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家庭教育论文 > 正文

脱贫攻坚中贫困地区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来源:UC论文网2020-09-18 10:12

摘要: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脱贫攻坚时期,贫困地区的家庭教育在父母教育意识的提升、困境儿童的帮扶关爱和发动妇女的家庭教育功能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功能发挥不足、家校合作不够理想和公共家庭教育服务不足等问题。通过分析,笔者建议,从完善制度、加强专业支持、持续跟进困境儿童干预和家风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家庭教育。  【关键词】脱贫攻坚;贫困地区;家...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脱贫攻坚时期,贫困地区的家庭教育在父母教育意识的提升、困境儿童的帮扶关爱和发动妇女的家庭教育功能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功能发挥不足、家校合作不够理想和公共家庭教育服务不足等问题。通过分析,笔者建议,从完善制度、加强专业支持、持续跟进困境儿童干预和家风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家庭教育。


  【关键词】脱贫攻坚;贫困地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不仅是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的教育活动,更是政府、学校、社会多方参与和共同作用的结果。脱贫攻坚时期,在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刺激和带动下,贫困地区家庭的教育意识和理念得以更新、特殊困难儿童的救助保障力度逐渐增强、妇女在育儿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得以激发,贫困地区的家庭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成效。然而,由于贫困地区家庭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等,家庭教育的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一、贫困地区家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家长的重教意识不强,教养能力较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功能发挥依旧不足


  一是家长短视的实用主义增加了学生辍学风险。目前,部分贫困地区家长仍持有“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认为赚钱才是最主要的,不太支持孩子继续接受教育。已有研究发现,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子女“过早辍学”的比例最高。二是贫困地区家长的教养能力不足,对孩子的陪伴不够。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高(ScottRozelle)参与的一项中国地区抽样调查显示,在24—30个月的贫困农村汉族儿童中,有53%的儿童认知发展滞后。与此同时,这一比例的国际平均水平在15.87%,而中国城市和富裕农村仅为15%左右。REAP团队(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发现,农村幼儿认知滞后的重要原因是监护人缺乏刺激性的养育行为。例如,河南省是全国留守儿童最多的省份,留守儿童从小没有父母陪伴,缺乏良好的早期经验和成长背景是导致留守儿童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的因素之一。三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贫困地区依旧流行,贫困地区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宋才发(2020)讲述了凉山彝族自治州一家公立医院院长(正县级待遇专家)的案例,家中的两个儿子在读书,15岁的女儿小学毕业后就没有继续读初中,一直随奶奶生活在农村,因为父母认为“女孩子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总是要嫁人种庄稼的”。


  (二)家校合作不够理想,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发挥有限


  一是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各地教育部门不够重视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尚未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不够畅通,沟通效率较低。对比县城和农村家长就会发现,农村家长对教师安排任务的回应度和参与度较低,与他们的沟通也更困难,主要是文化层次较低的父母或祖父母占比较大。二是家长学校作用发挥有限。目前大部分中小学虽然建立了家长学校,但因场地和接受能力有限等,针对家长开设的家庭教育讲座只能辐射一部分人,且大多数人在听了讲座后效果也不明显。


  (三)公共家庭教育服务不足,社会支持家庭教育的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对贫困家庭进行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不够。目前,多数贫困家庭因自身发展能力不足或缺乏学习资源,家庭教育还处在自发状态,缺乏合适的、专业的和系统性的指导。二是对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不够,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社会力量对家庭教育支持的覆盖面不均,往往集中在曝光率和关注度高的地区;社会力量的组织不够规范,难以长期持续地对贫困地区的孩子或家庭予以正向干预;社会组织的家庭教育专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素养保障不够。


  二、科学稳妥推进贫困地区家庭教育的建议


  (一)强化制度建设,加快形成政府、学校和社会密切配合的家庭教育支持网络


  一是针对乡村家庭教育现状,构建由政府、学校、社区、群团组织和教育公益组织等多主体组成的乡村地区家庭教育支持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家庭教育发展指导中心,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学校建立完善家庭教育工作小组,以校(园)长、政教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德育课老师为主体,做好相关工作。三是形成并规范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贫困地区家庭教育的良性机制。


  (二)丰富专业支持,采用多种形式对贫困地区家长开展亲子教育,提高家长、尤其是母亲的教养能力


  由政府或社会公益组织聘请家庭教育领域的专业研究者和资深从业人员为培训师,培训本土的家庭教育指导志愿服务人员,为贫困家庭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服务。对贫困家庭进行定期家访,通过家访,发现家庭存在的问题,重点关注儿童发展和健康问题。针对贫困地区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的现状,减少城镇模式的“专家讲座”,与公益组织、基金会、影视公司等合作开发“乡村家庭教育微电影”,在乡村中搜集具有典型家庭教育意义的素材,将其加工成为通俗易懂的微电影,供家长观看、讨论、学习、实践。为贫困家庭中的母亲,尤其是年轻母亲提供教育培训,包括文化课程、养育知识及教育方法等,有效地提高父母的教养能力。


  (三)干预和选择性替代并重,加强对困境儿童的家庭教育干预


  不断优化困境儿童基础教育阶段的政策体系,促进困境儿童家庭教育结构的完整。强化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及时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促使其担当相应责任。同时,构建以乡村学校为中心,当地党员干部、村委会成员、离退休教师及有能力和有爱心的村民积极参与的家庭教育监护体系,构建类家庭的人际关系,对家庭教育的缺位进行弥补。此外,社区、群团组织和教育公益组织等应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社区共育”“结对帮扶”等活动,为乡村家庭和儿童提供相应帮助。


  (四)开展家风文化建设活动,营造“脱贫先自立、致富先自强”的社会文化氛围


  把家风家教工作贯穿到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中去,使脱贫攻坚与家风共建成为新常态,发挥家风家教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村民关注家庭建设、重视家庭教育、传承优良家风,夯实家庭道德基础、增强家庭文明素养、提升家庭自我发展能力,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提高脱贫能力。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