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正文

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来源:UC论文网2019-11-21 10:45

摘要:

  摘要:教育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教育管理心理学融合了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管理学等多种学科,取得了极大成就。利用恰当的手段,将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充分应用到对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中,科学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与行为规范,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教学管理心理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本...

  摘要:教育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教育管理心理学融合了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管理学等多种学科,取得了极大成就。利用恰当的手段,将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充分应用到对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中,科学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与行为规范,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教学管理心理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本文从高校学生管理现状出发,充分分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管理工作


  作者:贺玉娇,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心。而教育管理心理学是以人类心理活动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充分调动人的自主能动性,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对于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来说,将教育管理心理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时效性,还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教育管理心理学不同于传统管理工作的硬性管理,它具有极好的人性化特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


  一、教育管理心理学概述


  教育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管理相互融合的新型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属于心理学的对立学科。高校管理融合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多各子系统,成为一个系统的管理学科,现代管理学是系统工程。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管理工作中,以高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日常行为为基础,在管理过程中综合西方教育管理学与心理学,形成知识体系。教育管理心理学是对当代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根据我国教育管理实践进行综合与筛选,组合成适合我国高校管理的一门学科。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坚实的理论基础,这就需要对管理心理学进行借鉴与发展。


  教育管理心理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管理工作的不足,可以有效促进教育管理的开展。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教育管理心理学卢纶,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拓宽学生管理工作新视野,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活动和行为特点。管理心理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注重学生自我个性的培养,更加人性化。


  二、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因素形成的主要原因


  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看分为两种:一种是环境因素,另外一种是学生自身的因素。环境因素分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等外部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由学生的心理因素、性格因素和身体因素三部分构成,下面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从大的方面来说分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社会因素是由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趋向白热化。人事制度和就业体制随着市场竞争不断更新,而教育体制改革未能追随市场变革,大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不再适用用人单位的需求,有的甚至背道而驰。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和人生有着极高的期望,具备相应的活力和激情,他们在现实的冲击下更容易产生落差甚至自我怀疑,更加容易促使困惑、焦虑。


  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家庭成员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与性格形成。现在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比较溺爱他们,他们很容易自私、孤僻,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有些贫困家庭举债供孩子读书,这样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感,有严重的心理压力。


  学校的教育关乎学生的未来,有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高校课程不断增加,高校培养的学生都是一群眼高手低的理论高手,身体素质差,缺乏坚实的实践基础,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学校理论与工作要求背道而驰,学生所学的东西与实践操作相互冲突,就业难,压力大,处事也比较消极。


  2.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自身的因素,如心理、性格、思维方式、身体等都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从心理和思维方式来说,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由于家长娇生惯养,再加上大学与之前的学习阶段有所不相同,这就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更为开放,学生间的交流也在增多,动机也更复杂,而大学生对于情绪的管理不到位,不能正确处理心理问题,一旦受到刺激或者产生矛盾,情绪就会抑郁甚至会报复他人或者自我伤害,这也是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案例增多的原因。


  学生自身的因素除了心理因素外,还有性格因素和身体因素。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是网络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性格与三观未能完全确立,缺乏相应的信息筛选能力,网络铺天盖地的信息会对高校学生的三观造成影响。另外,网上娱乐方式增多,高校学生沉迷于网络,与社会隔离,不喜欢与人交际,容易产生悲观等心理障碍,脱离群体,性格比较自我、狭隘。除了性格的养成,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欠佳。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照顾一个孩子,生活上事无巨细,高校则是集体生活,无论是高校饮食还是住宿习惯,学生都很难适应。当代大学生步入校园的时候更加焦虑、迷茫,无所适从,再加上学习压力大,很少有时间锻炼身体,身体素质很差,无法胜任工作需求。


  三、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高校不断扩展,学生的升学压力增大,高校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培养,不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心理问题严重。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有很多,复杂多样,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诸多高校将教育管理心理学理论与方式引入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提高管理效率。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时期的教育管理心理学指出,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管理工作要更为人性化,要具备柔性,不能做硬性要求,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深入分析学生这一主体的特点,真正做好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人的所有行为都由动机支配,动机是人的需求的原动力。如果需求得到满足,学生就会更加积极,更容易感觉愉快和自豪。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教育管理心理学,需要调查学生在每个阶段的需求并及时满足。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与能力。


  2.重视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强化心理辅导机制


  目前,高校学生心理问题非常严重,解决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刻不容缓。高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培养健康人格、树立正确三观、健全体格的地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树立平等自信、互信互爱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高校管理者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发展。另外,针对当前学生沉迷网络,不与外界交流的现象,高校需要开展多项集体活动,给予优胜者一定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鼓励学生走入社会。除此之外,高校要强化心理辅导机制,注重学生心理问题引导,加强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方式进行调节,帮助学生建立成熟的心理期。


  3.提高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期望目标


  心理辅导教师是高校心理工作中的骨干力量,一个优秀的心理辅导教师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高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素养。高校心理辅导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明确自己的职责。另外,对于高校学生没有清晰明确的定位,高校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分析,准确评估自身的水准,树立适当的期望目标。如果目标太低,学生会更加懒散,目标过高,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可以在不同阶段建立不同的期望目标,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完善学习目标和工作意识,促进学生和高校良性发展。高校来说要尽可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平等、温和的学习氛围。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高校要跟随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方式,灵活运用教育管理心理学相关理论与管理方式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总而言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外界因素与自身性格、心理因素、身体健康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网络的冲击,心理问题更为复杂。高校学生思想不够坚定,高校管理者要充分利用相关知识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