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工程技术类 > 工程硕士论文 > 正文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UC论文网2020-09-05 14:30

摘要: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全日制工程硕士双导师制问题对策  【基金项目】天津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YBXM1809)。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200-02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全日制工程硕士双导师制问题对策


  【基金项目】天津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YBXM1809)。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200-02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这为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近几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在许多高校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学术型硕士。全日制工程硕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学硕士侧重于专业理论的学习不同,工程硕士更侧重于工程应用和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教学和选题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然而,从近几年笔者参与研究生管理培养工作来看,许多高校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并没有脱离传统的学术型硕士培养方式,有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认可度不高


  随着近几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的逐步增加,越来越多的考生已逐步接受并报考全日制工程硕士,但是在学术型硕士和工程硕士之间,考生往往第一选择学术型硕士,很多学生认为工程硕士在考博、就业等方面会比学术型硕士“低人一等”。在许多导师看来,工程硕士的生源质量也会比学术型硕士的差。要想真正转变各方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认识,教育部门和培养单位还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引导工作。


  2.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与学术型注重理论学习不同,工程硕士侧重于工程实践。但是从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工程硕士培养仍然沿用了学术型硕士的模式,许多任课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没有完全体现出工程硕士的特点,大部分全日制工程硕士在实际培养中缺乏完整的工程实践环节。


  3.双导师制尚不完善


  部分全日制工程硕士指导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而且有的培养单位企业导师资源不足,双导师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使许多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无法获得企业导师的指导。另外,由于校内外导师沟通不畅等原因,企业导师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中并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


  4.缺乏完善的培养质量评估和保障机制


  由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其规模却迅速扩张,许多方面还处于完善阶段,目前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质量评价和监督保障机制,已经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传统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政府既是管理者,又是评价者,其他社会主体参与较少,不利于教育质量评估主体多元化的形成。一些培养单位盲目追求研究生教育规模,忽视了对教育质量的投入,这也不利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研究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可度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从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来看,硕士研究生教育基本是以面向实际应用为主,教学科研人才更多是来源于博士研究生。为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更好发展,必须重新审视和定位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硕士研究生的类型结构,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应广泛宣传,逐步改变广大考生和导师的传统观念,教育部门在政策导向上应该予以倾斜,在博士招生方面同等对待,只有多方协力,才能推动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改革和完善课程设置


  为了突出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其课程设置还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首先是实践性课程的增加,将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其工程实践能力。其次是任课教师要选用具备工程实践背景或是从企业选拔聘用工程经验丰富的专家来担任,只有任课教师本身实践经验丰富,将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内容中,才能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再次就是课程设置要体现学科交叉性,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有跨学科的综合性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完善双导师制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充分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单位应出台鼓励性政策,吸引企业中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到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中来,也可选派部分指导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践训练,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选拔全日制工程硕士校内导师,应不同于学术型硕士导师,要有所偏重,突出其工程实践性。另外,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应定期就学生培养等问题进行沟通,分享经验,取长补短,最大程度发挥双导师制的作用。


  4.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环节的培养


  专业实践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生源主要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体现工程硕士的应用性。各培养单位应完善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将实践教学纳入工程硕士的培养环节,并加强对实践环节的考核。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提高企业参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和培养单位的联动。


  5.建立和完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评价和保障机制


  人才培养质量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必须改变唯论文、唯成绩的传统评价方式,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评价。将质量评价和保障制度贯穿到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到导师指导、学位论文等各个培养环节,积极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机制改革。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坚持自我评估与社会评估相结合,完善学位点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逐步建立以质量为导向、以社会评价为主的独立、科学、公正的多样化评估机制。


  三、结语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可以更好的適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各培养单位应紧紧抓住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为我国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倪加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A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2015.8 

  [2]甄良,康君,英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及保障体系的构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12 

  [3]李智.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4]茅艳雯.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9 

  作者简介: 韩国强,男,山东潍坊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