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数学教育类 > 高中数学论文 > 正文

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UC论文网2020-09-19 10:23

摘要:

  【摘要】自学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学生独立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因素和心理机制都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参与并发挥作用,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自学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自学能力的增强能够提高其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并且对其他方面的智能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学能力提高成绩  中图分...

  【摘要】自学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学生独立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因素和心理机制都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参与并发挥作用,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自学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自学能力的增强能够提高其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并且对其他方面的智能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学能力提高成绩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4.181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成绩固然重要,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和教学观念的革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已经成了值得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高中数学逻辑性强,有些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传统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沉闷枯燥,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不愿学、学不会的现象经常出现,教师教得费力,却不见成效。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努力探寻教学规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鼓励学生自学,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子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主导作用过大,主导课堂的现象很常见。课堂上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讲到哪,学生听到哪,学生被迫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在这种注入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自己不会独立思考和学习,遇到问题只知道等着教师给答案。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有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重,面对繁重的课程压力,其自学意识淡薄也不足为奇。自学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过程,虽然开始自学并坚持下来有点困难,但只要这个习惯确定下来,学生便会不自觉地受到其影响。


  首先,学习兴趣和学习目的是养成自学习惯的前提,两者都是学生进行自学的内在要求,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教师要丰富课堂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数学世界,去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精彩的引导语,向学生讲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讲明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意识到这是自己的课堂,学习是自己的事,而这些都需要自己去找到答案。让学生带着目标和问题去主动学习教材,有了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学生就会认真研究教材,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教师要善于设疑。学生遇到适当的挫折时,会激发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去寻找答案。教师做好引导工作,不急于讲出答案,而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启发,我国教育家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学生自学得来的知识,才能理解深刻,记忆长久。


  第三,为了让学生的自学能够更有效率,教师可以向学生教授一些自学方法,如找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上新课之前做好预习,学会利用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过于盲目地学习。教师也要做好督促工作,让学生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任何习惯的养成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操之过急也于事无补,应该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并且应用到数学自学中去。


  二、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自学变成一种习惯时,学生开始积极探究新的知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这为学好数学提供了前提,但要想学好数学,还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自学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教學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1.做好新课的预习工作。对新课进行预习既是教师一直以来提倡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必不可少。预习是对新课内容的认知过程,对新课内容的先行了解。如试着掌握一些新的基本公式、概念,猜测一下教师的讲解思路,发现一些教材中的问题,并能自己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加以解决。尽可能多地从预习过程中获取信息和知识,对自己不懂的内容要做好标记,在教师讲解过程中着重注意这一部分,认真听其讲解。数学知识有明显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预习可以巩固和温习旧有的知识,并学习到新的知识,这是学好数学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当时间紧张时,学生会省去预习这个步骤,结果就会导致学生在教师授课过程中思路跟不上、新知识吸收困难等现象。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让学生重视预习工作,比如:教师可以在新课开始前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先进行预习。


  2.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许多学生有这样的想法,只要在教师讲的过程中认真听讲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教师讲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应该只专注于讲解,也要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时刻与学生互动,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讲授的内容上来,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大胆的质疑,鼓励学生主动提出疑问或者说出不同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问学生问题,鼓励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并且注意及时给予表扬,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进行鼓励。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找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讲课过程也应是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除了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得到发展和提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3.设立复习课让学生自学。数学知识点多并且繁杂,有许多公式、概念需要记忆,有些知识又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数学学习需要温故知新,复习课的设置必不可少。复习课上,教师在给出一定的指导后,就让学生自己去复习,把知识系统化。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提出新的问题,或者让学生在复习中自己发现新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得出答案。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