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8 10:08

摘要:

  【摘要】当代中国的教育正处于改革、变化的过程当中,各区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不便等因素,在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随着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的深入,大学生暑期志愿支教也作为一支新兴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本文将以苏州大学暑期支教实践活动为例,着力探讨暑期支教的实践过程中的成果以及存在的普遍问题,如教学技巧、教学计划的缺乏,教学内容不连贯,支教体系不健全等,并结合研究成果...

  【摘要】当代中国的教育正处于改革、变化的过程当中,各区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不便等因素,在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随着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的深入,大学生暑期志愿支教也作为一支新兴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本文将以苏州大学暑期支教实践活动为例,着力探讨暑期支教的实践过程中的成果以及存在的普遍问题,如教学技巧、教学计划的缺乏,教学内容不连贯,支教体系不健全等,并结合研究成果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支教;大学生;成果;问题;对策


  作者:刘振远,季嘉


  随着志愿者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的深入,近年来的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倾向于支教的比例开始攀升。仅苏州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就有10个支教团队奔赴祖国各地。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高校对于暑期支教的重视,也折射出这种方式在实践课题中的受欢迎程度之高。简单以大学生支教的组织程度,支教时间的长短为标准,可把大学生支教分为不定期支教、短期支教和长期支教。其中短期支教是指社会机构、学校机构、学生社团所组织,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的短期支教活动,此类支教有一定的组织性,支教的时间、地点一般是固定的。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显然属于短期支教活动。


  上世纪80年代初,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时至今日,支教活动开展的作用和意义在各种运作模式和环境下仍是良莠不齐的,面临的困难也层出不穷,诸如教学技巧、教学计划的缺乏、安全保障不足、缺乏体系保障等仍然制约着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的发展。虽然同属于短期支教,针对大学生暑期支教这一模式的相关文献还是一片空白。因此,本文针对大学生暑期支教的成效和现存问题进行调研,旨在深入分析暑期支教实践,为完善大学生暑期支教模式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取得的成果


  暑假,当代大学生尽自己所能把知识文化带到农村,这是大学生对自己所负社会责任的重视,同时也是一次接触社会的机会,以更好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暑期支教调研在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同时,也可以把知识与实践结合,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运用。暑期支教实践对大学生自身、当地教育系统、当地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对于参与支教活动的大学生的影响


  对于身处大都市的大学生来讲,很多人没有经历过支教地区艰苦的环境,在支教地区的生活经历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宝贵的人生财富。越是困难的环境越能激励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建设农村的热情。大学生支教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服务农村的理想,为建设农村贡献力量,同时解决部分大学就业问题。


  同时,到贫困地区生活一段时间,体会生活的各种困难,有利于大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砥砺自己的品格。同时,团体行动有利于提升团队协作能力,领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


  通过实地跟踪调查苏州大学的两支支教团队,笔者了解到,志愿者们都深刻体验到乡村生活的不易,深深领悟到“有些事情时间虽然不长,但回忆却是一辈子的。支教是苦的,回忆却是甜的。”


  2.对于支教地区的学生的影响


  不同于城市里的孩子,贫困地区的孩子假期生活比较单调,大多数学生整日在村内外游荡,或者看看电视,很少有自己的假期生活。调查中,许多小学校长和家长表示,十分欢迎支教队伍的到来,暑假既可以复习旧知识,也可以学习新知识。不然,很多学生在家除了看看电视,并无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可做。


  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们接受的教育都是应试性的教育,课程单一,模式固定化,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补充他们在课堂上缺失的内容,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除此之外,大学生群体在整个社会上属于知识分子形象,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考上大学意味着一生的改变,其意义非同寻常。大学生的榜样力量有助于把思想与道德品质教育具体化,形象化、人格化,有利于增强教育的效果。


  3.对于支教地区、学校的影响


  大学生暑期支教团队的到来对于当地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就是提升学生的素质。通过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拓展他们的眼界,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可以基本实现提升部分学生的素质的目标。这些素养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功不可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提升升学率贡献力量。


  而伴随着大学生暑期支教团队的一般都有一定的资金支持,这部分资金一般会用来为学校增添教具等硬件设施方面。在贫困地区,不仅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得不到保障,教育理念与方式方法也是比较落后的。而大学生支教团队通过与当地教育部门的沟通,可以逐步改变部分落后的教育理念。


  二、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存在的问题


  据人民网一项关于大学生暑期实践的调查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活动表示认同;而有36%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与想象中是有差距的;认为社会与预想中完全一致的只有12%。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类似于“自发行动”,缺少系统性与体制性保障。


  1.支教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教学技能


  据笔者调查了解,对于大多数支教团队来讲,他们的成员都不完全是,甚至大部分都不是师范专业学生。作为非师范类本科在读学生,支教大学生缺乏教学经验,对学生的组织和控制能力欠缺,往往不能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进度,甚至会出现各种教学失误,影响极其严重。


  2.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


  由于支教成员的知识体系、时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往往欠妥,广泛存在安排课程过满、过多的现象。区别于普通的教学模式,暑期支教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在课程设置、内容修订、教学理念上都有所不同。时间短,任务重,学生在接触新鲜事物的同时也会面临着“贪多嚼不烂”的现象。


  3.教学时间短暂,影响教学效果


  大学生暑期支教仅仅利用短暂的暑假时间,少则五六天,多则一个月。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由于对新事物天然的好奇心,固然喜欢大学生支教团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但是支教结束,学生还要再去适应以前的教学方式,这势必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


  《中国日报》2011年8月23日《“败走”深�村大学生支教模式新探索》一文认为:大学生暑期支教本可以把一些好的思想和理念带到山区,可这样做的结果是,你花20天的时间养成了孩子自由、自主,我却需要开学后再花两个月时间把他还原成原来的样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支教给我们增添了许多麻烦。


  4.支教双方的安全性无法保障


  对于支教大学生来说,支教地点往往离家较远,需要跋山涉水到贫困地区居住。这中间的交通安全、住宿安全等都没有制度和体系上的保障。夏季的高温、汛期,山里的野兽、泥石流等各种安全隐患成为支教团队不得不面临的客观问题。


  调查中,也有部分成熟的团队为队员购买了保险,这一定程度上为活动保驾护航。以苏州大学为例,学校集体为全体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两万多名大学生购买了保险,要求不得“上山下水”。尽管如此,几乎每年的暑期支教活动都会出现各种无法预料的安全问题。


  三、大学生暑期支教问题的对策


  短期支教因时间要求较为灵活,更适于在校学生参与,而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实践。面对诸如教学技巧、教学计划的缺乏,教学内容不连贯等问题,支教组织者应采取对策,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使“支教”实现其所设想的社会效益。


  1.完善支教组织架构与保障体系


  一个成熟的支教团队应该有一个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保障团队的顺利运转。支教组织者应形成自己的组织架构、支教的体系和自己的独特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并使之贯彻到每一年的支教活动中。


  组织者应严格按照选拔标准选拔志愿者,进行系统的培训,加强所支教的中小学校的沟通,配合学校的常规计划制定以学期或学年为期限的支教教学计划,让支教大学生每次都能做到“有的放矢”,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在支教过程中,每个成员都要记录在案,互相讨论经验得失,记录成册,为下一次支教活动提供经验积累,以提高教学质量,避免重复错误的产生。以此保障教育理念的延续性。


  2.改变教学目标,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传统的大学生支教仅仅是学生正常教学的补充,但却要含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因此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对学生的实质利益也不长久,应改变这种传统思维,教会当地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将课堂延伸至课下,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理念的贯彻,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平时的学习。


  为了克服时间短,不连续等问题,可以协商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这样有利于延长支教时间,实现长期合作,形成熟的合作模式。2011年苏州大学推行“惠寒精神”以来,已经在暑期与多所贫困地区的学校建立联系,挂牌“惠寒小学”,为支教拓展了许多合作空间,值得推广借鉴。


  3.集约支教时间,完善安全保障体制


  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应尽量节约时间,压缩支教的时间成本。时间越久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就越多,成员的安全意识也会有所下降。同时建立相关的安全保障体制,例如成员的各种安全保险的购买,成员活动条例的制定、课堂操作标准等都应该纳入到安全保障体制内。


  2006年8月,新疆就启动实施了以师范院校为主的大学生到基层学校实习支教计划。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实习支教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实习支教师生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研究制定了《大学生实习支教安全管理职责》,值得参考。


  4.沟通社会与贫困地区,取得社会支持


  调查发现,暑期社会实践的支教团队到底能给当地带来什么是很多团队出发前考虑的问题。如何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化作持续帮助也是团队的一个重要课题。任何一个支教团队的力量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大学生支教团队自身的经费都很难解决。为此,支教团队要做的应该是沟通贫困地区与社会的桥梁,将社会上的资金吸引过来,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服务。


  事实上,很多支教团队已经在沟通社会方面做出努力。以作为全国十所连续十年参加西部支教服务的高校中山大学为例,该校支教团累计工作超过11.44万小时,为服务地捐资捐物逾100万元,资助、奖励西部贫困学生超过5000人次。


  近些年,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在中国广泛存在,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以及支教大学生在支教态度及认识上的缺陷,因而支教效果并不显著。大学生暑期支教效果的提升,需要支教的组织者、支教大学生、接受支教援助的中小学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大学生暑期支教质量的提升也最终会使三方共同受益。而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给予大学生暑期支教以制度和机制的保障,规范并强化大学生暑期支教行为当时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


  事实上,少数支教团队已经在学校层面实现制度保障,将组织程序规范化、课堂教育正规化、心音社会资金、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对当地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将形成一股持续发展的力量。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