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正文

现代学校管理向企业管理学什么

来源:UC论文网2019-05-14 11:53

摘要:

  教育管理+企业管理=现代学校管理,这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教授提出的一个公式,意在指明现代学校要做好管理文章所不可或缺的因素。学校管理者需要学习的不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而是要从企业管理的理论、观念、思路、原则、方法中获得有益的启发。我们的学习是批判性地吸收,创造性地应用。本期《管理视窗》栏目所编发的这两篇文章就集中阐明了这样的观点,希望广大教育管理者能从中受益。  传统的学校管理过分...

  教育管理+企业管理=现代学校管理,这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教授提出的一个公式,意在指明现代学校要做好管理文章所不可或缺的因素。学校管理者需要学习的不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而是要从企业管理的理论、观念、思路、原则、方法中获得有益的启发。我们的学习是批判性地吸收,创造性地应用。本期《管理视窗》栏目所编发的这两篇文章就集中阐明了这样的观点,希望广大教育管理者能从中受益。


  传统的学校管理过分重视学校工作的静态性,导致学校工作形成统一、封闭的管理系统,严重阻碍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创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管理者必须建立新的学校观、管理观,从传统的控制管理转向教育管理,从行政管理转向校本管理,从封闭管理转向开放管理,从而保障新课程的深入推进,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在企业界一直倡导向军队学管理,其实,现代学校同样应该向企业学管理。中国本土的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积淀了不少先进的管理文化,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没有必要“零起步”,而应该站在企业文化的“肩上”去探索学校管理文化。虽然企业与学校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两者也有相似的地方,即都需要通过调整内部要素的组合来完成各自的使命。


  实际上,近年来,发端于企业的很多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得到教育领域研究者的认可和关注。应用企业精神于学校管理实践,在不少学校已逐步展开,许多新的管理课题应运而生:应用战略管理思想,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树立教育服务理念;应用CI设计理论,进行学校形象设计;应用ISO9000标准,编制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企业文化思想,探讨学校文化建设,等等。


  现代学校向企业学管理,旨在通过合理的嫁接,在学校引进企业管理的先进思想,培养校长的创业精神、经营意识,帮助学校建立起新竞争条件下的现代管理模式,从而达到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的目的。


  向企业学习精致管理


  在企业界,有一个概念叫“精致企业”。“精致企业”旨在全方位优化现代企业运作机制,强化企业家创业观念的更新和倡导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精化管理环节,打造“精致文化”。


  在20世纪70年代,凯玛特是美国零售业的老大,与凯玛特同一年创立的沃尔玛还只是凯玛特的1/45。但是,沃尔玛配货平均每天一次,凯玛特平均5天一次;沃尔玛严格控制各方面开支,凯玛特却因为与沃尔玛较劲“大出血”;沃尔玛专注于商品经营,做“小买卖”,凯玛特却搞多元化,大肆收购……正是由于细节上凯玛特略逊于沃尔玛,最终导致了凯玛特申请破产保护,而做小商品买卖的沃尔玛却敢与做软件的微软一决雌雄,终于跻身全球500强第一把交椅,成为世界公认的零售业老大。


  沃尔玛的卓越正是以其特有的精细化管理,培育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具备了持续的竞争优势。光是被偷窃的损失,沃尔玛就比竞争者少了一个百分点,除此之外,沃尔玛还利用统一采购、集中发货、每天提供低价商品,以及建立全国卫星联网的管理资讯系统加强货品传递与管理,等等。沃尔玛就是以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管理方法,创造出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的。在过去的40年中,没有任何零售公司能成功地模仿和超越沃尔玛。


  著名学者、“细节管理专家”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提示企业乃至社会各界: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一定要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看一看学校的传统管理就会发现,粗放型管理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一大硬伤。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精致化管理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的管理,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周到细致、精雕细刻的管理,是既注重细节、过程,又注重结果的管理,是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均衡的管理。今天的学校应该以精致化思想为指导,围绕学生的发展精心设计,精心安排,精心组织,才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精致成就卓越。学校管理从粗放走向精致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学校走向卓越的关键所在。


  ■向企业学习用人之道


  有一家外资企业在《员工手册》的扉页上这样写道:“进入我们的体制,你就具备了成为我们最高领导的可能。但是,这必须循序渐进,而且永远是不进则退。”在这本手册里,从每个岗位的试用人员开始,都可以很明确地找到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以及相应的要求、职责和报酬,也注明了他下一步可能谋取到的职位和发展前景,包括什么时候转正,什么时候调资,什么时候出国进修以及什么时候享受什么样的休假待遇等,都一一登录在案,从而使公司的每一个在职人员都明显地感到了压力与动力的存在,形成了企业特定的凝聚力和积极的作用力。


  在许多企业中,“晋升”对绝大多数的管理者和职员来说,实在是一个极“奢侈”的字眼。有人说,面对成功,企业的绝大多数人如果表露的只是一种旁观,而不是最起源的参与心态,那么企业的向心力必然是极弱的。为企业中的每一分子提供“晋升”的机会和途径,为其展示现有基础上的努力前景和方向,不但是现代企业的基本职责,也是保障企业组织机制有效顺畅运转的必要前提。


  现代学校又何尝不是如此。一所学校里,教师发展的机会越多,发展的前景越宽,就越具活力,进取感越强,学校的发展速度也就越快,组织机制的运转就越趋良性、通畅。


  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著名企业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组织的精髓有两个,一是要看重员工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二是要帮助员工做得更好。这两点都是说给组织领导者听的。当然,只是领导自己知道还不行,还需要在组织制度中加以体现,使其成为组织文化。这在学校组织中尤其显得重要。


  在学校组织中,每个教师都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教师在面对课堂、面对学生时,没有人可以代替他。因此,校长要了解每一位教师能够“做什么”,将他放到合适的地方。校长更要从组织精髓的第二点着手,鼓励、帮助教师不断超越自我,让每一位教师都演绎精彩,追求卓越。


  向企业学习“执行力”


  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经理人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曾说过:“一个企业的领导要有将一件事从头抓到底的韧性。”这些话道出了执行力对于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出台一个制度或布置一项任务,我们会时常发现有时候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或者执行落实起来有些折扣,这反映出了企业在执行力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现代学校的管理同样离不开严格的规章制度,离不开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的“执行力”。制度是靠人来执行的,如果执行总是打折扣,再健全再完善的制度也只是墙上画虎,成为摆设。有人说,管理的灵活或许是一种艺术,而制度的灵活则肯定是一种灾难。“用制度说话”,直接取决于制度制定和实施的“刚性化”程度,其最直接的操作方法就是“量化处理”。量化处理得越精确、越刻板、越没有弹性,即刚性化的程度越高,企业的组织机制就可能越顺,良性化运行的可能性就越大。把数字化管理引入管理制度,可能是“刚性化”最具体的支撑。


  麦当劳经营的只是大众快餐,但其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却极具刚性。比如,规定炸薯条在暖箱中不能超过7分钟,以防止返潮;泡菜端出来时必须保持某种图案,以防止滑落。其他如冻肉饼的大小轻重、在烤箱中转动的次数等,都有详尽而明确的规定,从而所产生的奖励与惩罚措施当然也就无须争议了。


  由此,具有刚性化的制度和出色的执行力,是一所学校走向成功和卓越的重要通行证。好的管理理念能否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对理念的理解、认同以及执行能力。而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其整个团队所具有的执行力。一个优秀的校长需要用独特的眼光诠释“执行”,需要以一种强大的监督措施和奖惩制度,促使每一位教职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并从骨子里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使教师团队形成一种注重现实、目标明确、简捷高效、监督有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执行力文化。


  实际上,学校可以向企业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香港开为联合国际教育集团公司首席执行官王耀先生认为,导入学校的经营管理理念涉及用人方略、卓越团队建设、职工职业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成本管理、超越竞争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和学校文化构建等。现代学校管理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如办学定位、战略规划、精细管理、校际竞争、品牌经营、执行力、绩效考评、制度建设、员工忠诚、授权与激励等,都可以在企业管理中找到答案。


  世界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博士指出:“21世纪质量运动的重点将从制造业转移到教育、医疗保健和政府管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中也有这样的话:“最近的各种实验表明: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


  江苏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认为,一些校长不屑于向企业或企业家学管理,这是一种偏见,也反映出“教”教育管理的人和“做”教育管理的人多少有一些“封闭”“落后”与“无知”。


  企业领域一个流行的说法是,不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是等死,全盘照抄别人的做法是找死。只有理论联系实际,踏踏实实地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现代学校持续发展的生存之道。在交融与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不迷失自我。


  学校向企业学管理,校长向企业家学管理,这会给现代学校的变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