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研究

来源:UC论文网2020-11-11 13:37

摘要:

  摘要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可使美术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应用能力。基于此,本文从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入手,结合教学案例,阐述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为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落实生活教育理论提供理论与实践帮助。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小学美术;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6-0119-02 ...

  摘要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可使美术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应用能力。基于此,本文从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入手,结合教学案例,阐述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为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落实生活教育理论提供理论与实践帮助。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小学美术;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6-0119-02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美术教师需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开展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美术知识与技能美化生活,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该要求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相符,小学美术教师可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开展生活化美术教学,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


  一、生活教育理论分析


  生活教育理论最早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对儿童开展的教育是儿童当下生活的过程。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以其教育理念为基础,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认为教师需将生活和教育整合。细化来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以下内涵:(1)生活具备教育价值;(2)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生活,并在改变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3)在教育方面,生活有决定作用,教育不可脱离生活实际。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可整合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美化生活,也可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蕴含的美术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审美素养,实现素质教育下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学与生活的整合,可降低教学的难度,深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终身美术学习的观念[1]。


  二、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


  基于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多项优势,小学美术教师需深化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认识,将其渗透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全过程,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水平。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教学案例,阐述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中的渗透,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经验参考。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


  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环境的创设为基础环节,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蕴含的美术知识,感悟生活中的美,并组织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美术知识与掌握的美术技能,创设校园艺术环境,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例如,某小学美术教师设计以下两项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营造生活化美术教学环境,使学生时刻感受美术在生活中的魅力。


  (1)书写美术日记。该美术教师要求学生每周书写两篇美术日记,应用绘画或线条,描述自己一天的生活或者表达自己今天的心情。每周选择几篇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的美术日记展示在教室的美术角,引导学生利用美术知识记录生活,通过美术作品表达想法,整合美术与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核心美术素养。


  (2)设计“艺术墙”。该美术教师将班级外侧的走廊作为“艺术墙”,将“艺术墙”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班级的学生划分为四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区域,由美术教师设定固定主题,学生根据主题制作美术作品,如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甚至是涂鸦作品,展示于“艺术墙”中。根据小学美术教学的进程,定期更换“艺术墙”的设计主题,进行二期、三期“艺术墙”的设计。常用的“艺术墙”主题为童年、父母、梦想等,使学生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美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营造生活化、创造性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中,教师可利用语言、音乐或视频等手段,展示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开展美术学习。


  在基于语言的生活情境创设中,教师可通过亲切生活化的语言,描绘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一年级下册《妈妈的生日》教学中,美术教师利用如下语言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她时刻关心你是不是吃饱穿暖?在学校学习得怎么样?为你洗衣做饭,关注你的健康状况。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学生立即找到问题的答案,纷纷回答:“妈妈”“父母”“爸妈”。就此,教师给出本节课程的重点:“同学们猜对了,这个人就是妈妈,为了感谢妈妈对我们的爱,在妈妈的生日时,我们应该给妈妈什么礼物呢?”有学生要给妈妈唱歌,有学生要给妈妈画画,有学生要给妈妈做手工艺品。通过上述生活情境,教师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范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还可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


  在基于音乐的生活情境创设中,在美术教学时,教师可通过音乐进行课前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音乐营造的欢快氛围下,进行美术创作。例如,在《我的新朋友》教学中,教师在课前播放《找朋友》的音乐,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对朋友的看法,并要求学生在《找朋友》的音乐下,完成一幅“朋友”的画像,使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开展美术学习[2]。


  在基于视频的生活情境创设中,视频内容直观形象,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卡通片》教学时,某教师将卡通片《熊出没》作为视频教学资源,要求学生以《熊出没》为基础,进行“熊出没之校园行”的创作,想象卡通片中的人物在校园学习与生活的情景,制作四格卡通。《熊出没》为学生生活中喜爱的动画片,以其为视频教学资源,可显著提升学生的创作热情,强化美术教学效果。


  (三)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丰富学生的生活感悟,使学生的美术作品更具生活气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细化来说,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1)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布置作业,教师需结合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布置相应的生活化作业,确保学生可有效整合美术知识与生活实际。例如,某教师在《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对室内外居住环境的认识,设计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上述作业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可使学生在美术作品中表达自己的艺术个性,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2)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布置作业,教师可将课后作业与学生实际生活联合,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例如,在《剪纸》教学中,教师布置如下课后作业:马上就是新年了,请你制作带有祝福的剪纸,送给长辈或亲朋,用剪纸作品装扮我们的生活,表达我们的祝愿。通过该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能力,引导学生联系美术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积极性。


  (3)根据学生生活感悟布置作业,教师需在作业中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引导学生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例如,在《风》的教学中,教师布置如下课后作业:请你利用塑料袋、风车或彩带,采集风或感受风,根据自己的感悟绘制以“风”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三、结论


  综上所述,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提高美术教学水平与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本文的分析,小学美术教师可通过生活化教学环境的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生活化课后作业的布置,开展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生活教育理论,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