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中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中学语文教学” 初探

来源:UC论文网2019-04-28 10:32

摘要:

  摘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我们不能当讲的不讲,该挖掘体会的不去挖掘体会。课堂上的“兵教兵”运用得当,固然有效,但教师大多还是能见学生所未见,思学生所未思。教师要履行好“平等中的首席”这一职能,恰当而精要的“讲”还是少不了的。  关键词:语文主导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的主人,但是语文中的基础知识学生是不能够自己探究出来的。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参与是提高学...

  摘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我们不能当讲的不讲,该挖掘体会的不去挖掘体会。课堂上的“兵教兵”运用得当,固然有效,但教师大多还是能见学生所未见,思学生所未思。教师要履行好“平等中的首席”这一职能,恰当而精要的“讲”还是少不了的。


  关键词:语文主导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的主人,但是语文中的基础知识学生是不能够自己探究出来的。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参与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下面谈谈自己的尝试:


  一、加强语文句子成分的教学


  有些语文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从来不教给学生有关句子成分的划分,从而使得很多的学生,写作或者说话的时候,出现语法错误。学生自己也不知道错在哪里。下面的概念必须给学生讲清说明的。


  口诀: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主语:1、定义: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3、符号:双行线。


  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单行线。


  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波浪线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3、符号:小括号()。


  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3、符号:中括号〔〕。


  补语: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3、符号:单书名号〈〉。


  举例来说:小张踢球。这个句子中“小张”是句子的陈述对象,所以是主语;“踢”是谓语动词;“球”是宾语。定语是修饰限制名词的成分,如上句变成:一中的小张踢很大的球。其中的“一中”和“很大的”是修饰“小张”和“球”的,就是定语。如果变成:小张狠狠地踢球,“狠狠地”是修饰限制踢这个动作的,所以是状语了。


  主语:一个句子的发生动作的主体。谓语:一般是动词充当。宾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对象。例如:我吃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饭是宾语。定语:一般是形容词充当修饰主语和宾语。状语:表时间、地点、状态、方位等等的限制补充的成分。补语:补充说明宾语的(好象是吧记不清了)


  例如:昨天晚上在饭馆里我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昨天晚上在饭馆里是状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一顿丰盛的是定语,晚餐作宾语。


  文言文句式:最重要是弄懂句子的意思,再看它和我们现在说的话有什么不同,在判断是定语后置还是宾语前置或是介词短语后置。下面举几个文言文中的例子:


  1、“忌不自信”。按字面意思讲是“邹忌不自己相信”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所以它就是把宾语提前了,所以叫宾语前置,属于倒装句的一种。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按字面意思讲是“着就是战胜别国在朝廷上”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所以古语里是把介词短语也就是状语放在后面了,所以叫介词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也是倒装句。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者……也一般都是判断句,表示对某一对象作出性质、身份、状态上的判断。所以上句是说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的人,表职能,所以是判断句。


  4、“晋军函陵”


  按字面意思讲是“晋国军队驻扎函陵(地名)”实际上应该是“……驻扎(在)函陵”它省略了介词“在”所以是省略句。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去探索


  1、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


  2、让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学生为主体,不是不要老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而学生心理特点又不同成人,加上本身知识有限,单靠自学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以下几个方面:


  1、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


  2、在设计训练技巧上起主导作用。教学是门艺术,新鲜有趣。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精讲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讲解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讲解一定要做到精当、简捷、明了,其作用多半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


  总之,教师要明确教和学是矛盾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从而达到语文课教学的教学目的。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