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正文

把握科学发展观 实践科学发展观

来源:UC论文网2019-05-17 10:24

摘要: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领会、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其理论价值,在实践中创新判断标准,在结果上不断加以总结。这样,才能用这一最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真正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  中图分类号:13616  文献...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领会、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其理论价值,在实践中创新判断标准,在结果上不断加以总结。这样,才能用这一最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真正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


  中图分类号:13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755(2009)01-0002-03


  科学发展观是基于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和原则来审视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对发展问题所持的理念和方法。通俗地说是用一种科学的观念来指导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所遵循的思想逻辑和行动结果。因此,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理论,必须在思想上弄清其理论的价值,在实践中创新其判断的标准,在过程中修正其得失的偏差。这样,才是一种理论形成、发展、完善、成熟的路径,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真正体现。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


  任何一种理论的形成都有其客观特定的历史背景。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中央四代领导集体和全国人民关于发展问题集体智慧的凝聚,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问题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根本的任务。尽快奠定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是巩固国家政权的当务之急,而经济的发展也自然成为最首要的任务。这个时期可以总结为以奠定经济基础为特征的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观。“文革”10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发展观导致了中国经济社会走到了崩溃的边缘。1978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的工作重心转到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中国经济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这一时期形成了以经济增长为特征的改革开放的发展观。


  进入1990年代以后,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政治体制的推进、多元文化的繁荣、社会事业的发展、环境资源的恶化、人口增长的压力等问题,在发展观的问题上,我们的思想一步一步警醒,认识一步一步清晰。中央提出了快速、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针。这样发展的理念,可总结为是整个90年代有鲜明特征的可持续的发展观。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央在“十五”计划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首次把人的全面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列为了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以重要文献形式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在发展问题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经过学习领会、树立把握、全面贯彻等阶段的两年多时间的思想理论准备,党的十七大正式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主要部分写进了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同时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至此,科学发展观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指引我们各项工作的指针,也标志着我们党面向新世纪的发展理念已经形成。


  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作了重要概括,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作了明确阐述,这对于我们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有了全新的把握,特别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有了深刻的体会。


  理论的价值在于对方向的指引和实践的指导,同时,任何理论它都需根据实践活动不断地创新,才具有生命力。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党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建设国家”的重大问题;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解决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的重大问题;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世界共运发展的状况结合,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眼于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出和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的党建工作问题。


  沿着理论产生的思路和逻辑,我们不难发现,科学发展观理论的产生,正是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结合,以解决“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创新重大理论问题。中国经济社会几十年的发展现实是什么?归结起来说,就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发展不平衡日益凸现。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秉承“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理论提出的依据以及这一理论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


  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出,一是丰富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二是为发展指明了方向;三是为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所在,推动实践的动力所在。


  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标志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旨在用科学的理念实现科学发展的思想方法。然而实践是鲜活的、是具体的,如何判断是否以科学发展观去指导科学发展,还是打着科学发展观的口号行非科学发展的结果,这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实践过程中以一种什么样的实践标志来检验是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的科学发展的结果。


  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来看,实践的标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是否偏离了发展这个第一要义。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不是发展观的问题,而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它是人类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标志要看是否发展。


  第二,是否偏离了发展的目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人,离开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就不是科学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标志要看发展的目的性。


  第三,是否偏离了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就是用根本方法来实现基本要求的发展,即从“全面”性上解决人类对需求的多样性,包括物质的、精神的,数量种类的要求;从“循调”性上要解决人类对这些需求的质量和品质的要求;从“可持续”性上要解决人类自身的发展延续的要求。三者从平面和立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维系和支撑起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所以,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标志要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以上从理论上分析,只要达到三个方面的要求,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在实践的体现,就是科学发展的标志。然而,从实践来看,因为发展成果的滞后性,依然难以判断我们所进行的每一项工作是否是科学发展还是阻碍科学发展,所以,这样的标志仍不具有说服力。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好”是质量、效益和程度的表现,“快”是数量、速度和规模的表现,“好”和“快”结合统一就是质量和数量、效益和速度、程度和规模的统一。因此,“又好又快”应该是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标志。具体到人的全面发展而言,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实现科学发展的标志就是人的生活质量和自身的素质在不断的提高,幸福感在不断的增强,这样的感受是具体的,也是可以量化的,作为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标志物也是有意义的。


  三、科学发展观重在指导实践


  理论产生的动机是实践的呼唤,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从而验证理论的价值所在。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重要的指导方针”,是“重大的战略思想”,是统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思想武器。把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的理论变为我们工作的自觉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是这一理论提出的初衷,也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第一,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论指导,就有什么样的实践结果,理论掌握的深度决定了实践活动的程度。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理论武装为根本,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重大意义学深学透,做到真信、真懂、真做,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必须坚持讲党性、重品性、作表率,争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实践者和推动者,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定意志、正确思路、领导能力和政策措施,转化为真心实意、为民谋利的真挚情感,转化为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价值追求、人生信念和执政理念。只有把理论融入头脑,领会心间,最终才能将理论的价值体现在推动工作的实践中。


  第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理论是抽象的,实践是鲜活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解放思想,更需要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解放思想首先是解放观念。观念是一定时期一定认识程度在头脑中形成的对事物的基本看法,事物处于变化之中,观念也应随之更新。观念更新了思想才会有新的认识,才可能指导新的实践。解放思想的目的,从根本上看,就是要实现人在实践意义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停留在理念上。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所做的工作千头万绪、千差万别,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性总是隐藏在现象之外。如何做到科学发展,只有通过解放思想,使我们的思想从传统的发展观念、发展方式、发展道路中解放出来,按照科学的要求,透过事物的现象,评判、总结和谋划我们已做的事和将要做的事,凡是符合科学发展的,我们坚决推进实践,凡是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坚决纠正,用科学发展这一实践标准来检验我们的思想、行为、政策、措施是否正确,把解放思想和科学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需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从本质说,就是按照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办事,按照科学发展规律办事。离开实事求是空谈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就会真正失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就不能促进和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所以,我们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尊重客观实际,顾及发展差距的现实,重视调查研究,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真正形成科学发展的正确判断和决策。只有用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法宝来指导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来作为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活动的原则,我们必须防止和克服在实践中的几种倾向:一是提科学发展观就是放慢速度的发展观,这是放慢速度可以提高质量的误区所致;二是提科学发展观就是齐头并进的发展观,这是对统筹兼顾的片面理解;三是提科学发展观就否定过去的发展观,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及由来不清所致;四是提科学发展观就认为这是“到顶”的至臻至善的发展观,这是对“科学”二字的机械理解。


  总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和要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科学发展。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和丰富理论。使之不断焕发理论的青春和生命力。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