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提升中职德育教师素质 创新德育教学工作

来源:UC论文网2019-04-30 10:21

摘要:

  [摘要]随着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陆续出台,客观上对广大德育教师提出了许多要求和挑战。随着改革的深入,作为教学实践者的教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教育改革的成与败,最终由教师的教学实践诠释。教师是变革的主角,甚至就是“革新者”本身,所以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德育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更有助于德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改革的成功。本文从教育观念、品德素养、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等四方面对广大中职德育教师提出...

  [摘要]随着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陆续出台,客观上对广大德育教师提出了许多要求和挑战。随着改革的深入,作为教学实践者的教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教育改革的成与败,最终由教师的教学实践诠释。教师是变革的主角,甚至就是“革新者”本身,所以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德育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更有助于德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改革的成功。本文从教育观念、品德素养、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等四方面对广大中职德育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旨在提高中职德育教师素质,创新德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程,中职德育教师素质


  作者:肖艳云


  中图分类号:G40-0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54-01


  新一轮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陆续出台,客观上对广大中职德育教师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和挑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具体实践者的教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教育改革的成与败,最终由教师的教学实践诠释。教师是变革的主角,甚至就是“革新者”本身,所以重视中职德育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德育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更有助于德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改革的成功。


  一、对教育观念的新要求


  (一)对中职德育课程的科学理解


  德育的本质是使人完成道德上的社会化,是帮助学生完成对于人生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高,担负着帮助中职学生过上道德的生活,进而提升他们精神生活品质的神圣职责。


  德育职责的履行离不开德育课程。所以对德育课程的正确认知和理解是其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看,中职德育课程应该是德育双主体相互反馈、道德认知、道德经验、道德体验、并联系德育教材及具体德育事件的道德情境等诸多内容的有机整体。可见,德育课程的展开过程是学生不断体验反省思考的过程。而过程中的真实、具体的德育经验和道德观念的事件或案例、道德发生细节常常能够在德育过程中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这样,对学生而言,德育课程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人生蓝图,更能激发学生对自己道德生活的审视和反思,并能够在集体中与老师、同学对话和交流,让他们加速道德内化的进程,进而把德育过程中生成的道德体验、道德智慧辐射到自我完善中去。德育课程只有在突破教材的局限并与学生多样化的生活紧密联系时,德育课程的真正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培养人的主体性道德素质的核心目标才可能实现。


  (二)客观认识和正确评价教育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学而优则仕”的上千年文化积淀形成的社会舆论中,进入职业学校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他们背负着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沉重精神压力,有着与普通高中学生相差极大的心态。大多数学生有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往往心灰意冷,觉得前途无望。德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是一群年龄尚小、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强的特殊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不但是弱势群体更是受害者。德育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引导他们转变“失败者”的心态,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并且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对自己和社会充满信心,实现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成为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


  二、对德育教师品德素养的要求


  近些年随着职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上学优惠政策的出台,生源质量可想而知,有部分同学用“精神上无根,学业上无求,生活上无序,交往上无礼、伦理上无情”形容一点不过分,甚至有的同学对教师的正面引导、理性教育嗤之以鼻、充耳不闻。这无疑对德育教师的品德修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再有职业教育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德育教师具备更高的品德素养。职业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有升学的压力、高考指挥棒的压力,德育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学动力更多的来自内心,来自对职业教育、对家长、对社会高度负责的责任心。所有这些对德育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期待。


  (一)德育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生前进的路标。教师的崇高理想,具体表现在对职业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表现在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表现在为职业教育事业一往无前、奋斗不息的精神;表现在把实现理想的满腔热情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将自己坚定的信念转化为献身教育的巨大的行动,并且通过每一环节对学生施加影响和教育,用自己崇高的理想之光去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奋斗之路。


  (二)德育教师要有优秀的政治品质和人格


  德育课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并酷爱本专业的思想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德育课教师如果没有积极进取、奋力开拓的精神是难以胜任这门课程的。另外,为人师表是我国师德的优良传统,教师是学生理想中的道德形象,德育课教师一旦失去了学生在道德上的信任,他的一切教育都将丧失说服力。因此,德育课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使他们领悟做人的道理,同时,也使学生乐于上德育课,从深层次上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


  三、对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新修订《德育大纲》尤其强调德育教学的实效性,要求将教学落到实处,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学生的就业密切联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学生的需要,使其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外在的要求变内在需求;将教学与其他德育途径相结合形成合力。德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使教师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教师不再只是会备课、会上课,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新要求。


  (一)具备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新方案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式,切实保证德育课的实际效果。现在的学生尤其升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如果德育教师没有自己的“真功夫”,就会显得力不从心,甚至会产生职业倦怠心理,何谈课改。俗话说“打铁需要自身硬”,一堂优秀的德育课,离不开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首先,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师要有过硬的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基本功。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反馈的动态系统,考验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把教学理论、业务知识、教学方法及教育机制等因素有机地融为一体的能力。德育课教师应努力使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


  其次要具有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和基本功。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应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德育课教学以明理为基本方法,教师的语言应简明、准确,有条有理,感染力强。在阐明理论观点时,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联系实际时,应力求真实感人,生动形象。


  (二)中职德育教师要具备文化判断力


  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学生被无穷无尽的网络信息包围着。青少年学生正处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可塑性强,辨别能力差,富有好奇心,特别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可是由于长期的传统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不高,所以,现在有的教师文化判断力不强,不仅对西方文化认识不清,而且对自己满足的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文化判断力不强带来的后果是当学生在接触各种文化的时候,得不到老师的正确指导,以致有些学生把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当作了时尚。教师没有敏锐的正确的文化判断力,就不能引导学生辨别网络世界中各种文化的真假、善伪,学生就很容易被散布于网络的各种消极、颓废的文化影响。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判断力,增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就应该提高教师的文化判断力,文化判断是现代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