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初等教育论文 > 正文

科学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来源:UC论文网2019-05-17 10:52

摘要: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重要地位,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抓起。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教学研究创新,意识能力培养  作者:周艳秋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重要地位,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抓起。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教学研究创新,意识能力培养


  作者:周艳秋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是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等几方面。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重要地位,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抓起。这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它的获得不是靠传授或是手把手地教,而是在课堂教学中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加以培养得到的。


  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传授的学习方法,大多是前人智慧和经验的总结,认真“接受”和继承这些经验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接受”不等于是盲目机械的全盘接纳和技能模仿,学生在接受的同时要对前人总结出的知识和技能有所思考和改进。在学习和继承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羁绊,在前人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上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创新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要超越现实,就要对现实独具“挑剔”与“批判”的眼光,发现事物的缺点是一种科学品质,因此可以说,质疑是创新的突破口,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是非常重要的。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以下策略:①浅显的问题学生自己解答;②疑难问题学生讨论解决;③有争改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隧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瞧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习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而产生“新的结果”。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


  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问题。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主动发展t其次要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也乐于参与讨论与学习;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激发和启迪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激发作用是采用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外在的激励措施,如赞许、表扬和奖励来达到目的,但是更多的是运用知识内在的激励因素,运用学习要求与学生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并把这种矛盾转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来实现的。重视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组织作用,重视学生的感知、讨论、分析、抽象、概括、归纳过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学习的主体作用。


  应该注意的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必须有个“度”,这个“度”就定在“激趣、启思、导向”上,关干新知识的具体问题,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主动探索,通过自身的努力解答这些问题,老师决不能代替学生。


  四、提供“开放性”的探索材料


  “开放性”材料的提供首先要遵循的一条原则是:能使学生投入多向思维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既要使学生感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要做到材料与内容相吻合,还要使学生展开积极思维,同时在多向参与的过程中,寻求规律,掌握知识。提供“开放性”的探索材料,我认为首先要把握好两个度:①使学生在选择材料上有一定的自由度;②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开放度。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加以训练,把握知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造性素质,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就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