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正文

浅析“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7 09:13

摘要:

  【摘要】重男轻女意为重视男子,看轻女性,是社会一种认为男女不平等的观念,重视男性的权利,而把女性定性为男性的附属,并限制她们发展个人才能的机会。女性也被视为较为弱小,因此她们在某些范畴上要负的责任比男性少。这种观念常见于父权社会,常伴随着男尊女卑和性别分工的观念,重男轻女现象在方方面面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重男轻女经济学解释解决方法  一、简述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  (一)我国的重男轻...

  【摘要】重男轻女意为重视男子,看轻女性,是社会一种认为男女不平等的观念,重视男性的权利,而把女性定性为男性的附属,并限制她们发展个人才能的机会。女性也被视为较为弱小,因此她们在某些范畴上要负的责任比男性少。这种观念常见于父权社会,常伴随着男尊女卑和性别分工的观念,重男轻女现象在方方面面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重男轻女经济学解释解决方法


  一、简述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


  (一)我国的重男轻女现象


  作为一种社会上认为男女不平等的观念,重男轻女现象在我们仍然普遍存在。具体来说,例如家庭中要求必须有一个男性的后代;亦或同时存在男性后代和女性后代偏爱男性后代,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权利与关爱;社会上找工作或者求学也存在着较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这种思想在老一辈及农村地区更为广泛,虽然近年来有所改观,但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


  (二)重男轻女现象的社会原因


  作为一种传承千年的社会现象,其一定有内在的原因。据资料显示,从不同民族的女性地位来看,农耕民族的妇女地位相对较低,而游牧,商业民族的妇女地位相对较高。其原因是不同性别在不同经济模式下的不同经济地位不同造成的,因为在农业活动中,妇女作用较小,而在牧商活动中作用相对较高。而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是属于标准的农耕民族,所以从进入农耕时代开始,男性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就开始明显高于妇女,随之的社会地位就开始逐步提高,并随着农耕文明的延续,而日益增强。作为父母,当然希望拥有在农业经济活动中能发挥更多作用的男性后代,所以这种观念在数千年的农耕时代中不断传递,不断强化,造成了愈演愈烈的“重男轻女”现象。


  二、重男轻女现象的经济学解释


  (一)重男轻女现象的经济学理论


  一切社会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经济现象。因此,重男轻女这个问题也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从而得到合理的答案。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凡是现实中的选择均是在一系列约束条件下的最优选择。正如厂商在既定成本下利润最大化问题,或者消费者在既定预算约束条件下效用最大化问题。而重男轻女现在也不外乎是这种理论的一种社会体现。经济学中有“理性人”的假说,即假设人是有理性的,总是会做出令其利益最大化得选择。而微观经济学中的显示偏好也告诉我们:重男轻女现象正是人们偏好男孩大于女孩的结果。


  造成这种偏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的与中国千百年来农耕名族的传统有关系,还与其它诸多因素有关,这里再简要列举几个。第一,进化意义上竞争效率的原则。女人在体力方面处于劣势,但即使从事智力活动,如读书考试,由于女人要担负生儿育女的任务,在一生得持续努力上比不上男人,同等条件下的男人更容易成功。因此在传统社会,男孩的投资价值要远远高于女孩,把有限财力投到男孩身上符合进化意义上竞争效率的原则。第二,不成文的乡村家族的势力。在目前很多乡村地区,由于利益多元化,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规模冲突不断。由于乡村社会的的特殊性,很多冲突和纠纷并没有纳入一种合法和制度化的轨道,而更多是私底下予以解决。而生养儿子是提高家族影响力的方式。如果是某户家庭在较长时间里遭受了他人的欺压而又无力抗争时,往往就会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的身上。这还可以解释在农村,为何很多家庭在已经生了儿子的情况下,还会选择多生儿子的现象。第三,关于家庭养老问题。这也是造成重男轻女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目前还远未建立起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这为重男轻女提供了另外一个诱因。人们普遍的观点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选择生男孩,则为自己以后的养老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因此,农民在子女生育的选择上会优先选择生儿子。


  (二)重男轻女现象的制度经济学解释


  由上分析,重男轻女现象无疑是人们在千百年来以符合自身乃至家族利益最大化条件下的偏好形成,这其中包括了人们思想观念与文化传统的模式形成。看起来重男轻女现象似乎已经得到了比较完美的解释,以下我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建立重男轻女现象与现存社会制度之间的联系,更深入考究重男轻女现在的经济学含义。


  经济分析乃是经济学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工具,经济分析的目的在于解释或者揭示现象,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活动与现存制度之间的关系。而通过经济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社会,理解制度,从而对现象本身有更全面的认识。


  言归正传,对于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以上分析已经给出了其基本经济学原理。按照经济理论,一种制度之从形成到稳定存在必有其合理之处。那么,这种制度存在的依据又是什么呢?我根据查找相关资料,给出了以下一些简单的观点。重男轻女的起源肯定是在古代,在当时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家族与家族之间达成的一种不成文的规则,这种规则实质上属于一种契约。违反契约的代价就是被家族与社会排斥。这种规则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时期,宗族首领或封建统治者就是以这种规则约束家族乃至国民,乃至控制他们的行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制度。制度可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无论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制度的实质是得到大部分人的同意或者有第三方强制实行的一种规则,如果一种制度不能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那么将不称为制度。


  对于重男轻女这个社会现象来说,我的认为是,第一个制定这个规则的人,应该没有歧视的意识,歧视这种意识应该是在环境变化后的感觉。假设一个家族既有男孩又有女孩,而且,一般而言,男人无论从体魄还是从力量都比女人更有优势,在这种现实下,农业社会中,男人更容易控制女人,这里不存在歧视,而是客观的反应。由以上的经济学理论分析,选择生男孩对于每个家庭都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制度,并且在千百年的中国社会中传承下来,发展到今天的重男轻女现象。


  三、重男轻女现象的解决方法


  众所周知,重男轻女是一种缺乏科学依据且影响恶劣的社会现象。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重男轻女的现象,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加强法制建设


  其目的在于加强对乡村的治理,让农民之间的矛盾和利益问题能以较低的成本合法地予以解决,而非诉诸武力,使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农村得到减缓。


  (二)加强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只有让农民免除养儿防老的担忧,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减轻重男轻女社会现象的目的。


  (三)落实好宣传与教育


  通过积极宣传相关知识、完善高等教育中的国家的助学贷款等政策,让农民及其子女获得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从而加强认识,进一步消除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


  四、结束语


  综上,重男轻女作为我国千百年传承的社会现象,可以从我国古代以农耕社会为主的历史出发,以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经济分析,结合社会中制度与人的行为,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倘若需要更加细致地研究该现象,势必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历史亦或引入经济学中的数学工具,但此已经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了。


  作者简介:陈建午(1988-),男,汉族,福建三明人,毕业于云南财经大学,研究方向:经济史;张娜(1990-),女,汉族,福建宁德人,毕业于云南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