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教育管理论文 > 正文

特教学校德育教育教学研究

来源:UC论文网2019-04-26 09:33

摘要:

  【摘要】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特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思想品德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特教;思想品德教育教学  随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颁布和实施,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被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特教工作者)所重视,那么特教教育工作者如何做好学生思...

  【摘要】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特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思想品德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特教;思想品德教育教学


  随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颁布和实施,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被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特教工作者)所重视,那么特教教育工作者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使其健康、顺利地成长呢?现谈几点个人粗浅认识和看法。


  1特教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性特点


  综合课程是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旨在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整体意识和运用知识与信息综合地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种课程类型通过对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方式的整合,能够使学生完整地认识世界,形成对世界比较全面的理解,并能利用多种方法综合地解决现实问题。因此,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存在着价值互补的关系,即综合课程弥补了分科课程的缺陷,而分科课程的优势则是综合课程所不具备的。


  特教的思想品德课程在课程类型上属于综合课程的范畴。首先,其课程目标涉及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提出的要求。其次,思想品德课程是在对原有的思想品德、自然(或科学)、社会和活动课程等进行高度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课程,所以它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思品课、自然课或生活课程了,它兼具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多重价值。


  教师要重视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目标制定和实施,让目标意识在教师头脑中逐渐形成,围绕课时教学总目标及各个子目标进行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再到课堂上进行实施,指导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领悟及应用。如果真正抓住目标进行教学,那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及目标达成当然是显而易见的。


  2教育工作者要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


  思想品德的教育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掌握和理解道德观念,根据他们的心理需求,激发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以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在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可通过讲故事、谈话、讲解等方法,帮助聋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领会教材说明的道理,接受思想教育,使他们在情感上发生飞跃和升华;通过讨论、表演、实践活动、调查等形式逐步引导聋哑学生把所接受的教育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去。


  3教育工作者要严中有情,端正学风


  动之以情,不是对学生错误的一味迁让,而是包含着有理有节的批评。正象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切。”一次,有两个学生,在课堂上做猴相、出怪调,课后被叫到办公室。我对他俩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帮助他们挖根源,分析危害,并与他们一起学习初一第五课关于“遵守纪律”的内容,使他们明白“严是爱、纵是害、不管不问能变坏”的道理。他们终于认真地检查了错误。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行为是人们遵守道德规范所表现出来的言论、举止和行为,聋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其认识能力较低,思维也不够敏捷,基本不具备规范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我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多注意到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我的具体做法是:对某些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要先做细致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不良的行为;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教育举措,并且把自己希望的好的行为习惯演示给学生看,对他们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最后,对于学生行为训练的结果,还要及时给与鼓励和赞扬,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练习的兴趣,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另外,还要强调一点:对于聋生表现的某些不良行为,不必刻意地多加指责或批评,可以暂时不理会那些不良的行为,而应该运用矫正学中的正强化原理多去注意、强调聋生表现出来的正确行为。这样做,可以让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去注意加强自己的良好行为,逐渐控制、淡化、抑制不良的行为,直至消失。


  5帮助家长制定家庭的教育行为规范


  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孩子的一任教师是父母。通过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家访等形式,向家长灌输文明礼仪知识和良好行为习惯,指导家长通过日常行为实现对孩子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例如:从孩子们的起居饮食和卫生着手,引导他们自己穿衣服整理内务、洗刷碗筷,指导他们讲究个人卫生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5.1要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这就需要持久要求,持久就是不断强化,持久才能使学生逐渐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因此坚持最重要。


  德育教育的形式和载体很多,但德育工作的落脚点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特殊教育学校良好行为习惯是在学生参与、体验、感悟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教师、家长有效的行动指导。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