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初等教育论文 > 正文

回归生活,建构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

来源:UC论文网2019-04-22 10:13

摘要: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基本特点。课程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基本特点。课程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1.向生活世界回归,唤起学生体验


  品德培养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最终又要高于生活,并为儿童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敞开胸襟,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学生对现实生活充满了疑问,学习是为了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要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有一个案例:针对几位学生因长了青春痘,觉得自己难看而变得沉默寡言的现象,让学生议一议长了青春痘就不美了吗,这恐怕比一般化地反复解析课本“经典”示例要好得多。


  当然,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用纯粹的现实问题来充斥课堂,以至于忘却了对学生“可能生活”的关照。恰恰相反,是以“生活世界”为背景,通过学生的反思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情感深处认同教材中的道德观点,主动践行,积极地去构建完满的道德生活。


  2.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是一种真正的品德教育


  马克思曾说过,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品德与人的存在是一体的,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品德与生活是一体的。脱离了生活,我们教学中的道德就成了僵死的条文,抽象的原则。可以说,道德植根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离开了生活这一沃土,道德就不能呼吸了。因此,学生习得品德的规范,即“拥有品德”应通过生活过程来展现,也就是他的学习道德的过程必须在现有的社会情境中进行。这正像要学会游泳的人必须下水,而不能光凭在岸上做动作那样,所以品德教育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品德教育。


  3.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生活


  生活化的活动和实践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学生只有在环境中活动,才能触摸世界、感知万物,才能实现认知结构的完善与发展。只要教学工作者牢牢把握住生活化教学的特点,能够使现实生活与品德行为达到真实性与模拟性、童趣性与教育性、自悟性与启发性的有机结合,通过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活动、体验、内化,就能促使其道德认识的深化,形成较为稳固的道德观点与信念,并以此来指导、规范和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那么,我们思品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棱利指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形象地解释: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教学中,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体验,组织学生开展模拟生活场景的表演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体验活动。体验使学生有时茅塞顿开,有时豁然开朗,有时悠然心会,有时怦然心动,有时浮想联翩,有时百感交集,有时……就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有了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内心的澄明、视界的敞亮。


  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性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我们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此所谓“自主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品德与生活课上的认识,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例如,品德与生活课上学了遵守社会公德,乘坐公共汽车不拥挤、给老弱病残让座。可在现实社会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者视而不见。我们必须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按自己的是非观念去实践一下,你有何感受,人们对你有何评价。学生就有可能从人们积极的评价中、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正确的认识,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只有对现实开放,对生活开放,让儿童自主实践,才能让学生愉快地生活、积极地生活,为适应学校生活和未来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总之,让课堂回到人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动态的生活中来,思想品德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