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数学教育类 > 小学数学论文 > 正文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析

来源:UC论文网2020-09-23 09:07

摘要: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视。在数学教育方面,之前的教学需要和教育目标逐渐被淘汰。在核心素养引导下,人们更加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以及工作发展建立良好的根基。  关键词:小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引言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们在认知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产生疑惑心理和好奇心理的一种意识状态,只有学生们对数学...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视。在数学教育方面,之前的教学需要和教育目标逐渐被淘汰。在核心素养引导下,人们更加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以及工作发展建立良好的根基。


  关键词:小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引言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们在认知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产生疑惑心理和好奇心理的一种意识状态,只有学生们对数学学习内容有了强大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才能够产生积极探究的动力,进而高效吸收相关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具有培养学生们问题意识的决心,然后再通过合理设计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们提升问题意识,进而促使学生们获得全面发展。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往往存在着这样的场景:在完成了一个单元知识点的总体学习之后,教师经常会问学生:“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对于教师的这一问题,大部分情况下学生会适时地齐声回应:“没问题!”而教师在听到这个回答时,会不由自主地微笑一下,表示满意,然后结束知识点的学习,进入练习部分或者是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实际上,如果教师仔细观察学生或者是在课下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提问和测试就能够发现,对于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做到理解和掌握。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大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的影响,在备课的过程中,习惯于按照课时将一个单元内的知识点进行划分。所以在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基本上都对这节课要讲完的知识点有所估计。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不自主地将知识点的讲解量、教学任务的完成度作为首要目标,导致教师对课堂上很多素质培养、思维养成等细节有所忽略,学生的提问自然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部分。


  二、数学课堂中培养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敢提问”


  数学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输送传导的过程,同时也是师与生之间情感交流、思想融通,进而引发共鸣的过程。笔者认为在课堂中建设融洽的课堂环境,努力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同学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消除孩子畏惧老师的心理状态,根据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巧设有效问题情景,如创设冲突式、实践式、悬念式、探究式等场景,激活学生的发问意识,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尊重学生的想法、意见,学生说错了允许重说,说得不完整时可以想好了再补充,即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是漫无边际,我们都不要轻易否定,而应耐心地提示,让他换个角度考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即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是与章节内容无关,我们都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训斥,使学生树立起这样观念“有问题比没有问题好,即使问得不好,我也不会受到大家的讥笑”。同时,要重视培育学生尊重别人发言,让学生养成仔细聆听别人发言,等同学说完再举手提问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轻松愉悦地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拥有极强的好奇心,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充满求知欲。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是唤醒其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根据数学教学问题,创设高效生动的情境,学生会乐于投入到数学课堂中,注意力更集中,并在学习中不由自主地提问:为什么是这样?能不能那样做?小學数学课堂培养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情境增强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学生思考的意识会提高,思维发展中必然会产生问题。每一次创新都是在问题中产生的,问题意识觉醒在辅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学习“年月日”的过程中,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故事内容围绕着过生日展开,引入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儿子觉得很委屈,12岁了只过了三次生日,好朋友却每年都过生日。小头爸爸回答:我也想每年给你过生日,可是你的生日本来就不是每年都有的哦。爸爸的回答一下子勾起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难道生日不是每年都有?为什么大头儿子才过了3个生日?学生的认知和创设情境出现了冲突,心中有疑惑亟待解开,情不自禁提问,然后去思考和探讨,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不仅掌握了教材内容,数学知识还有了一定的拓展和延伸,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三)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是一个完整串联的体系,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会学生提问这个阶段,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在解答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像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那样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应该借助学生自己探索答案的这个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只有真正体验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逐渐习惯于对课本进行自主学习,才能够在遇到新知识的时候形成提问—解决—掌握知识的条件反射,而这才是学生问题意识养成的真正表现。因此,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有意识地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问题是学生不断提高数学能力的重点,教师要采取因材施教原则来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结合学情来预见性的调整课堂提问策略。兼顾每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提有所问、学有所得。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可以有效巩固知识,在自我反思、自我对话与自主探究中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度内化,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步梳理解题思路,实现数学思维的深度拓展。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