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初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七年级语文教学体会

来源:UC论文网2019-05-05 10:20

摘要: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的感触较多,获益匪浅,更新了语文教学的观念,现谈谈我教学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肤浅体会。  第一、新教材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新教材强调了人文性,淡化了工具性,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在渗透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同时,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使语文学科更具有科学性。还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发展健康个性,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新...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的感触较多,获益匪浅,更新了语文教学的观念,现谈谈我教学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肤浅体会。


  第一、新教材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新教材强调了人文性,淡化了工具性,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在渗透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同时,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使语文学科更具有科学性。还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发展健康个性,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新”,为学生全面、健康、持续地发展和语文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新教材淡化了以往教学中繁琐的分析和强制性的训练


  新教材主张对学生要“科学地训练”,将学生从被动的“题海”中解脱出来。重视学生的积累、感悟、熏陶、语感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自已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主动学习,自主领、理解,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实践性与创造性,致力于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如:在每单元结束后,就请学生们摘抄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篇等,为写作积累素材,做好铺垫。


  第三、新教材提倡多读多背多写


  新教材要求学生课外自读每年不少于80万字,课外阅读不得少于推荐的10部中外名著,拓宽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渠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与语文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辐射型的全方位的语文教学网络结构。特别是教材后增加了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目的在于趁初中生记忆力好时,多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今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逐步吸收内化,达到“心悟”的境界,这种文化积淀,将会奠定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受益终身。


  第四、新教材所选文章都是美文、时文,可读性很强,同时,体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对于刚从小学升人初中的学生们来说,第一、二单元课文都体现了童真、童趣,因此学生们都很感兴趣,很喜欢读,并能结合自己遇到的类似情况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是第一单元中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和《生命生命》,学生们对此更是情有独钟,对课后习题作了大胆假设,且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像这样的课文还有:第三单元的《山中访友》、《春》;第四单元的《绿色蝈蝈》;第五单元的《羚羊木雕》、《散步》;第六单元的《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寓言四则》等都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们是读了一遍又一遍,真可谓爱不释手啊!


  第五,新教材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较强,体现了大语文观


  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教材增加了“综合性学习”这一活动很好。下面我就平时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情况具体谈谈我的体会。


  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时,我组织学生搞了三次大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首先,让学生明确其活动的意图,通过一系列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步尝试在语文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从而开发社会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搜集社会生活中新鲜语汇和不规范现象,注意街头语文和广告语言的表现形式,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在写作中学会观察生活。为此,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1)错别字门诊——搜集街头标语、广告、报刊中存在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让学生正视大众生活用语中语言的不规范现象,懂得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2)新词汇——搜集新词、新流行语、新外来语,感受社会与生活的变化。


  (3)公益广告集锦——搜集、分类、评价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4)精彩店名举隅——搜集、分类、评价。


  再让学生走上街头、走到书店和图书馆、走近荧屏、走


  进网络,搜集资料,筛选,分类,编排,设计,制作成手抄报。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精心策划、制作,合作交流,气氛空前热烈。透过他们的作品,可以欣喜地发现,每篇作品都闪烁着同学们智慧的光芒、合作的愉悦和分享的快乐。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培养了语文实践的能力。


  2、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它的侧重点是训练写作。于是我就让学生们欣赏这个单元的优美文章,再积累春、秋、冬三个季节景物描写的好段、佳句、妙语,通过反复的朗读、理解、揣摩,学生们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文。其中3班郭茜的《秋天》一文,获得了第三届“国庆杯”榆林市青少年作文大赛三等奖。通过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们写作的兴趣,点燃了学生们创作的欲望。


  3、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妙”。这次活动的重点是口语交际。我就采取竞赛的形式,分成男女两队比赛。其比赛项目是:


  (1)有关“月亮”的知识问答;


  (2)讲述关于月亮的故事;


  (3)写出月亮的雅号;


  (4)写出古诗词中含“月”的诗句;


  (5)唱出含“月”的歌曲。


  这次活动同学们异常兴奋、踊跃,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的特点。学生们自行设计、组织、主持都很到位。整节课始终处于既紧张又欣喜的学习状态之中。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我们以后一定要多开展一些类似的活动,一方面能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真是大有裨益!


  通过开展以上三次大型活动,我觉得综合性学习是新教材中最具吸引力的亮点,强化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体验,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挖掘文学背后蕴含的深刻的价值观和人文情怀,同时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学习理念的革命,它以“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对于拓宽学习的空间提供了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机会,培育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总之,我们应该逐步树立“大语文观”、“生活语文观”,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变“少数教育”为“全体教育”,变“重知识的传授”为“重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变“重工具性”为“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提高人的素质。我将在语文教改这块沃土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挥洒智慧与汗水,浇灌出璀璨的花蕾!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