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普通高中“三生教育”初探

来源:UC论文网2019-05-05 12:02

摘要:

  摘要:从“三生教育”开展以来,各学校都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研究和探讨,但就普通高中而言,因升学的压力,“三生教育”步履维艰。本文从普通高中开展“三声教育”的意义,开展现状和设想,“三生教育”途径等方面,探索在普通高中实施“三生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普通高中;“三生教育”;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1.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0)11-0003-0...

  摘要:从“三生教育”开展以来,各学校都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研究和探讨,但就普通高中而言,因升学的压力,“三生教育”步履维艰。本文从普通高中开展“三声教育”的意义,开展现状和设想,“三生教育”途径等方面,探索在普通高中实施“三生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普通高中;“三生教育”;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1.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0)11-0003-02


  “三生教育”是着眼于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健康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真正成为人的教育;是提高人的适应力、生存力、创造力和发展力,实现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目标的教育。普通高中有没有必要开展“三生教育”呢?如果有,那又将如何开展?本文就这一点进行初步探讨。


  1、普通高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1.1受“唯学历”的片面人才观的影响,导致学校巨大的升学压力,而“一考定终身”的机制,又加重学生负担,使得学生的人格常常被忽略,结果学生出现了冷漠、自私、孤僻的性格。另外,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学生的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不平衡,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又得不到及时指导,导致一些学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这种把生命的手段当作生命本位的做法,使人的精神陷入深深的迷惘和危机之中,长期下去,就会怀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甚至轻视或放弃生命。年轻的生命在落后、愚昧中消失,青春的花朵在风中飘落。漠视生命、生存能力低下、生活质量不高,他们聪明却不愿读书,他们想成功却不愿吃苦,这就是中学生目前的境况。


  1.2就二类普通高中而言,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生活学习习惯较差,迟到、逃学、打架、不读书、上网吧。家长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小学很在心,初中很操心,到了高中就很伤心,甚至灰心,干脆放弃不管。面对家庭教育缺失,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学生群体,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难以奏效,我们只能开拓新的育人渠道―“三生教育”来解决这些教育问题。


  1.3据报载:一家知名企业,有一年招收了500多名大学生,但因为受不了在一线磨炼的艰苦,先后走掉了300多名。有些新员工,上班第一天就迟到,大庭广众之下用公司电脑玩游戏、用公司电话煲“电话粥”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这让我们深思:教育是培养学生考高分,还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讲规则、负责任的精神。如果我们不能培养学生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那么这些学生将来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是教育的失败还是成功?相对于知识、技能而言,培养学生内心的价值尺度和行为规范更为艰难、更为重要。


  可见,在普通高中进行“三生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学生自身的需要,是学校长足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开展“三生教育”刻不容缓。


  2、普通高中开展"三生教育"的现状


  “三生教育”是使学生能够知生理、懂心理、重伦理、明事理的认知、行为过程。目前普通高中已经全面开展"三生教育",他们对待"三生教育"有三种态度、三种做法。


  2.1三种态度:(1)积极响应、热情拥抱、独立思考、因地制宜,主动开展“三生教育”。(2)虽积极响应,但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无关,同时又迫于升学压力,因此,“三生教育”只是喊喊口号、走走过场。(3)不理解“三生教育”的内涵和实质,总认为“三生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代名词,走进课堂就浪费时间了。在这三种态度中,第二、三种态度不可取,只有第一种态度才是“三生教育”所需的态度。


  2.2三种做法:(1)把“三生教育”变成一种说教课,以班主任的班会为渠道,采用说教方式灌输“三生”思想,让学生在教师的讲授、劝说下达到教育目的。(2)把“三生教育”当作一门知识课来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三生”的相关知识;(3)“三生教育”走进课堂,由各班主任按"三生"教材内容来上课。这三种做法,前两种比较片面,不可取,后一种将"三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推动“三生教育”最快捷的方法,但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尽管如此,"三生教育"还需要其他实施途径加以补充,以此来满足学生快速成长的需要。��


  3、普通高中开展“三生教育”的设想


  “三生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育人”,而人又是由生命、生存和生活构成的统一体。因此,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为核心开展的教育,必然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教育。在普通高中进行“三生教育”并不单是指高中三年教育,而是贯穿学生一生的终身教育,特别是对大学生活,更有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


  3.1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彻底改变以往只重知识的传播,忽视学生生命意识、生存能力的培养和错误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就是重视学生的人文情怀、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的行为规范等。时时处处考虑学生的现实状况,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有无悔的人生、纯粹的爱情。


  3.2构建体系,保障“三生教育”的顺利开展。“三生教育”,可以理解为一种"人生教育",它不再是现行教育体系弊端的修补或缺陷的补充,而是让教育回归本真,重新构建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真正使教育在指导思想上实现对人的生命成长的全面关注,因此,成立“‘三生教育’学生社团”、“‘三生教育’领导小组”、“‘三生教育’教师团队”、“‘三生教育’研究中心”。这些部门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积极主动地推进"三生教育",从而使"三生教育"既得到领导的重视,又有制度的保障,同时还要科研先行、理论指导。


  3.3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养,保证“三生教育”的质量。“三生教育”的定位是人本教育,因此,我们不能把“三生教育”简单理解为学生层面的教育。针对学生教育虽然是“三生教育”的直接层面,但如果没有教师、学校的组织管理及社会家长方面的支撑,其“三生教育”就不能真正得以实现。所以,要实现“三生教育”目标,必须对教师进行“三生教育”培训。如果说教师缺乏生命、生存、生活智慧,那么他们凭什么或拿什么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呢?学生又怎么能有效地配合老师上好“三生教育”课呢?


  4、普通高中开展“三生教育”的途径


  “三生教育”是一种教育行为,必须重视思想熏陶,生命实践,亲身体验,心灵感悟。在实践中如何实施“三生教育”才能提高人的适应力、生存力呢?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这就告诉我们,“三生教育”要出成效,使学生受到熏陶,就必须在整个“三生教育”活动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感悟和体验。


  因此,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载体、以活动为手段、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三课同台”唱“三生”的教育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三课同台”指的是:“三生教育”专业课、“三生教育”学科渗透课、“三生教育”活动课。具体如下:


  4.1、“三生教育”专业课。“三生教育”专业课指的是,教师《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为教材,上“三生教育”课。“三生教育”课不同于其他的学科课程。这门课不在于让学生掌握什么具体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对自己有所反省和触动。因此,“三生教育”课就是让学生多参与体验活动。体验活动,不用说教,不用灌输,学生就能感悟到很多生命的东西,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理智的去看待生命本身和生命的意义。具体做法如下:


  4.1.1精选教学内容,让学生有主动体验的激情。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现实性和知识性,才能激发学生感悟和体验的欲望。在教学中,教材是载体,学生是主体,课堂是主渠道。怎么用?是照本宣科还是创新。如果教师主动积极地吸收“三生”教材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改编、延伸、拓展,点线面相结合,就能把“三生教育”课,上得生动活泼,达到教育目的,否则就会枯燥、乏味。例如“三生教育”第一课上什么,非常重要。教师根据高一年级的学生,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知道未来是什么,甚至对生命一无所知等特点,以“不抛弃生命不放弃未来”为主题来作为“三生教育”的第一课,引导学生正视生命,明白究竟什么是生命,生命有什么意义,从而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规划自己的生命蓝图,让他们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4.1.2采用有效方式,让学生有体验的愉悦。在“三生教育”课中,以‘体验―认识―感受”为教学思路,采用直观法、暗示法来教学。


  (1)直观法是教师充分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画面由静变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增强直观效果。例如上第一课《不抛弃生命不放弃未来》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生命在遭受自然或社会的侵害,人们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痛苦,教师就采用直观教学法来传达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选用“汶川大地震”“伊拉克战争”等鲜活的画面,让学生触摸生命的脉搏,感受生命的脆弱和痛苦,教育学生珍爱生命。


  (2)暗示法是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和发掘学生的潜意识,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例如上《感恩父母》一节,教师用歌曲《感恩的心》导入,用教材的事例和报纸上登载的日本一个母亲舍命救女儿的故事,以及做游戏等活动来教育学生要爱自己的父母,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上《正确对待压力》一课时,教师用心理学实验―瓶子装东西、倒��u��曲线图,用心理测试,用“吹气球”“踩气球”等游戏活动,来暗示压力对人的影响,并让学生明白,压力不可怕,压力可以释放,适当的压力会成就自己的人生。


  4.2“三生教育”学科渗透课。学科渗透课是指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时,利用教材本身所蕴含的“三生教育”的因素,不失时机地进行“三生教育”。尽管实施“三生教育”的渠道很多,但课堂教学依然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主渠道,因为各学科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把握时机,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三生”思想的渗透,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高扬“三生教育”的旗帜,唱响“三生教育”的主旋律。渗透课,要“渗”还要“透”,并且透到学生心灵,而且还要看“渗透的着力点”在哪?途径怎样?该运用哪些手段和方法?渗透程度如何?效果怎样?。“三生教育”渗透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4.2.1找准“三生教育”的渗透点。“三生教育”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三生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探寻到知识教学与"三生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三生教育"的渗透点。例如史怀哲的《我的呼吁》的渗透点就是,人是属于自然性和社会性。抓住这一点,学生就知道,作者倡导敬畏生命伦理的真正原因。


  4.2.2抓紧“三生教育”的时机。渗透“三生教育”,必须以教材为依据,从教材中随机渗透,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我与地坛》一文中,当学生读到“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时,老师就以双腿残废的史铁生尚能在生与死的挣扎中重新唤起对生命的认识,来教育学生: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珍爱生命是人的天职。就这样,学生在感悟作家生命的意义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生命教育。


  4.2.3把握“三生教育”的度。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从从何处切入的问题,把握渗透时机是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教学中要充分认识“三生教育”的依附性,切忌过头、过量、过度而改变学科性质,变成纯粹的“三生教育”课。另外,还要防止牵强附会、形式主义和贴标签式的教育,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开阖有度,抑扬有节,既到位又不越位,既适度而不过度。


  4.3“三生教育”活动课。“三生教育”活动课,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的活动:①“三生教育”班会课。②“生存系列”活动。如防震、防火逃生演练活动,有军训活动,有防艾、禁毒活动等。③文艺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英语圣诞晚会”和“迎新晚会”等。④校团委组织团员进行社会活动。如慰问孤寡老人活动,义务劳动活动,上街宣传活动,各种参观访问活动等,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艰辛,生命的可贵和生存的艰难。


  综上所述,在普通高中积极有效地开展“三生教育”,能改变学生不良的生活、学习态度和习惯,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生命意识,培养生存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