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正文

高职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推进过程中课证融通的思考

来源:UC论文网2020-09-07 11:41

摘要:

  [摘要]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一项重大改革与创新,而“课证融通”是重中之重,决定了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实施成效。为了高职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稳步推进,政府应营造全社会推广1+X证书制度的氛围,提高“X”证书的含金量,对培训评价组织实行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学校、培训评价组织及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需共同努力,构建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命运共同体,打通物流管理“X”证书标准与...

  [摘要]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一项重大改革与创新,而“课证融通”是重中之重,决定了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实施成效。为了高职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稳步推进,政府应营造全社会推广1+X证书制度的氛围,提高“X”证书的含金量,对培训评价组织实行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学校、培训评价组织及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需共同努力,构建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命运共同体,打通物流管理“X”证书标准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对接障碍,重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教师队伍。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


  [作者简介]丁天明(1981-),男,江苏涟水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苏南京21116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重点课题“高职院校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推进过程中课证融通研究”(项目编号:2019JSJG116)、2018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中国快递包装发展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8SJA0640)和2018年度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科研项目“新时代江苏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SJM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6-0042-06


  1993年,我国开始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種证书制度。此后,“双证书”制度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高职教育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强化内涵提升,“双证书”制度出现了职业资格证书覆盖面不够、不能及时反映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不能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等难题。因此,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从2019年开始,全面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同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随后,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从此正式启动了声势浩大、意义深远的1+X证书制度,首批发布物流管理等五个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是基于物流行业能力标准调整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能力结构,从而使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紧扣物流行业发展实际。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和物流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物流管理“X”证书培训考核内容的有机衔接和融通,是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的目标之一。其中,“课证融通”是重中之重,决定了1+X证书制度的实施成效。所谓“课证融通”,即梳理物流管理“X”证书所匹配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形成物流管理“X”证书培训考核内容匹配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或匹配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模块,构建高职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模块化课程体系。


  一、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意义


  1+X证书制度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一制度提出了职业教育的“中国方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推动者。


  1.有助于创新我国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如德国“双元制”、美国社区学院、加拿大“能力为本”、澳大利亚TAFE、新加坡教学工厂、英国和瑞士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同时,也积极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模式。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将物流行业日益涌现的新技术、新业态、新规范等纳入校内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构建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深度融合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物流行业人才。


  2.有助于缓解我国物流行业就业结构性矛盾。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提出,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缓解我国日益增长的物流行业结构性就业压力。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郭肇明说过:我国物流行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0万个,85%为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据人社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物流等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46.3%;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7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4.9%,结构性就业矛盾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无法满足企业需要。正如《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中描述的,全国就业总人口数据中高技能人才仅占5%,近7成企业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知识实用性不强”。


  3.有助于推进新时代物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稳步实施,必将倒逼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动适应新时代物流行业科技发展新要求和就业创业市场新需求,推动政、行、企、校协同发力,激发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形成职业教育多主体、多形式、多渠道办学新格局;推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增强毕业生适应市场的能力,促进高职教育更加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4.有助于搭建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高职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必然要求物流管理专业学历教育和物流职业技能培训有机衔接、互融互通,从而增强学生综合素养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成功进入职场的几率,增强学生跨行业职业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对企业的利润贡献度。此外,乘“双高计划”东风,高等职业专科、高等职业本科培养并举,完善学历教育和培训培养,畅通职业成长通道,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


  5.有助于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职教20条”提出“加快推进‘学分银行’”。每个学习者相当于银行里的“储户”,可进行学习成果的“零存整取”。基于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学习者可将平时零星学习成果按一定标准和规则存入学分银行。当自身成长和发展需要时,可将学习成果取出,兑换相应的学历证书或更高级别的物流管理“X”证书。这将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模式改革,激励物流学习者“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一名具有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离不开”的终身学习者。


  6.有助于打造创新型职教师资队伍。高职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培训教师队伍,既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关键,更是1+X证书制度建设的第一资源,决定了高职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实施成效。


  二、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推进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


  1866年,福建船政学堂的创办开创了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河。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具有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目前高职教育在物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发展需要。2019年,“职教20条”应运而生。然而,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和一蹴而就的,具有新时代鲜明特征的1+X证书制度更是如此。


  1.物流管理“X”证书标准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如何相互对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分三个等级,并明确其面向对象,即每个等级对应每一层次学历教育,这就要求物流管理“X”证书标准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有效对接,达到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物流管理1+X证书对政府、学校来说都是新事物,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如何保证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之间的衔接与融合,以及如何把握这两个标准对接的程度,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物流管理“X”证书培训内容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内课程内容如何互融互通。物流管理1+X證书制度不是要削减高职原有教学内容,更不是为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变相将职业教育变成职业培训。“X”课程内容,横向上可以是跨越现有专业的共享课程,纵向上可以是深化现有专业课程内容的课程模块集和典型工作任务模块集,还可以是高一层次教育的部分课程内容。但是,作为高职院校当前只能做好本校内部试点工作,无法充分协调本科院校、中职学校对现行办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只能保证物流管理“X”证书培训内容在横向上可以选择本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无法在纵向上实现对现有课程内容的深化和提炼。这样的话,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物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课程模块的组合空间,这也是1+X证书制度推进过程中要解决的难题。


  3.物流管理“X”证书培训教师与高职物流专业教师能力如何对接。当前,高职学生以“00后”为主,具有个性化、多元化和品质化等时代特征,倾向于知识的深度和创新。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治理框架建设和产权制度改革的滞后性,导致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如人意。因此,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要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不做新兴事物的跟跑者,而要争做伴跑者,甚至是领跑者。教师只有掌握更高更新的技术技能,才能胜任物流管理“X”证书培训教学工作,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真”问题,实现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


  4.物流管理学历证书“1”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体现的学习成果如何相互转换。目前,国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已上线运行,但还没有完善的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文件,没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学分转换“宪法”,如此不利于专业课程学习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成果的学分转换。这是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三、物流管理1+X证书培训内容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融合的路径选择


  在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推进过程中,应树立“一盘棋”的战略思想,实现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与物流管理1+X证书培训内容的有机融通;同时,考虑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这一制度要稳步推进,不能“一刀切”,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课证融通。应根据职业教育和物流行业发展实际,梳理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物流管理专业开设课程对应关系,重构物流管理专业现有课程体系,深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


  1.构建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命运共同体。高职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培训评价组织、学生等,不同主体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政府希望能够改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两张皮”的现状,缓解高校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企业希望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企业一线操作和基层管理工作岗位的需要,从而使高职院校成为其人力资源输入的稳定通道。高职院校希望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物流技术技能人才,本校毕业生能够适应行业转型升级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训评价组织希望借助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实施,拓展在教育领域的业务,形成良好口碑,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学生希望就读的学校社会声誉好、名气大、教育质量高,能够满足自己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优质化的学习需求,从而提升自身职业技能水平,增强未来职业迁移能力,具备较高的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


  在高职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推进过程中,任何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强势或完全利己主义都会导致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因此,需要构建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命运共同体,建立物流管理1+X证书利益协调与对话机制,确保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如图1所示)。一要形成多个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利益协调与对话机制,搭建各利益相关者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二要有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确保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够得到充分保障;三要明晰各利益相关者的职责,提供理念和实践等支持,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使其自发参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


  2.打通物流管理“X”证书标准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对接障碍。《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规定:物流职业能力要求分一般能力要求、初级职业能力要求、中级职业能力要求及高级职业能力要求。以中级职业能力要求为例,通过物流市场调研、客户开发计划与实施等14项工作内容的培训与学习,使学生具备物流市场开发与客户服务、数字化与智能化等职业能力。


  最新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够从事基层管理及物流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使毕业生具备11项职业能力。


  上述两个标准具有普适性,具有部分相同的学习内容,要求学习者和毕业生达到某些相同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不仅具备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域属性,还具有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属性。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本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时,一定要打通物流管理“X”证书标准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障碍。第一,保留《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中已含有的物流管理“X”证书的培训内容,将其转化成课程或课程模块嵌入校内专业教学标准中;第二,将物流管理“X”证书体现的工作岗位(群)标准有机融入校内专业教学标准中;第三,增加体现物流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的新课程模块,并做好因未来行业技术更新而开发新模块的准备;第四,对于校内实训教学不足的部分可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模块加以补充、强化和拓展。这样,就可以形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标准。


  在“双高计划”时代背景下,要充分研究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等,既放眼于整个物流行业,又立足于本地区域经济发展,这样才能制定出具有本区域物流行业发展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唯有此,才能发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实际作用,发挥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属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物流技术技能人才。


  3.重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高职现有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普遍以就业为导向,较多地考虑物流职业能力与物流行业具体工作岗位的匹配度,而在增强学生职业迁移能力方面考虑不足。实施好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应认真梳理和重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


  第一,系统梳理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对应关系。首先,认真梳理物流管理“X”证书所涵盖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及相应知识和技能点,根据内在逻辑,将知识点、技能点组合成相应能力单元,直至所有能力单元开发完毕;其次,根据物流管理“X”证书能力单元,认真梳理物流管理“X”证书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对应关系;最后,根据物流管理“X”证书能力单元,梳理证书所对应的高职现有课程的代码、类型、性质、名称、学分等要素。


  第二,重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梳理物流管理“X”证书能力单元和高职课程开设情况,对高职现有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或重构(如图2所示),使其具有“多元服务”功能。物流管理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与物流管理“X”证书制度在课程开设数量、难易程度和内容要求等方面不一致,因此,升级改造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原有课程体系时,一要把物流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融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和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打造模块化课程;二要开发“课证融通型”课程,并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模块加以补充、强化和拓展。这样,既能保证物流管理“X”证书知识、技能、能力的完整性,又不破坏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完整性。此外,在实施过程中,还兼顾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本质区别,避免因获得物流管理“X”证书而将专业教学课时和学时缩短,将应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压缩,从而使职业教育变成职业培训。


  4.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稳步推进的最关键一点,就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由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第一,制定物流管理1+X证书教师选拔、培养与管理制度。落实“四有教师”标准,遴选责任心强、愿意付出、对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有浓厚兴趣的教师;关注教师职业发展,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出台激励措施,在职称评审等制度中增设权重,为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创造环境。第二,加强与物流管理“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合作,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教学与培训能力。试点院校要与培训评价组织——北京中物联物流采购培训中心保持紧密联系,进一步完善培训的具体内容和考核评价指标与手段,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培育“X”证书种子教师和高水平培训师,对取得物流管理“X”证书培训师资格的教师进行分级管理。第三,坚持产教深度融合,建设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物流管理1+X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应积极发挥专业示范引领,吸引知名物流企业自发参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柔性引进物流行业产业教授,成立由物流行业知名专家、产业教授等领衔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教授工作室”,发挥技能大师、教授、专家等人才优势,培养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层次人才队伍。第四,支持教师“走出去”,提升物流管理1+X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崔忠付说过:“我国是名副其实的物流大国,但要成为物流强国还有很长的路。”高职院校要大力支持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走出去”,提升教师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


  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切实利益。通过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为物流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培养一大批“大国工匠”和“现代鲁班”。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