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内涵、存在问题及应对

来源:UC论文网2020-09-04 13:36

摘要:

  摘要:高校质量管理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有赖于建立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基于高校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外轻内、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以及质量文化建设缺失等问题,探索出了提升高校质量管理的策略:形成以外辅内的质量保障体系,整合内部各个管理要素,二者之间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举措接续递进,最终将其与高校文化相结合以培育出契合高校的质量文化。  关键词:质...

  摘要:高校质量管理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有赖于建立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基于高校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外轻内、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以及质量文化建设缺失等问题,探索出了提升高校质量管理的策略:形成以外辅内的质量保障体系,整合内部各个管理要素,二者之间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举措接续递进,最终将其与高校文化相结合以培育出契合高校的质量文化。


  关键词:质量管理;高等教育质量;质量文化


  目前在高等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范围内将质量视为高等教育界的重心,世界高等教育进入到了一个“质量管理”时代。高校进行质量管理,必须在准确把握质量管理具体内涵及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建立全方位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发展契合的质量文化等来实现高校质量管理工作的常态化,进而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


  一、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内涵及主要模式


  (一)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内涵


  概括而言,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涵盖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所涉及的一切内部和外部的结构和过程,是指通过各种管理手段来协调配置办学资源以改善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继而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这一目标的动态过程。[1]


  (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主要模式


  1.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


  ISO9000质量标准在高校中的具体运作表现为,首先高校须按照ISO9000质量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建立起一套适合于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其次在高校的实际工作中按照质量标准认证所规定的要素严格执行。


  2.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QM起源于工商业,是基于日本的TQC(totalqualitycontrol)而发展起来的新质量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时代,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及其运作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系统所接纳采用。同样地,高等教育领域也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并指导实践工作,高校及其各相关教育组织重视全员参与,以质量为中心重视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2]。


  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外轻内的质量保障机制


  质量评估的产生是由权利和标准问题引起的,这些问题反映了高等教育机构不断地去迎合外部团队的利益,因而质量评估成为纷争之源便不足为奇了。许多高校为了迎合外部质量评估,人为掩盖存在的质量缺陷,甚至弄虚作假以应对外在的评估指标。


  (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一方面高校过多地专注指标比例提升、质量检查程序等,而较少地关注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质量保障模式多采取程式化的路径,重视质量管理的程序和技术而漠视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外在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忽视师生个体的情况,这种非人文性的技术化倾向和僵硬的管理主义,使得高校内部质量管理活动逐步异化,失去自身的本质与价值。


  (三)质量文化建设缺失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模式长期以来被视为管理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种手段与方式。对于高等教育而言,质量既体现在数字上,也体现在精神上。本质上而言,高等教育质量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即一种文化的结晶。但就目前的高校质量管理而言,更多地是将大学视为严格量化操作规程的产品,将质量简化为纯粹实证的客观存在物,忽视了其潜在的文化内涵。


  三、高校质量管理的实践路径


  (一)探索以高校内部保障为主、外部保障为辅的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保障体系是优化高校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高等教育作为复杂系统,动态性、多样性是其基本特征,因此要将内外质量保障体系加以系统化,在平衡内外保障体系的基础上重视大学内部保障系统的完善,形成以大学内部保障为主、外部保障为辅的质量保障体系。这也意味着将大学作为质量行动的主体,在学校内部建立全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以政府为主,并辅以社会第三方质量中介机构共同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外部监控。[3]


  (二)整合内部各个管理要素


  宏观层面上讲,高校质量管理的情境要素可以概括为“人”和“物”两个方面,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依赖于两者的协调统一。在以“人”为管理对象的内容中,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这三者是主要因素,提升质量管理须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抓住关键点解决主要矛盾,使其有机结合并共同致力于高校质量管理工作;以“物”为对象的质量管理,包括管理制度、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学风教风等制度各方面的因素,这要求高校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要采用系统性方法,挖掘各个因素内在的本质联系,以保证高校能够对关乎高等教育质量的各类因素施以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三)培育高校的质量文化


  高校作为一种文化组织,要将质量文化意识渗透于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内部多个利益相关者心中,唤醒每个行为主体的质量意识,并以此形成将各个部门组织、师生人员銜接在一起的纽带,以一种协商对话方式共同致力于高校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当然,质量文化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在全体师生的日常行为、尤其是高水平的领导下逐渐建立,最终将质量意识深入全体师生内心中,达成一种质量话语的文化自觉。一言以蔽之,高校要通过培育优秀的质量文化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以及管理者,并以此来助推自身向质量组织成功转型。


  四、结语


  质量是高校生存的根本,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主题,在以质量话语为主导作用的当代,质量管理成为高校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要实现卓越,止于至善,就必须加强质量管理,基于自身特色形成独特的质量文化,并将其与高校内部组织结构、政策制度等有机结合,通过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来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