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正文

教师心理健康研究

来源:UC论文网2019-05-04 10:05

摘要:

  关注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农村教师全面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础,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树立农村教师教育的全人教育理念,全面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农村中老年教师问题较为突出,不同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存在差异。待遇低、工作和家务繁重、生活压力较大,是影响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农村教师自身素质相对较低和竞争压力大...

  关注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农村教师全面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础,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树立农村教师教育的全人教育理念,全面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农村中老年教师问题较为突出,不同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存在差异。待遇低、工作和家务繁重、生活压力较大,是影响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农村教师自身素质相对较低和竞争压力大的矛盾突出,也加剧了教师心理上的恐慌、强迫性与焦虑感,农村教师还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配合和有效的自我调节。


  要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就应该:(一)减轻教师负担,防止过度疲劳;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改变简单的分数和升学率排队,并与教师聘任、职称、工资等挂钩的做法,重视多方面评价;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提供教师成功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二)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医疗、住房等物质待遇,保障其合法权益;提高农村学生家长的素质,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三)加强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制订自我生涯发展规划,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王丽君《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对教师心理健康价值的思考


  ――社会与教育发展的视角


  教师心理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保证,是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保证。因为,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伤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影响师生关系并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间接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学生人格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教学方法和管理工作更为重要,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够为学生塑造完美健康的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改革考验着教师的心理承受力,教育改革呼唤着教师的心理发展力。


  教师心理健康是学生发展的诉求――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体现在他们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把握上,体现在他们对学生需要的把握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内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不断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刘晓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师情绪与学生发展。首先,教师的情绪反应会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其次,研究者通过直接的行为观察研究发现,处于高焦虑水平状态下的教师会对学生更多地采用任务取向的行为,而较少地使用积极反馈,从而会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情绪发展和学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教师人格与学生发展。教师的人格特征可以通过影响班级的心理环境和社会氛围,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行为发展和成绩结果。也有可能是,教师人格通过影响人际行为和角色期望,产生一种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行为发展。


  教师问题行为与学生发展。教师的辱骂或体罚行为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长期而深刻的消极影响。教师的权压行为不仅影响学生智能和创造力的发挥,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社会性的健康发展。教师的偏爱行为不仅会使学习不良儿童产生一种严重的自卑心理,而且也会使学习优秀的学生产生一种自满心理,缺乏应对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弹性。


  师生关系与学生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满足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安全感的需要,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良的师生关系会使儿童对学校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在学校环境中表现出退缩和攻击性行为等心理行为问题。


  教师与学生发展的相互作用。教师的个体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还可以作为环境因素和学校因素的中介变量影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展。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也受学生发展的影响。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