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数学教育类 > 大学数学论文 > 正文

如何有效衔接新高考改革与大学数学教育

来源:UC论文网2020-09-05 14:54

摘要:

  [摘要]以江苏和广东等八省市地区公布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为契机,通过全面回顾我国高考改革的历程,比对各省市高考改革方案的异同后可知,每一次实施高考改革都会对后续的大学教育产生直接的影响。项目组以高考改革的重点学科——数学为切入点,研究并分析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知识层面之间的内在衔接关系。“正确引导、有效衔接”大学数学教学的四个途径,分别是强调重要性、强调应用性、强调自主性、强调区域性。  [关键...

  [摘要]以江苏和广东等八省市地区公布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为契机,通过全面回顾我国高考改革的历程,比对各省市高考改革方案的异同后可知,每一次实施高考改革都会对后续的大学教育产生直接的影响。项目组以高考改革的重点学科——数学为切入点,研究并分析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知识层面之间的内在衔接关系。“正确引导、有效衔接”大学数学教学的四个途径,分别是强调重要性、强调应用性、强调自主性、强调区域性。


  [关键词]高考改革;大学教育;高等数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7-0092-03


  自1977年8月8日邓小平主持召开科教座谈会决定正式恢复高考起,高考已经走过42年历程。高考考试科目由1985年的理科7门(语、数、外、物、化、生、政)、文科6门(语、数、外、政、史、地)调整为1995年高中会考基础上的文理“3+2”模式(必选科目:语、数、外,文科选考科目:政、史,理科选考科目:物、化)。至1999年广东省首次试点“3+x”的模式,除了必选科目语、数、外之外,在物、化、生、政、史、地中组合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而2007年开始12省市先后出台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高考改革在各省市地区几乎全面展开。


  2014年9月,我国再一次启动最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该意见的指导下,上海市和浙江省先行在2014年启动了高考改革。如,上海2007年至2016年实行了“3+1”模式,即除了必选科目语、数、外,文科选考政、史、地一门,理科选择物、化、生一门;2017年至今实行了“3+3”模式,不分文理,必选科目语、数、外,选考科目物、化、生、政、史、地中任意选择3门组合参加等级考试,共20种组科选择。2014年上海和浙江开启新一轮高考改革试点以来,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于2017年也开启了新高考改革。2019年4月23日,全国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在江苏省、广东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河北省、辽宁省等8个省市进一步深化和扩大,各省市在总结上一轮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围绕“逃离物理”这一普遍现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最终实施了“3+1+2”的新方案。其中,“3”是传统的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不再区分文理专业,采用全国统考试卷;“1”是首选科目,即从物理和历史科目中必须任意选择1门;“2”是再选科目,即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任意选择2门。按照新高考改革方案,高中每个学生高考学科组合策略共有C21C42=12种。如此一来,既避免了之前改革中出现的“逃离物理”现象,同时也给高中学子提供了相对自由而且丰富的选择空间,对于高中的教学压力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不仅如此,在成绩计算上也进行了调整,除语、数、外的其他6门科目满分均为100分,其中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以最终考试卷面分作为原始分计人考试总分,其余再選科目均以等级划档分计入考试总分。这次8个省市新高考改革方案是针对前两次改革的优化,既考虑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给予学生充足的选择空间,应该说此次改革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对人才培养的真实要求。


  一、新高考改革对大学数学教育的影响


  继1987年上海市率先实行高考独立自主命题后,15年后北京市成为第二个实行独立自主命题的地区;自2004年起,天津市、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山东省、安徽省、江西省、四川省、陕西省等地区先后试点并推广本省市独立开展高考命题工作。本轮试点的8个省市新高考改革方案,与之前的高考改革方案中一个最大的区别不在于高考组科策略和组科方案的不同,而在于8个省市明确提出采取统一考试的模式,不再独立命题和独立出卷。现阶段,由于采取的是各省市单独自主命题的考试模式,从而导致各省市教材和考试要点存在较大的差异。然而大学的生源来自全国各省市地区,所以这种自主命题的考试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给大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例如,上海市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中明确将矩阵初步、行列式、数列极限、空间向量纳入考试范围,但是函数求导、椭圆和双曲线第二定义等不纳入高中教材,也不作为高考知识点;江苏高考数学中却对逆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函数导数、椭圆和双曲线第二定义、条件概率和二项分布等提出较高的考试要求,但是行列式、数列极限不纳入高考范围,空间向量和抛物线仅作为附加题的考试要求。但是,高等数学中最主要的内容恰恰是数列和函数极限、函数微积分、行列式、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概率与数理统计。


  由于此原因,在各个大学的数学课上,经常会出现来自不同省市地区的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差异非常大的现象。有些省市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所以听课时接收得比较快,也更容易掌握。然而,对于相关知识点未纳入高考范围的学生而言,例如极限、导数和二项分布等知识点则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掌握,学习进度也会比前者偏慢。担任过大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的学习成绩与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环境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大学数学课堂与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迥然不同。一方面,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风格侧重于循循善诱,讲究课堂的引入、讲解和训练相结合,教学容量较小;而大学数学课堂更侧重于知识点的传授,对课堂引入和训练等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忽略现象,课堂上几乎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学容量较大,难度也更大。另一方面,高中学习以教师督促方式为主,大学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因此,在大学校园中经常会出现很多大一的学生在期末考试时高等数学挂科的现象。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与各省市独立命题和数学教学大纲的差异化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久而久之,其给大学教学带来很多新的挑战,也给学生学习深奥的高等数学知识带来较多的困难。本轮试点的8个省市新高考改革方案采取的统一考试的模式将能有效改善这一现象。


  二、正确引导,有效衔接


  我国高考体制一直处于探索和改革中,往年无论哪一次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教育部门的初衷都是想改变现阶段高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模式。所谓“应试教育”,有四个典型特征,分别是排他性、机械性、枯燥性、逐利性。排他性是指在应试教育模式中,课堂教学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显会对考试之外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排斥性,甚至很多普通高中直接将与考试关联较小或不相关的知识内容不纳入教学范畴;机械性是指在应试教育模式中,绝大部分高中学生会容易沦为做题的机器,甚至会出现每天各门学科都需要完成大量的课后练习的现象,学生学习负担极重;枯燥性是指在应试教育模式中,高中生感受不到高中知识学习的乐趣,根据随机调研的结果,85%的高中生所描述的高中生活都是题海训练、周考月考、定期谈话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恶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逐利性是指在应试教育模式中,容易滋生高中教师不健康的教学理念,由于体制化的限制,高中教师正常工资薪酬处于社会团体的中等水平,为此一部分高中教师除去在学校的正常教学外,甚至参加或私自开办培训机构并从中赚取外快,出现了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有偿补课的情况。


  相对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存在着一些公认的不足,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教学和努力却依然未能找到合理和有效的方案弥补其所存在的不足。导致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两个主要因素就是学校和学生。从学校角度来讲,尤其是普通高中,为了招收到更好的生源,需要升学率、优质率、宣传率,而所有这些素材只能来源于高考成绩;从学生角度来讲,尤其是出身“寒门”的考生,需要一个公平、一个支点、一个机会,而在短期内能够提供这个机遇的只能是公正的高考。因此,对于现阶段的教育和社会环境来说,高考模式就是选拔人才的最好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学给高中生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并规划自己的学习及职业生涯,大多数高中生对进人大学所要学习的专业和方向以及今后的职业生涯普遍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然而,光有生涯规划还不够,大学数学教育与高中数学教育模式存在较大区别,主要原因在于大学不存在类似高中阶段的升学压力,所以大学学习更多的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因此,大学数学教师需要在第一学期初就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思想工作,从而充分做好高中阶段向大学阶段的有效衔接。


  (一)强调大学数学的重要性


  大学数学教师需要向学生强调高等数学的重要地位,正如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言,“数学是科学大门的钥匙,忽视数学必将伤害所有的知识,因为忽视数学的人是无法了解任何其他科学乃至世界上任何其他事物的。更为严重的是,忽视数学的人不能理解他自己这一疏忽,最终将导致无法寻求任何补救的措施”。就大学专业设置而言,除了一些纯粹的文科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专业、外语专业、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政法專业、历史专业、考古专业、新闻学与广告专业、音乐专业、美术专业和体育专业等,其他专业或多或少都要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甚至国内34所985高校的工科、金融和经济专业都将高等数学纳入重要的基础学科范畴。


  (二)强调大学数学的应用性


  刚刚踏人大学校园的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还是停留在高中考试的基础上,认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考试。因此,大学数学教师需要向学生阐述和说明高等数学的趣味性和应用性,从而改变学生对高等数学的看法,强调高等数学的精髓在于“高等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离开高等数学这门工具,很多专业都将失去神韵”。例如,运筹学专业、统计学专业、经济学专业、金融学专业、计算机专业、生命科学专业、动力系统专业等都离不开数学的分析和支持。数学可用于运筹学中建模,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也可用于统计分析,实现大数据的分类管理和有效运用;数学可用于经济金融领域风险管理,实现风险对冲和缓释;还可用于计算机和动力系统编程,实现自动化管理。


  (三)强调大学数学学习的自主性


  大学数学教师需要向学生强调高等数学学习的自主性。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需要很强的自主性,大学课堂时间长、进度快、学生多、偏理论、练习少,除去教师会在期末考试前提炼一下重要知识点外,平时的复习课时相对较少;几乎无阶段性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部分高校会组织一次期中考试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案。由于高等数学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督促、重复性练习和周期性复习,因此大学阶段要想学好高等数学这门学科,学生必须在大一刚进校的时候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阶段,很多情况下期末考试的大多数知识点是相对比较容易的,甚至有些考题都是书本例题和课后习题的重现。然而,很多大一学生还是出现高数挂科的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主动性。


  (四)强调大学数学学习的区域性


  大学数学教师应该要清晰地认识和面对因各省市高考改革中教材内容的不同而导致的学生知识结构的区域差异性,对来自不同高考省市的大一学生可以进行分层教学,而且非常有必要进行分层教学,因为这样可以避免高考分区独立自主命题而给高等数学教学工作所带来的问题,从而让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容易契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任何一次改革,都会促进事态向前更加优化和完善。然而,任何一次改革,势必也会涌现出新的冲突和矛盾。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大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勇于面对和迎接每一次变革,坚定初心不变,以教书育人为宗旨,顺应变革,主动调整教学心态和教学方法,多聆听学生的心声,多关注学生的需求,这样定能做到高中与大学的合理衔接和过渡,让高考改革机制下的每一届新生尽快地适应大学新的教育模式。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