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初探

来源:UC论文网2019-04-29 11:16

摘要: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新方式新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既有惊喜、欣慰,又有徘徊、疑惑感慨万分,因而常常进行教学反思,到底...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新方式新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既有惊喜、欣慰,又有徘徊、疑惑感慨万分,因而常常进行教学反思,到底如何更好地应用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以下是我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的措施与方法:


  一、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无论在何种教学形式下,教师的作用始终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新教材,新理念给陈旧的教学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过去“教条条、背条条”的老一套已难以奏效。现在教学要一改往日“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课堂的中心是学生,教师要创设各种教学情景,以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能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改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二、关注学生的成长,贴近学生的生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加强课程和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与社会现象和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注重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所学知识的实质,指导学生关注国家、地方大事,关注人身,关注社会。应用体现时代精神的新鲜事例和信息,精心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切地感到教学内容与学生越接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


  三、抓住主题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愿学、爱学、乐学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摆在当今每个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实践证明,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得在教学内容安排得当。否则,会导致一些学生更加缺乏兴趣,上课做小动作,做其他学科作业等现象的不断发生,教师叫苦不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结合学科特点,组织学生在班内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制作”活动,学生根据实际,动手制作如:“青年自护卡”、“小名片”、“警示牌”等形象生动而有趣的活动。这样,既有利于成长少年的天真、稚气,又有寄托自己美好愿望的理想和追求,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在抓主题活动的同时,还注意创造性地使用课本材料的“故事”、“图片”、“说一说”等栏目,将它设计出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自己体会并表现出来。既深受学生欢迎,又能引起学生对提出来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实施新教材以来,我充分利用新课标和新教材启动的契机,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于图、文、声的人机交流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动了脑筋。看图、朗读、讨论、循序渐进,这样加深了学习理解的深度,达到了教师教得轻松自如,学生学得愉快主动的预期效果。


  总之,教师要认识到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面向生活、贴近生活、深入生活,把抽象理论与社会现象和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作者: 韦学武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