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出国留学与留学外交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7 08:49

摘要:

  出国留学,六十六年风雨兼程从1949年10月1日前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解放区为新中国建设选派第一批留学生出国,至今已经过去66年。忧危启人智,厄穷见人杰。回顾过去,那是一种莫名复杂的情感,充满着对历史的敬重和对崇高信仰的追寻。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祖国情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让曾经是“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凝聚一心;一个四分五裂、濒临绝地的国家,从饥饿、贫穷、愚昧和混乱...

  出国留学,六十六年风雨兼程从1949年10月1日前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解放区为新中国建设选派第一批留学生出国,至今已经过去66年。忧危启人智,厄穷见人杰。回顾过去,那是一种莫名复杂的情感,充满着对历史的敬重和对崇高信仰的追寻。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祖国情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让曾经是“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凝聚一心;一个四分五裂、濒临绝地的国家,从饥饿、贫穷、愚昧和混乱中崛起,走向独立、自主、统一和富强之路。今昔对比之强烈,让人难免唏嘘。为了这一切,有太多先辈、太多青年前赴后继,也有数以万计的老一辈留学人员毅然回国工作或倾心为国服务;那份家国情怀的责任与担当,那种悲壮不已和得偿所愿的喜悦反差,让人不免感怀许多。


  66年来,新中国的出国留学事业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建国后17年(1949-1966),“文革”10年及改革开放前2年(1966-1978),改革开放后15年(1978-1993),之后的22年(1993-2015)。可以说,每一阶段都承载着那个时期的精神印记,呈现出清晰的历史线索,并不时引发人们的历史反思与现实追问。时光荏苒、岁月流变的66年间,既有起伏坎坷、牵动人心的沉思,更有一马平川、繁荣发展的喜悦,最终,本世纪初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出国留学人员群体。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的近30年时间里,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始终维持“持续-双向-加速-增长”的基本态势,是我国大陆地区公民出国与回国两组留学数据显示出来的首要特征,并始终呈现着“年轻化、自费生比例高于公费生及非精英化”三项基本特征,纠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历史性巨变。在教育国际化背景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愿意选择不同形式的受教育过程,到国外去感受不同的知识体系、教育方式和人文环境,以提升自身作为世界公民的综合素质。我国留学政策的战略目标,是要培养数以百万计的国际化人才、数以十万计的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和数以万计的国际化尖端科技或高端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因此,研读我国留学人才群体的成长规律、时代特征与发展趋势,对于密切关注、悉心跟踪、积极开发广大留学人才的人力资源与智力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留学活动的本质是所处历史时期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留学者的经历都是时代背景和个人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发生于国际化的社会关系中,并受到各种社会矛盾的影响、渗透和冲击。不可否认,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教育资源的地域、人群配置极不平衡。直面中国大学日渐富有却日渐世俗化的现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坦陈,国内教育公平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与群众期待尚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四大教育差距”方面。有国内学者认为,社会分配不公、就业困难、贫富差距过大、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消除等多个因素,是导致中国教育生态环境出现诸多问题的最主要根源。相形之下,许多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丰厚却生源减少。随着许多发达国家人口数量持续递减,生源不足的问题甚至已影响到一些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招录各个层次的中国留学生就成为摆脱其困境的出路之一。几十年间,在中国内地举办的外国教育展络绎不绝且场面热烈,众多留学中介和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且层出不穷。随着各国持续调整招录国际学生的政策,相继取消诸多制度性障碍,逐步降低入境限制和入学门槛,则是促使我国自费留学人数持续攀升的外源性重要因素。世界各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于数十年间相继并频繁调整招收留学生的政策,启动新程序、采取新措施,一方面是为获得较之本国学生高出许多的留学学费以补充其教育经费之不足,另一个不得不令人警觉的事实则是以延揽我国各类优秀留学人才为既定目标,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最需要的人才为其服务。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出国留学活动的总体趋势基本正常,相关政策的执行状况也保持顺畅。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有45.98万,其中国家公派2.13万、单位公派1.55万、自费留学42.3万;2014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有36.48万,其中国家公费1.61万、单位公费1.26万、自费留学33.61万;2014年与2013年相比较,出国留学人数与留学回国人数两组数据均有进一步增长,出国留学增加4.59万,增长11.1%,留学回国增加1.13万,增长3.2%;1978年至2014年年底,我国大陆(内地)的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约有352万;截至2014年底,以留学身份出国且尚未回国的留学人员约有170多万,其中约109万尚在进行不同阶段的学习或研究,在此期间,留学回国总人数约有181万,即约有74.5%的已毕业留学人员选择了回国发展。


  59年前,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向数千名中国在外留学人员发表演讲时指出,“世界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到今天,习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之际指出,要把做好留学人员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使留学人员回到祖国有用武之地,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轻吟毛主席当年的深情演讲,回望多彩的留学发展历程,我们为老一辈留学者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默念习总书记对留学事业的庄严昭示,我们既感到强烈的振奋,又获得巨大的自信。66年来,我们已建立起一整套与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相适应的留学政策运行机制和留学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国家资助、单位资助、自费出国三条留学渠道相互耦合、交叉创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66年中,出国留学在整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逐步形成了国家公费为主导、单位公费为补充、自费留学为主体的发展格局。66年间,服务于出国留学人员、在外留学人员以及留学回国人员的基本制度与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从公费选拔到派出、留学市场监管与规范、国外服务与管理、回国就业与创业等多层次、多方位、多领域、多渠道的政策机制、机构设置、服务制度与工作体系。


  在西方国家看来,中国最让人赞叹的变化是“由之前担心风险到当前勇于承担风险来获得发展和成就”。中国道路的巨大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并仍将继续指引中国人民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努力。快速发展的时代不断拉长我们与历史的距离,但历史消失的仅仅是时间,难以消磨掉人们对留学功业和魅力的缅怀与感慨。站在21世纪的今天,回溯66年来持续发展的留学事业,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留学活动场景和千姿百态的留学传奇画卷。多年之后,蓦然回首,清晰如昨。回顾出国留学事业发展的66年历程,总是在重要时间的节点上勾起许多回忆和反思,揣摩那些经验和教训,传递无限情感和力量。此时此刻,回望历史、研究留学、殷忧启圣,相信必定可以为出国留学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启迪;畅想未来、展望留学、潜流深沉,相信只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并管控好政策结构的设计与升级,就能立于不败之地。66年前,建国初期的国家公派留学,肩负着重启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今天,新一代留学人员面对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人们从中看到的是一个出国留学事业发展的新时代、新天地和新世纪。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大语境中鉴往知来,最能认清出国留学事业的历史地位,最能看清出国留学活动所处的战略位置,从而激励400多万留学人员迸发出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勇气。我们处在绵绵不绝的留学历史洪流之中,随着人们对留学现象理解和认识的不断加深,留学渠道与出国愿望不断增长,地球正变得越来越小,中国留学人员与世界各国发展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留学者个人或留学人员群体都不可避免地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留学外交,扬帆起航任重道远


  从来没有哪一个朝代或国家能够像新中国一样,在短短的数十年内,从几万人的留学规模发展为数十万、数百万遍布全球的留学大军,为国家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继而上升为国家人才战略,并逐渐形成一股无法忽视、无法回避、独具特征的民间外交力量。


  留学外交活动:渐行渐强――留学外交登上国际舞台的前提是留学事业要有较大的发展。回顾66年的历程,我国的出国留学事业实现了从“国别较少、公派为主、中青(年)居多、人数不多”向“国别最多、自费为主、青少(年)居多、规模稳增”的历史性演变。留学行业甚至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性服务产业,与之相关联的教育培训市场需求大幅提升,这不仅是国富民强和留学发展的表现,也是我国教育国际化综合能力不断提升的集中体现。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留学生群体不但表现出强大的国际教育购买力,而且留学记录越来越好,国际信誉度越来越高。随着中国留学生的步伐迈向世界各个角落,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教育交往日趋活跃,以致当今世界从未像现在这样,以如此关切的目光、如此期许的心境和如此复杂的情绪,解读、审视和适应中国留学生带来的种种影响与变化。同时,在当今这个信息传播的载体、主体、速度和内容都发生着颠覆性演变的网络化时代,每个中国留学者个体所传递的信息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充分、更加多元、更加自主。


  “留学外交”概念:应运而生――理论源自实践,历史是最优秀的老师。基于对66年来我国出国留学实践与成果的深入研究,笔者于2012年底首次提出留学外交的基本概念,即随着我国留学人员的不断增加,长期在外及陆续回国的留学人员总量稳步上升,其累积形成的团体能量已成为中国民间外交势力及公共外交力量的独特组成部分,并日益承担起国家涉外软实力的作用和责任。从民间外交或公共外交的意义上审视,留学外交不仅可以通过作用于各国民众的感性心理,促使其改善对华认识,赢得理解与支持,而且可以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获得更多的竞争力、感召力、亲和力和影响力。因此,留学外交为民间外交能力提升带来的深刻变化可谓是公共外交的升华。作为最具开放性、最富表现力、最有代表性的民间外交形式之一,留学外交可更广泛、更直接地面对各国公众,从而有效地增强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改善国际舆论环境,有力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真实展现国家形象。因此,留学外交的积极作为日益凸显,已成为争取各国理解、塑造中国形象,继而实现国家战略的路径之一。留学外交作为一个新的理念,对于形成新的留学机制、建立新的留学秩序、完成新的留学使命、构建新的留学战略,具有重要作用、现实意义和系统性影响。把握优势,克服挑战,抓住开展留学外交带来的历史机遇,建设留学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支撑。


  “发挥作用”讲话:铸就精髓――我国60多年来留学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一再证明,数百万留学人员在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留学人员群体是善于开启我国民间外交智慧的软实力,并将在公共外交的实践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习主席在欧美同学会成立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广大留学人员提出“四点希望”并对新时期出国留学工作提出“十六字方针”,集中体现了国家对出国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出国留学政策导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全面推进出国留学事业的发展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指导作用,在当代中国留学活动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习主席在上述讲话中提出的“发挥作用”和“促进对外交流”,十分清晰地阐述和表达了“实施留学外交”的战略意图,充分揭示了留学外交的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是留学外交理论的核心内容。出国留学活动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一座桥梁,也是衡量和显示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志之一。留学活动作为推动民间交往、促进民众交流的重要载体,在国家外交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留学人员群体作为超越地域、国界、阶层、种族、宗教和文明的一股力量,已成为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与世界联系的平台和对外交往合作的团队。但是,就各国的出国留学人数占该国总人口比例的排名而言,留学事业的“大而不强”依然是我国留学活动的基本现状。因此,未来数十年内仍将是我国留学事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我国打造“留学强国”的机遇期。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时期的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和交锋更加频繁,因此,必须准确把握这一趋势和特点,以更加开明的思路、更显开放的姿态、更具开拓的精神和更为有效的举措,趋利避害、有所作为,迎接出国留学活动的新时代,加快推动我国从留学大国向留学强国迈进的步伐。


  留学外交理论:意义重大――“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常往来”。在国际关系中,借力留学人员的交流以促进国家之间关系融合的案例不可胜数。以留学活动为先导的教育交流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载体,有力增进了民众间的相互了解和彼此信任,往往能发挥常规外交难以达到的效果。对于中外文化间存在的“不对称”认知,广大留学人员能够相对深入留学目的国,较多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便于交流彼此国家传统中的认识论、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从而为走向中外文化的沟通融合,减少相互间曲解与误会,进而超越话语障碍,搭建彼此共享的认知体系。与此同时,以出国留学活动,即以广大留学人员走出国门为先导的教育国际交流还带动了贸易、金融、培训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对外对内投资以及货物、技术和服务的进出口,从而推动国内各行业成为促进国际化发展的新增长点。当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缓慢、提振乏力之时,恰恰是中国留学生群体为之提供了教育发展的财政支持。国家间的合作涉及多层面、多领域、多渠道、多方位,而留学外交的便利在于出国留学活动是中国与各国合作较早、共识较多、见效较快的领域之一。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测算,1978年至2015年10月,出国留学总人数已达到400多万并遍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数据表明,新中国成立66年来,出国留学的实践行为已不单单是接受国外教育、获取境外文凭,而是可以在民间外交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能够在外交、经济、人文等国家间合作中发挥独特作用。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全球影响力已经使得我国的发展经验、软实力信念和对外政策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和模式,因此,“留学外交”这一理论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国家和公众对出国留学事业的期待,即期望中国留学人员更加自信地走上民间外交的舞台,更加有效地发挥留学生群体在国际交往中传播中国道路的优势,更加倾心地服务于民族的根本利益及祖国发展的战略需求。留学外交作为:任重道远――66年来出国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作为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的一部分,留学外交更富有弹性、更加灵活、更加植根于民众,从而更便于通过多维度和多层面的渠道获得国际话语权:在两国关系尚好时,教育交往先行者的留学生对于发展国家关系具有稳定和加速的作用;当两国关系暂不顺畅时,派遣留学生对于改善国家关系就具有减震和润滑的作用;在尚未建立外交关系的时候,多是先期互派留学生,使民间交流成为国家间关系正常化的铺路石。与其他诸多因素构成互动关系的当代中国的出国留学活动,已经成为中国发声、讲好故事、展现魅力、沟通世界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欣赏中国。中国留学生自身的言行举止,如同直接推开留学目的地国家的对华窗口,使得他国民众能够比较直接和准确地了解中国的民生与国情。开展留学外交的作用在于与国家外交战略的融合发展。切准时代脉搏、反映时代需求、跟踪时代问题、体现时代精神,必将有利于打造多渠道、多向度、多层次的民间外交模式,也必将有助于向全世界立体式、全景式、纪实性地描绘中国的形象。我们正处于一个既大有希望又充满挑战的多极化时代,存在多边的国际关系、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多样的发展模式以及多维的交融方式。当前,我国留学事业的升级过程正在开启,由此形成的合作交流不断拓展、丰富,并在中外民众间辐射扩展,已经超越单纯的读书研究、文化交流和创新创业的一般含义;留学外交将出现一个更加繁荣的“趋稳格局”,在不断向世界各国深入和下沉的过程中,带来留学活动新的繁荣。居安当思危,学子当报国;改革再扬帆,深水再起航。放眼全球,布局“中国留学外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都在认真思考着,应该以什么样的理念引领中国出国留学事业未来发展的道路。  作者:苗丹国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