员的零件修复方法和技能。通过零件修复理论的学习,以学员为本位,重在把零件修复学转化为实际技术应用能力,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建立一个新的教学模式。


  1.教材确定


  在教材编写上,笔者通过深入工厂调研,了解目前企业生产维修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合实际组织教材内容,对所编写教学讲义和提纲的理论要点,虚心向设备公司工程师及相关专家请教。通过调研,走访南亚车身厂,把老工人在工厂的几十年维修经验,编写成教学讲义中的维修案例,探索出“双循环”结构法和“核心实例”结构法。前者是从感性知识和平时维修经验到理论深化和综合技能,再到实际应用的“双循环”方式,建构教学内容体系;后者是以一些工厂实例贯穿教学内容始终的方式来编写教材。课程体系充分遵循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的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纵向注意能力的层次化,横向注意能力的多元化,理论教学服务于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


  2.内容创新


  在教学内容上,笔者一改过去理论讲解的方式,而采用实际问题作为引导,即从实践入手,先学习有关技术的应用知识,再学习比较抽象的理论,并注重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作为汽车厂主要设备的大型压力机,其主液压缸柱塞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严重划伤的缺陷,由于柱塞材料、成本等因素,往往采用修复办法。学员们根据维修经验,针对修复柱塞划伤的工作面,提出了多种修复工艺,如电焊修复工艺、机械加工配铜套修复工艺、钎焊锡铋合金加镀工作层工艺、粘接修复工艺、喷涂修复工艺、刷镀修复工艺等。教师通过对各种修复工艺进行理论讲解,然后学员们从工艺、经济性和工厂生产、设备状况进行简要分析,选择最终修复工艺方案。这样,使原本抽象的电焊、喷涂、刷镀等理论变得清晰、易懂。


  3.互动教学


  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将理论课和工厂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采取互教、互学、互研结合方式授课,培养学员在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寻找课题、积累资料的兴趣和习惯,并组织学员在课堂上开展修复工艺学的专题讨论,提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例如,教师提出维修常见丝杆弯曲的问题。课堂上,学员纷纷阐述各自压力的校正方法,教师对不同压力校正方法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学员们从中吸取他人长处,教师从中吸取和丰富书本中没有的教学内容。


  4.课程研发


  在课程研发上,要求学员结合自己的维修经验,以论文形式对《零件修复学》课程进行总结,运用所学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对零件修复实例进行阐述。同时,在论文中对零件损坏原因加以筛选分析,其后者按照机床种类不同,设计成可以灵活组合的模块式的新课程――《设备故障诊断》。


  经过该培训,学员们普遍反映效果好,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学生把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不明白的地方总结出来,写成论文或经验总结。部分学员还准备将文章投稿发表,很有成就感,觉得能够学以致用,所以对理论学习越来越感兴趣。


  三、教学体会


  该培训根据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的特点设计了教学目标,选择相应教学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从根本上革除了旧有教学模式的弊端,由以教为主转为以互学为主,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员为中心。


  在培训中,实现“理论讲授→教学互动→专题研讨→总结创新”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分析和扬弃,逐步使新的教学模式趋于完善。学员的学习不再是直线式、被动式的反应过程,而是自觉参与和主动探究的过程;学员的最终学习结果也不只是达成预设的行为目标或掌握规定的知识技能,而是在当前和长远两个时度、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外显和内隐两个方面,获得更多维修专业知识和维修经验的提高,从而达到高技能人员继续教育增值的目的。


  四、经验总结


  企、培双方领导的重视是培训成功的前提。对于该培训,集团公司领导给予高度重视,亲临培训中心进行指导和参与决策。同时,培训中心领导也给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以大力支持。选择合适目标的切入点,是培训成功的基础。合适的培训目标,使来自不同维修岗位的高技能维修人员有共同的基点,大家为之而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效。这个共同的基点,就是各类维修人员以在生产、维修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课题,通过教学双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其结果必然是双方共同受益。


  总之,良好的人员素质是培训成功的保证。正因为有了高技能人员基础,培训目的以及新型教学模式的改革、完善,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南京汽车制造厂技工学校)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