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形势政策课教学探索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9 10:41

摘要: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因其自身的本质特征,强调时效性和系统性,因此必须加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网络交流,使形势与政策课成为一门全方位为学生提供思想指导的课程。  关键词:高职高专;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探索  作者:付宏东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本质特征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有相同之处;另一方面,又...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因其自身的本质特征,强调时效性和系统性,因此必须加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网络交流,使形势与政策课成为一门全方位为学生提供思想指导的课程。


  关键词:高职高专;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探索


  作者:付宏东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本质特征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有相同之处;另一方面,又有其特殊的内在本质特征,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形势与政策课以其现实社会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基本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其本质特征主要体现自身内容体系、研究对象和教育方式上的特点和规律,表现为内容体系上的稳定性与动态性、研究对象上的知识性与思想性、教育方式上的规范性与灵活性。


  稳定性与动态性并存是形势与政策课在内容体系上的本质特征,集中表现在教育的内容既处于相对静态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既要考虑系统性,又要突出实效性。首先,形势与政策本身既是不断发展同时又是相对稳定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线性与非线性、静态与动态的统一。一方面,政策是相对稳定的,政策的出台或者变更总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不能朝令夕改。另一方面形势与政策又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国家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都要下达形势与政策的要点,在教学上也比较容易安排内容。但内容有时也往往滞后,这就需要跟上形势,突出该课程的时效性。其次,形势与政策课要体现科学的、完整的和稳定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这些相对稳定的基本因素,可以让我们把握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预测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


  知识性与思想性统一是形势与政策课在研究对象上的本质特征。形势与政策课的研究对象既有现实问题又有历史问题;既有宏观形势又有微观动态;既有社会改革又有经济发展;既有国际局势变化又有国内形势动态;既有科学技术又有生产建设等,涵盖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历史、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动态的国际国内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和国际关系学等的综合,具有很强的知识综合性。与此同时,形势与政策课又体现着强烈的思想性,要引导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所以,形势与政策课既要不断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又要寓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


  规范性与灵活性互补是形势与政策课在教育方式上的本质特征。形势与政策课在内容体系上的稳定性和动态性,必然派生出其他在教育方式上的规范性与灵活性。规范性是指与其他课程一样有大纲、有教材、有课时、有学分、有计划、有考核等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灵活性是指“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规范性与灵活性互补体现了其既是教学活动、又是教育活动的双重属性。对这一本质特性进行把握,有利于积极探索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新方式和新途径,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生命力。


  二、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思考


  形势与政策课正是因为具有以上的特征,因此与概论课思想品德课相比,它更突出时效性和灵活性。按照“05方案”形势与政策课在高职高专各个学期里要开足16个学时,但学分却只有1个学分。在实际的操作中,各个学校往往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来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通过讲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方式来凑足学时,以避免挤占专业课的课时。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往往不足,甚至被压缩掉了。而课堂教学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它便于形成系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使形势与政策课更好地发挥作用,要做到三结合,与专任教师结合;即与概论课思品课结合;与学生参与结合。


  与专任教师结合,是形势与政策课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的构成比较复杂,除专任教师外,学院领导、各系部的书记、学生处的正副处长、辅导员以及邀请的校外专家和省市领导等。庞杂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了各种不同的信息,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知识水平。但也正是因为资讯过多,往往不利于形成系统理论和知识框架。有时学生参加讲座,变成了老乡会和联谊会等,由于缺乏跟踪和反馈,形势与政策课的效果打了折扣。因此,专任教师的教学变得尤为重要。专任的思政课教师,首先要爱这门课,钻研这门课,上课全情投入、有激情会深深打动学生。在面对一些有分歧的观点,面对对待当代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敏感问题,面对对待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观等人生观世界观问题,允许有争议,有讨论。但教师一定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大张旗鼓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学生会从老师的身上得到正确的答案。其次,教师要紧跟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教师只有深刻领会每年形势的要点,吃透政策的精神,站在最新理论的前沿,才能驾轻就熟,给学生以引导。形势与政策的教材是大学生版《时事报告》,发到学生手里往往是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月或两个月,学生的兴趣热点已经有所转移,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积累多关注事实,在尽可能短的时间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判断形势,给学生解答。时事报告可作为事件的理论上升和思想反馈。在多方合力的基础上,学生视野开拓了;在专任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对形势与政策形成清晰的脉络和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今后独立自主地分析形势与政策发展的趋势和大局,掌握和运用使思维达到正确认识的武器和科学工具的知智。


  与思品课概论课相结合,是形势与政策课得以发展壮大的保障。由于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课程特点,独立生存的难度较大,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校通常会变相压缩学时,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必须找到依托。与概论课和思品课有机结合,是形势与政策课发展的可靠途径。由于思政课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这是形势与政策课与思品课概论课结合的前提。可以从内容、考核等方面进行结合,但要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避免挤占概论课和思品课的学时。在内容方面:高职高专的学时安排中,大一的思品课3学分,开设一个半学期,与形势与政策课比较容易结合。有的高职高专学校是把形势与政策课的理论授课安排在每个学期的中间,也有的是上完思品课后接着上形势与政策课等等。不管怎样安排,形势与政策都会丧失了敏锐性和时效性,无法及时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实事,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因此要把形势与政策课与思品课结合一起来上。在充分理解形势与政策要点的基础上,思品课的前20分钟上形势与政策课(要与学生参与结合),后面上思品课。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新颖生动,会为后面的思品课提供鲜活的素材,两者相得益彰。大二的概论课也可参考实行。在考核方面,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方式多样,党委宣传部、学生处等都参与其中,往往是婆婆多了没人管。形势与政策课的专任教师应当仁不让,勇于担负起课程考核。考核的方式力求丰富多样,讲求实效。大一学期学时稳定,可侧重理论考核,学生课前制作的实事PPT、课后的实事评论等可作为考核的依据。大二、大三由于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可侧重实践考核,做社会调查报告等。开学出,根据形势要点,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安排考查内容,老师定期追踪指导,形成报告。与思品课概论课结合,使形势与政策课的开设成为常态,而讲座和报告会等又使形势与政策课变得丰富多彩,由于有固定的渠道交流,学生可以把获得的信息进行升华,反思,再去指导实践。


  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是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灵魂。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形势与政策课由于紧跟形势,鲜活的材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国内国际突发事件、热点新闻,一直是学生茶余饭后的焦点。把它们引入课堂,上升到理论高度,开拓学生的心胸和国际视野。由于每年的形势与政策下发的要点,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把握要点精神的前提下,勇于创新。在与学生参与方面,可与兴趣与任务驱动相结合,如在思品课上,把这一两周发生的热点问题交给分好的学生小组,由学生小组负责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总结观点,做成PPT,在下节课课前进行演讲,教师进行点评归纳。小组的集体表现作为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例如在年初的南方雪灾后,学生展示了震撼的图片,得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5.12汶川大地震,学生紧密跟踪事态的发展,心与灾区灾民同在,一起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奥运成功举办,学生感受到崛起的大国自信;神七上天,学生在感受祖国的伟大和自豪,等等。由于学生有目的地去参与,逐渐养成了读报分析问题的习惯,他们会自觉地把发生的大事与世界观人生观结合起来,同时又为思品课、概论课提供了鲜活而又有说服力的材料,达到了双赢共生。学生的参与使形势与政策课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思考,也促使学生用在思品课和概论课学到的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像奥运、神七等事件,学生很容易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理论看得见,摸得着。通过参与互动,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把理论外化为行为。


  三、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学习的管理


  互联网是一个强大的信息传播平台,每个网民既可以是信息的获得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校园网络以其跨越时空性、虚拟性、开放性、学术性等诸多特点,强化平等、民主的教育管理方式,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现实要求。校园网为学生课外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开拓了空间,像高职高专学生上网主要集中在学习知识、打游戏、QQ网聊及校园的BBS和各类论坛等。怎样使学生在网络上学习形势与政策难度是比较大的。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度高,加之学生的叛逆性和课外无法监控,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只能通过隐性诉求,潜移默化,做到润物细无声。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从培养学生上网习惯,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和学生作品上网展示等赏识教育来完成。


  培养学生上网的习惯,是加强形势与政策网络教育的前提。正是因为网络具有虚拟性、开放性、跨时空性等特点,学生在网络上如自由驰骋的骏马,要使其按一定的轨道前行,所以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上网习惯。使其上网的第一时间关注的就是形势与政策的有关问题,甚至使其自觉地把新闻网页设为首页。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用的题材要新,有新引力,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同时还要善于抖包袱。有些新闻可以点到为止,引起学生的好奇,促使他们去了解真相。比如广东的学生大多数没有见过雪,对雪充满了好奇。雪灾期间,引导学生去认识这场灾难。许多学生在互联网上下载雪灾的图片和救灾的场景,有些有条件的同学还到湖南等地拍了许多照片放到校园网上,让其他同学真实感受这场灾难,并在学校募捐赈灾。国内国外的大事经常发生,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要善于引导,引起他们的思考,两耳不闻窗外事是跟不上时代的。经过二三月的培养,学生上网自觉不自觉就会关注某些话题。良好的习惯也需要强化,因此需要思政课老师协同作战,有意识的在教学中灌输这一理念。


  建立师生互动平台,是形势与政策课课外教学的延伸。通过校园BBS、教师个人网页或电子邮箱,QQ群,帖吧,博客等署名或匿名,双方平等对话讨论,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网络交流的问题,往往是学生真实意愿的表达,细心、耐心的讲解,有助于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树立教师亲和的形象。把党的方针政策有策略地灌输进去,摆事实讲道理,少说空话大话。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避免抵触情绪的发生。在网际交流间,是会有一些学生把对学校的不满,对社会的愤恨发泄出来,甚至还会有对教师的个人攻击。因此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要有准备有策略。负面的信息不必急于删除,可以找几个学生从正面角度进行跟帖,引起辩论,这样可使信息处于可控的范围,又不至于使这部分学生流失,到其他网络上去散播,把网络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客观上有利于缓解学校的压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把学生的作品上网展示,是确立形势与政策网络教学时效性的保障。利用校园网思政部网页中实践教学的栏目,分门别类,把课堂教学中学生制作的实事PPT、视频、调查报告、论文等挂网,作品的显要位置写明姓名、系别、学号、联系方式等,鼓励学生观看交流。在制作作业时会互相比较,取长补短。由于有联系方式,各系各级学生也可相互交流,鼓励竞争,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如对挂网的作品不满意,可及时修改,对思政部老师开放网页后台管理权限,方便教师及时更新。通过“网来网去”的交流和“网上网下”的活动,创建共建、共享、共管、共创的网上资源。


  形势与政策课正是因为其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了在教学中常规教学与讲座相结合;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网络教育与自身思考相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的特征在于“活”,它的内容是鲜活的,也必将注定它的形式是灵活的。因此不断地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形势的发展,使学生感受到这是一门对自身成长重要的课程,在这门课里不仅学习到形势发展的变化和对形势发展预判的能力,而且学习到对自我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思考。这样才会最大地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