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教育管理论文 > 正文

中学班主任如何实施德育

来源:UC论文网2019-05-04 10:28

摘要:

  学生的道德素质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等几方面的内容。所谓“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比教会他们一门功课、一种技术更为重要。学生的道德教育就是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行为道德规范,以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作为与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班主任是学校贯彻实...

  学生的道德素质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等几方面的内容。所谓“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比教会他们一门功课、一种技术更为重要。学生的道德教育就是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行为道德规范,以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作为与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班主任是学校贯彻实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执行人和直接管理者。


  那么,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怎样实施德育教育,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易于接受并心悦诚服呢?下面,笔者就本人多年的班主任经历谈谈自己对德育工作的理解。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为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所采用的各种影响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它包括教育者的工作方式,又包括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的活动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个目的符合我国的道德传统,也符合我国现在的基本国情。传统的教育方法主要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和实际锻炼法。这些方法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确实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具体运用时,往往过分强调外在强化,强调社会要求等外在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获取信息渠道的日益多样,学生在学校学习之外面对的不仅仅是老师和家长,还有充斥整个世界的多种媒体。中学生正处在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强的阶段,对他们而言,“老生常谈”、“大道理”、“传统”这些字眼就意味着落伍、落后。而他们向往的是“新”:新鲜、新奇的事物,新方式、新方法。尽管我们知道学生的这种想法和理解是片面的,是不完全正确的,但我们还是不能以这种方式方法强迫他们接受,因为中学生阶段也是叛逆性较强的阶段。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的德育教育方法,就很有可能使学生“口服心不服”,甚至可能因为自己的坚持而适得其反。所以我认为,新时期、新阶段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想让学生“心服口服”,就应该以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


  在新的时代中,实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像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那样,贯彻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德育的主体,“寓教于不教”、“寓管于不管”。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身教法。俗话说,言传身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该说的要说到,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够以身作则。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吧。众所周知,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自己的行为表现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只有自己的行为让学生认可,才能使学生“听其言,信其行”,才能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比如,著名的优秀班主任孙维刚老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他本人样样做到。有一次,因上班途中做好事而迟到,面对全班学生,他没有做任何解释,而是在黑板上写下“今天我迟到了”之后,罚自己在严寒中站了一个小时。魏书生在班里为自己定下了“制怒”的规矩,并接受学生严格监督。这些优秀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也证明他们不愧为学生的楷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样的班主任教师做起学生的德育工作必然事半功倍,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更加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2.实践法。在现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单纯的说教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学生深刻理解道德、公德的含义,莫过于他们的亲身体验。只有当学生学习到必要的理论知识并通过他们的生活实践获得深刻的体验和理解,才能真正转化成他们的认识甚至信念。比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可以体会劳动的艰辛,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心,体验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气氛,认识到自己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快乐、充实。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或军事训练等,都是比较好的实践方式。我们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每年都会抽出时间组织学生勤工俭学;我们也会利用班级团队活动去到社区、敬老院、孤儿院等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每年三月份是我们的民族团结月,我们会与民族班开展“结对子”活动,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有时也会组织学生到旅游区打扫卫生,让学生体会到爱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最直观的感受到自己与社会的联系,自己对社会的责任,自己对社会的奉献,从而会最深切的体会到只有在集体中,在逆境中,才能真切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融洽关系的重要性,才能体会别人的帮助是多么温暖,才能使学生推己及人,增强自己的责任感、爱心和集体主义精神。


  3.舆论法。班级舆论是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它渗透于学生学校学习的一切活动中,一个好的班级舆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作用。正确的舆论导向会使每个学生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教育作用是无形的又是无所不在的。好的正确的班级舆论能浸润学生心田,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好的班级舆论体现在学生学校学习的各个方面。就比如班级纪律,一个有良好舆论的班级在老师上课时会自觉的维护班级纪律及课堂秩序,甚至能形成自主的管理。这种良好的舆论会给“开小差”的同学一种无形的压力和约束,因为这些同学明白,如果他们不遵守秩序将会受到全班同学的指责。这种班级里的学生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很强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舆论不好的班级就恰恰相反,因为不守秩序不仅不会受到指责,还可能被其他同学所支持。于是,不守纪律的同学越来越多,越来越不会约束自己,久而久之,这些同学就是非不分,我行我素,集体主义观念淡漠。这种班级不仅学风差,组织散,整体道德素质也会下滑。


  4.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就是指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检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方法。自我教育是学生德育教育的最终归宿。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德育教育的主体,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行为检验,产生自己的行为意识,积极的进取心,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行为控制和自我监督。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的人格,才能体现对学生及其人格的尊重。


  教书育人,最重要的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作为班主任应该坚定不移的认定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应积极的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发展的眼光善待每一位学生。工作中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能获得学生教育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的最大效益。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