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课程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来源:UC论文网2020-09-26 10:03

摘要:

  摘要:辅导员专业化是增强辅导员职业归属感,提高工作水平的必经道路,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是专业化的有效途径。辅导员因双重身份和职业特性天然就有担任通识课教学的诸多优势,既可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又可发挥辅导员在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作用。本文还对辅导员开设通识课的途径、方式进行了一些设想和探讨。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课程化素质教育  为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2014年教育部印...

  摘要:辅导员专业化是增强辅导员职业归属感,提高工作水平的必经道路,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是专业化的有效途径。辅导员因双重身份和职业特性天然就有担任通识课教学的诸多优势,既可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又可发挥辅导员在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作用。本文还对辅导员开设通识课的途径、方式进行了一些设想和探讨。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课程化素质教育


  为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2017年又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建设规定》,可见国家对辅导员专业化的重视,为辅导员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然而辅导员因长期忙于事务性工作,专业化的进展一直相对缓慢,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是辅导员专业化的途径之一,辅导员以课程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开展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符合思政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变的新形势。


  一、高校辅导员教师身份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如果你问大学生:“辅导员是什么人?”大部分学生都会愣一愣,因为他们发现这个熟悉的人竟然无法定义,辅导员是开班会的人、是批假条的人、是发通知的人、是查宿舍的人……现实工作的“杂”导致辅导员成为无法归类的人,通常学生都会叫辅导员“老师”,但又觉得辅导员跟上课的老师不一样。有的学生会直接叫辅导员“辅导员”,有些辅导员并不乐意学生叫他“辅导员”,说明学生不认同辅导员的教师身份,一些辅导员自身也可能在身份认同上有所迷失或缺乏自信。


  教育部24号令明确指出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据此辅导员的双重身份有法可依、有理可循。辅导员不但要做好日常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还要充分发挥一名教师已有的职能,凭借自身的专业背景教书育人,这亦是辅导员走向专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目前主要由思政课专业教师承担,辅导员虽然在主题班会、谈心谈话、团建党建活动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终究显得不够系统深入,思政课由于学生认识不足很难做到入心入脑。


  另一方面,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一些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心理素质、人格完善等未尽如人意。根据笔者观察与思考,这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为人处世上多有困惑,在理想信念上为何读书、为谁读书、读书之后干什么,在为人处世上如何与父母、同学、异性朋友交流相处,这些问题似乎早已有了答案,但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答案无法解答的例外。有时疑惑得不到及时解答就会引发心理问题,当出现问题再加以干预往往吃力不讨好。况且一名辅导员管理数百个学生,一一干预势所不能,故上医医未病,如果能以课程的形式普及常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很多问题将不是问题。


  何谓人文素质教育?教育部高教司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又何在呢?人文学科似乎是“无用”的学科,每年历史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相对困难,艺术生的就业率一向偏低。不过人文学科自有人文学科的作用,任何一个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人都离不开人文学科的熏陶,当遇到困难挫折时,人文知识是一种强大的思想资源可以帮助每个人渡过难关,如苏轼在多次被贬的人生低谷中领悟到庄子齐物论的达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历史知识一样可慰藉鼓励人,如果了解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遇到过的磨难,那么一次挂科一次被批评又算得了什么。人文素质教育是增强大学生生存能力,发挥其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理想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辅导员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笔者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一直在思考辅导员除了通过主题班会、谈心谈话、党团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外,还能通过何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以通识课为平台,凭借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开设主题性的通识课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课程化的效果。辅导员开设通识课有以下优势:


  辅导员是高校中最熟悉、了解学生的教育工作者。从新生入学,学生最早接触的就是辅导员,大学四年与辅导员有很多打交道的机会;专业教师虽然给学生上课的时间也不少,但课堂之上“咫尺天颜难为言”,课后交流机会不多,而且一门课程结束后学生与专业教师很少再有联系。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心灵的交流,在平等对话中产生持久的共鸣。师生之间的信任与理解是做好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信任才能用心,理解才能交心。由于工具理性观念的影响,目前有些学生修通识课只是为了学分,信任与理解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是一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队伍,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与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他们年龄与学生接近,又比学生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专业知识,能知学生所思,答学生所想,解学生所疑。


  辅导员是高校中專业背景最多样化、知识面最广博的一支队伍。辅导员招聘通常没有限定具体的专业,因为辅导员的工作需要不只是某个专业的知识而是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譬如谈心谈话需要心理学,上课需要教育学,讲党课需要历史学、政治学,管理学生需要管理学,有时遇到突发事件还需要法学、医学等知识。正因辅导员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又因工作性质随时需要运用各种知识,辅导员的专业水平自然比不上专业教师,同时专业教师的知识面通常比不上辅导员。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正是常识的普及、内化与运用,由辅导员担任人文素质教育可以现身说法,综合各种知识,以问题为中心,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辅导员是高校中具有极高政治觉悟和政治敏锐性的一支队伍。所有辅导员都是中共党员,他们深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时刻不忘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人文学科与意识形态关系十分密切,通识课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中,切不可忘了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需时刻牢记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不仅可以将通识课上好,还可以将思政教育融入通识课中,使思政教育无处不在,润物无声,看似不经意的教育可能是最有效的教育。


  三、辅导员开设通识课的具体途径与形式


  辅导员开设通识课的优势如上所述,落到实处还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如开设什么课、授课对象是本学院学生还是可跨学院选课、授课人数多少为宜、每门课多少课时、如何考核等。


  辅导员开设通识课的内容需凭借自身的专业背景,才能做到专业化,同时与专业教师开设的通识课区别开来,否则辅导员开设通识课的意义将不复存在。辅导员可以问题为导向,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讲授一些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渴望解答的内容。


  比如某个辅导员是文学专业毕业的,准备开一门文学鉴赏的通识课,如何与专业教师的通识课区别开来?文学鉴赏是高校中极为常见的课程。文学可按体裁、时代分类,也可按内容分类,分手是大学生常见的感情问题,有时还会导致情感危机,若以分手为主题开设一门“大文豪教你如何分手”的通识课,学生应该能提起兴趣与好奇心。具体内容可选用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格雷厄姆·格林《恋情的终结》、莉迪亚·戴维斯《故事的尽头》、安德烈·艾席蒙《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尼克·霍恩比《失恋排行榜》等,由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工作中的经典案例讲述分手是人生一种正常的经历、分手是不是找了不合适的对象还是自己不够可靠,或者你的感情遵循了错误的轨迹等话题。这样的文学鉴赏课不仅理科生听了有新鲜感,文学院的学生听了可能也耳目一新,即使已读过这些作品但未曾从这种角度解读作品。如讲哲学可讲“想死也要想清楚——漫谈死亡哲学”,中国人向来讲“未知生焉知死”,学校教育一贯强调要珍爱生命,死亡话题成了某种忌讳。其实只有深刻认识死亡才能真正珍爱生命,勇敢追寻实现人生的意义。死亡是古今哲学家关注的话题之一,他们对死亡有着独到的见解,面对死亡时有异于常人的表现。苏格拉底从容饮下毒酒在弥留之际与门徒畅谈人生,灵魂不朽的话题常谈常新;庄子大概是中国谈论死亡最多的哲学家,他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生死之徒,吾又何患……故曰天下一气耳”,从唯物论认识生死,由齐物论超越生死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精神不朽即可超越生死。世之仁人志士故有杀身以成仁,要死得其所、不负此生,轻易了结自己的生命是何等可耻,从死亡哲学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对医学生还可进一步讲老年社会、临终关怀等话题,拓宽他们的专业认知和就业方向。


  又如教育学史专业出身的辅导员想讲教育史,便可讲中国近代大学的发展,如西南联大、老北大、老清华。讲西南联大既要看到其特殊的环境和优良的传统,又要客观比较今昔的优劣。民国时期中国能上大学的人少,如凤毛麟角,西南联大近于精英教育,大量教育资源只为少数社会上层服务。现在教育普及,几乎人人皆可上大学,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进步,虽然扩招带来了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等教育问题。总之,学习历史是为了改造历史,而不是以历史虚无主义否定现在来之不易的新时代。


  授课对象是辅导员管理的本学院(专业、年级)学生,还是可跨专业、年级选课更有利于课程的开展,笔者认为后者更能发挥辅导员开设通识课的作用。从学生的角度跨专业选课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专业的辅导员,相当于学生拥有更强大的人生导师团和知心朋友,既能吸取更多元的知识,又能在遇到困难时有更多求助的途径。从辅导员的角度接触不同专业的学生有利于全面把握大学生总体的面貌特征,更好地管理引导本学院的学生。


  授课形式最好是小班上课,人文素质教育重在心灵的交流,需要近距离接触、充分讨论,小班上课才能熟悉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做学生的朋友。一门课可一个辅导员单独承担,一些跨学科的主题可两三辅导员合作。每门课以一学期20课时左右为宜,差不多每两周一次课,一周给学生做课程准备,一周讲授讨论。


  此外,辅导員开设通识课还需要校领导的支持,如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的奖励。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