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工程技术类 > 电工技师论文 > 正文

浅谈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教材出版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UC论文网2020-11-12 13:02

摘要: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伴随着企业用人的变化,我国的高校教学为了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是现代社会上上下下都认可的一种模式,而作为教学载体的教材,为了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它也得到了校企专家的一致重视,都希望能出版符合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教材。本文以安徽省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教材出版为例,给出了应用型本科教材出版的探索和策划思路,以期为高校和...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伴随着企业用人的变化,我国的高校教学为了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是现代社会上上下下都认可的一种模式,而作为教学载体的教材,为了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它也得到了校企专家的一致重视,都希望能出版符合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教材。本文以安徽省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教材出版为例,给出了应用型本科教材出版的探索和策划思路,以期为高校和出版社编辑出版应用型本科教材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材书版;电子信息;策划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9-0-02


  一、应用型高校现状


  现在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时期,国家教育部门都非常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发再一次激发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情。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我国21世纪中叶以前完成优良人力资源积累并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做出的战略调整。


  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出台,文件指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2016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规划中表示要推动一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并进行试点工作。这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培養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一线高层次技术应用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伴随着企业用人的变化,我国的高校教学为了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是现代社会上上下下都认可的一种模式,而作为教学载体的教材,为了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它也得到了校企专家的一致重视,都希望能出版符合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教材。但是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使用的教材要么是学术型高校使用的,要么是培养专科层次学生使用的,基本上没有真正适合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教材。因此,在全国应用型教学改革之际,需要广大校企专家、老师花费大量精力去编写适合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教材,以便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1]。


  二、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教材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各类高校主编、出版的电子信息类教材逐年增加,出版的教材数量丰富、品种繁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这几年推出了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但部分教材要么是学术型高校使用的,要么是培养专科层次学生使用的,基本上没有真正适合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教材。同时受到利益驱使,出版的一些教材内容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变化,不能体现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色。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这些教材的内容与体系,可以发现这些教材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注重理论,实践案例不足


  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的培养目标有别于普通本科的,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比重大。而大多本科教材内容注重理论知识,实践案例较少,很多理论与实践脱节,体现不了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色,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注重传统知识,新技术知识介绍不足


  从教材的出版时间看,大多都比较早,即使是最近出版的教材,也仍然缺少新技术。因为电子信息行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可能半年或者一年在某个方面的技术就有可能得到创新。此外,出于对课堂教学的慎重,教材编撰者在教材内容选择上较为严谨,对行业中的新技术缺乏关注[2]。


  (三)理论与案例的渗透不足


  根据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理论知识需要用实践案例配合着讲解,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当下大部分电子信息类教材,本来所用案例的数量就有限,但又加上理论与案例的渗透不足,更增加了应用型本科教学的难度。


  (四)课后习题安排不合理


  现在教材多以习题作为每章的结束,用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多数习题仍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实践操作题。课后习题应该与实际应用多结合,少一些理论证明,以满足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即使在实践动手很少的情况下,也能通过操作题的练习掌握实践知识。


  三、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教材出版实践——以安徽省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教材为例


  自2013年起,依托安徽高等学校电子教育学会,安徽大学出版社邀请了省内十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二十余位学术技术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电气信息类专家、教授参与该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成立了编写委员会,定期开展系列教材的编写研讨会,论证教材内容和框架,建立主编负责制,以确保系列教材的编写质量。


  该系列教材有别于学术型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材,在保障学科知识体系完整的同时,强调理论知识的“适用、够用”,更加注重能力培养,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实现能力训练贯穿教学全过程[3]。


  这套系列教材从策划之初就一直得到安徽省十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力支持和重视。每所院校都派出专家、教授参与系列教材的编写研讨会,并共享其应用型学科平台的相关资源,为编写教材提供了第一手素材。该系列教材的显著特点有:


  (一)教材的使用对象定位准确


  明确教材的使用对象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在校学生和一线产业技术人员,所以教材的框架设计层次分明,内容难度适当,文字通俗易懂,案例特色突出,便于教师教、学生学。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搭建合理


  一是系列教材的体系结构科学。本系列教材共有15本,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避免前后内容的重复。二是单本教材的内容结构合理。每种教材内容都是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课程知识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点分布在各个章节中,既相互呼应,又前后联系,同时注重内容质量,突出专业特色,强调应用性,以便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充分


  该系列教材通过简化理论描述、配套实训教材和每个章节的案例实景教学,做到基本知识到位而不深难,基本技能训练贯穿教学始终,遵循“理论—实践—理论”的原则,实现了“即学即用,用后反思,思后再学”的教学和学习过程。


  (四)教材的载体丰富多彩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静态的文字教材,将不再像过去那样在课堂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符合现代学生特点的“富媒体教学”。本系列教材融入了音像、动画、网络和多媒体等不同教学载体以立体呈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四、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教材策划思路


  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教材的出版,需要在实践类、立体化等教材上下功夫,强化实践,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突出专业特色,更好地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服务。另外,优秀的应用型本科教材的出版需要高校與出版社的共同合作,深入调研,不断研讨,从而打造精品教材,以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4]。


  (一)建立系列化、立体化教材


  近年“互联网+”已渗透到出版业,再加上现在的5G商用,使得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快速融合。因为教材是一个系统,不单单只是教科书,它还包括了教学软件、阅读材料、习题集、课程App和网络课程等。这些通过多种技术(音频、视频等)将信息知识内容融合在一起,互相之间又相互作用、影响,可以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创新教材出版形式


  新时代下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光只是利用纸质教材,新形式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一是可以创建电子信息类专业数字教学平台。教学平台对纸质教材是一个补充,可以统筹规划,做一些“经典案例”“新业态介绍”“实践设计”等项目。二是可以建立数字化操作题库,各课程的各种软件汇合在一起,邀请高校和行业专家共同设计开发。三是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在平台上教、学可以随时互动,学生可以提出疑问,其他访客、专家均可回复[5]。


  (三)定时教材更新,内容跟上时代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托教材的高校课程建设对人才培养起到支撑作用,而课程建设的过程是动态的,它会随着学科专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而变,会淘汰一些不适应学科专业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过时课程,也会新增一些紧跟学科专业前沿、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课程。那么反过来,教材的建设也要紧随课程的变化,开展新教材的建设。另外,教材出版后,一般在1—2年就应对教材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知识陈旧的内容进行删减,修订出新版。对于应用型高校的教材更应该更快地更新教材内容,以跟上专业发展,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