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外语文学类 > 外语翻译论文 > 正文

“新工科建设”融入石油类高校外语翻译教学初探

来源:UC论文网2020-08-22 08:39

摘要:

  摘要在全国众多高校都陆续迈入“新工科建设”研究与实践的背景下,首先介绍了石油类高校外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接下来详述了“新工科建设”对石油类高校外语翻译教学的要求;然后探讨了如何因地制宜地将“新工科建设”融入大学外语翻译教学这一问题,包括提高师资水平,使用顺应新工科建设的教材,并提出了在大学外语翻译教学中引入CDIO教学模式的尝试;最后,在此基础上,关于将“新工科建设”融入石油类高校外...

  摘要在全国众多高校都陆续迈入“新工科建设”研究与实践的背景下,首先介绍了石油类高校外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接下来详述了“新工科建设”对石油类高校外语翻译教学的要求;然后探讨了如何因地制宜地将“新工科建设”融入大学外语翻译教学这一问题,包括提高师资水平,使用顺应新工科建设的教材,并提出了在大学外语翻译教学中引入CDIO教学模式的尝试;最后,在此基础上,关于将“新工科建设”融入石油类高校外语翻译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外语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于2017年发布,自此全国很多大学开始按照通知要求,陆续迈入了——新工科的研究实践阶段。笔者所在的石油大学正是响应教育部这一号召,倡导理工结合、工工结合,以及工文交叉。重点支持服务国家安全战略的地质类、石油工程类等学科交叉性强的专业。然而要培养符合新工科建设目标的复合型科技人才,不但需要学科融合和交叉教育背景,还需要优秀的外语能力,尤其是渗透在实际应用听说读写中的翻译能力。然而多数石油类工科院校的外语教学依然延续中学阶段的基础外语教学模式,缺乏将外语同专业内容融合的意识;而且很多外语教学课堂规模庞大,教材内容空泛单一、师生互动少、学习者外语学习动机不足等现象逐渐显现。教师仍在饰演领导者身份,赶进度、一言堂、满堂灌的问题屡见不鲜。因此,当下石油类院校新工科建设研究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和企业,却不具备熟练用外语获取学科行业的信息的能力,更做不到用外语在工作和学术交流中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很多毕业生做相关科技外文翻译都一筹莫展,只能借助互联网上的翻译工具。我们高校培养出来的各个领域的科技人才在今后的工作、研究中需要翻译大量的外文文献,以此来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和动向,还要把自己的学术论文翻译成外语,在国际会议及国际期刊上发表和交流,这些都对石油类高校外语翻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目前,石油类高校大学外语翻译教学主要矛盾已转变为“大学生渴望用外语汲取和交流他们的学科信息与目前高校外语教学不能充分满足他们需求的矛盾。”大学外语翻译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以语言形式和提高语言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应该将当下教育部提出的新工科建设内容融入到大学外语翻译教学中,这才是大学外语翻译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1“新工科建设”对石油类高校外语翻译教学的要求


  大学外语翻译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提升学生的语言和交际能力,更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课程的组成部分。以石油类高校为例,首先学科建设要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这就要求大学外语中要突出针对非常规能源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能源有效存储利用、油气田勘探开发体制增效这些方面的外语翻译教学。其次,围绕石油类高校服务“油头化尾”,实现石油化工、材料类、电子信息类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增加智能化工、精细化工、仿生材料等专业方向,大学外语要顺应趋势更新教学内容,为培养精细化工智能材料国际化人才助力。助力机电类和计算机类专业的交叉融合,为新增加的石油石化智能装备制造、海洋油气装备安全检测方向提供相应的外语翻译教学,培养懂外语的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总之大学外语翻译教学要配合高校的优势工科专业实行“专业+外语+管理+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懂专业、会外语、善管理、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要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2如何因地制宜地将“新工科建设”融入大学外语翻译教学


  部分石油类工科高校,作为地方新工科综合类改革项目的试点单位,担负着振兴地方经济,强化校企合作的责任,以输送出兼具工程实践能力与专业技术知识,又能熟练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因此,这些高校必须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的阶段目标,各工科专业要抓住新技术创新和新产业发展的机遇,把握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将“新工科建设”融入大学外语翻译教学。


  首先,要提高师资水平,大学外语教师综合素质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障,因此建设具备较高综合水平的英语师资队伍迫在眉睫。由于大学外语教师基本都是外国语言文学方向的,虽然语言知识和文学功底扎实,但是工程专业知识薄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都倾向于采用传统的EGP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专业外语翻译教学都由学院内部非外语专业教师轮流承担,且不固定,他们大多不擅长语言技能教学和跨文化交际。因此,完善的外语师资队伍应由大学外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其次,使用顺应新工科建设的教材。由于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印刷,会有周期滞后性,使得满足新工科建设要求的大学外语教材非常欠缺。所以应选择与新工科内容贴近的教材,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目标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包含光伏、航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内容,激发相关学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部分有条件的石油类高校可在积累一定经验后,编制适合自己主干专业用的外语教材。专业外语教材还可以从专业教师角度遴选一些逻辑严密、文笔流畅、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学科前沿文献,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还可以利用MOOC的丰富资源,寻找同专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网络课程,多维度强化学习效果。


  其次,可以在大学外语翻译教学中引入CDIO教学理念,CDIO指的是——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这种模式是由麻省理工等多个著名大学提出的,目前培养工程人才最新、最实用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大学外语翻译教学主要以提高外语语言基础和交际能力为主,而忽略了学生思维方式和学术能力的培养。而将CDIO模式运用到翻译教学中,以分组协作研讨模式与“项目”教学模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利用大学外语教学班级学生跨专业的特点,将他们分成专业交叉、互补的团队,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也可精心设计小组项目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规划、立项、实施、总结和评估五个环节,由学生完成规划立项、文献资料收集、项目实施及评估,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大学外语教师应该同专业教师协作开展教学,使学生所学的学科应用知识和外语翻译能力都受到锻炼。在成绩评估环节,教师应注重完成项目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互助能力。


  3结语


  新工科大学外语翻译教学改革应突破传统观念,开拓视野,与专业学科深度融合,设置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应该以动态的、发展的思维深入探索,充分认识到:


  (1)将新工科建设融入大学外语翻译教学尝试的复杂性,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级别及不同就业需求等差异要有充分辨识,一刀切式的通用的标准和革新手段很难做到。


  (2)目前这种教学革新付诸实践时间不长,效果需要经过长期积累和持续改进才能反馈出来,在开拓创新的同时,必须保留一些经过时间考验行之有效的传统手段,如基础的单词和篇章背诵等,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这些方法的教学效果不可小觑。


  (3)同学科专业灵活协作才是大学外语翻译教学改革的出路,此外还要根据国家和所在高校的政策、学生的个性、专业的特点综合考量,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基金项目:2018年度东北石油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能力的研究与实践》;2018年度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听说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編号:WY2018035-B)。


  作者简介:张雷(1982-),女,东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从事大学外语教学研究。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