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探究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来源:UC论文网2020-11-23 13:19

摘要:

  摘要:体育素质属于素质教育较为重要内容,其中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果能够对素质教育加以实施,一方面能让体育教学内涵得以丰富,另一方面能深化当前体育改革,改进教育质量。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前言:  素质教育是相对传统应试教育而言的,所以其更加符合当前高校教育要求,其中体育也属于高校教学主要内容,因此,在体育教学时,必须落实好素质教育,并对其理念加以体现,完善体育教学总体内容,提...

  摘要:体育素质属于素质教育较为重要内容,其中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果能够对素质教育加以实施,一方面能让体育教学内涵得以丰富,另一方面能深化当前体育改革,改进教育质量。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前言:


  素质教育是相对传统应试教育而言的,所以其更加符合当前高校教育要求,其中体育也属于高校教学主要内容,因此,在体育教学时,必须落实好素质教育,并对其理念加以体现,完善体育教学总体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一、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现状


  学校体育应该属于学校教育主要内容,在新时期,要想适应社会对于人才培养有关要求,必须做好学校体育改革相关工作。从课程结构来看,体育教师要注重素质以及能力培养,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于社会甚至岗位的适应性,还能展现学校体育效用。但目前体育教学仍有某些问题,首先,教学理念落后。之前很长时间内,高校体育教学大多都是关注运动技术传授,并让学生对某些基本体育技能予以掌握,从而忽视素质培养[1],由于体育具有明显的强身健体这一教学作用,但在教学时,如果高校教师不重视,也将很难展现体育原有的功能,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素质这一目的。与此同时,教学理念往往要紧跟时代整体发展步伐,如果教师出现思想认识不够,不仅会让体育教学发生本末倒置,还将影响素质教育原有效用,降低教学质量。其次,教学模式滞后。由于教师处在整个体育教学中心,有的教师采用程式化甚至模式化教学方式,没有对学生主体作用进行考虑,一方面使学生个性需求得不到相应满足,另一方面也制约了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另外,教师通常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体育教学,使得学生个性特点不能有效展现,由于学生拥有较强个性差异,一旦采用统一方式,不但会使教学效果深受影响,还会与素质教育发生违背。


  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在新时期,必须对体育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并科学树立教学目标,首先,应该把学生视为整个教学中心,在对学生体育需求进行考虑的基础上,调整教学活动,尽可能让体育教学充满多样性。传统体育教学经常是讲解某些体育技能,然后学生自己练习,这个过程既缺少互动性,还影响了体育总体教学效果[2]。所以,在体育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对主人翁意识有着一定感知,使其认识到他们才是活动主体,这样不仅能提出某些体育教学意见,还能使教学方式达到他们心理预期,改进教学效果。其次,在教学期间,应该进一步尊重学生价值,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某些闪光点进行发现,并且放大这些闪光点,例如,有的学生爆发力较好,所以可以结合他们个性特征,强化短跑训练,并鼓励其参加短跑比赛,这样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能展现自身特点,从而达到和谐发展。此外,从教育形态来看,目前正在从阶段性教育慢慢向终身教育进行转化,在此阶段,高校必须把握好发展时机,为体育教育创造实践空间,这样既能使高校教育体系得到相应打破,逐渐向终身体育过渡,而且能践行好素质教育要求,有效关注学生道德以及心理健康,提升综合素养。


  (二)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高校体育课程往往有着比较强的多样性,但恰恰是多功能性使得教学出现一定矛盾,因此,在面对不同的体育学生时,他们对课程需求也有着明显差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否对教学内容实现科学选择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应选择那些贴近生活的相关体育内容,并对体育课程进行安排,从当前体育课程来看,不仅包含球类课程,如足球课以及篮球课,还涵盖一些新的课程,如台球以及高尔夫课程。其中不同学生有着各不相同的体育特长,例如有的学生观察以及思考能力良好,他们在打台球时,会对各个球的位置进行分析,所以进球数量较多。因此,教师能参照学生喜好以及需求进行教学安排,这样既能使其选择恰当学习内容,还能有效发展他们体育相关特长,实现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还应把心理素质教育以及精神卫生纳入到体育教育中,强化对心理卫生有关知识的讲解,让高校学生知道以及了解心理卫生,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实现身心健康。此外,体育教师还应依据社会人才需要有效设置课程内容,其中在高校条件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开设具有地域性或者职业性的相关课程,拓宽体育学习内容,在满足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拥有比较多的练习或者锻炼机会,增强体育技能。


  (三)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体育教学一般由教师进行体育动作示范,接着学生进行练习,不仅使体育教学出现单一性,还让学生主动性慢慢降低,无法达到培养创新精神这一目的。所以在新时期,应该对新理念以及新方法进行应用,让体育教学成为现阶段高校学生获取实践技能重要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创设相对良好体育学习环境,采用一些趣味方式,增添体育学习乐趣。首先,教师应展现引导以及激励作用,例如,当讲授某一体育知识时,不是硬性灌输,而是借助一些体育小活动进行讲解,这样既能避免出现机械讲解,还能改善体育教学总体效率[3]。在此期间,可以运用启发以及诱导方式,一方面能让学生大脑得到开拓,使其大胆思考,另一方面能讓其养成勤于思考以及善于练习习惯,提升体育水平。由于体育学习与其他科目学习有着一定不同,其中体育更加强调身心进行高度配合,所以,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身心保持在最佳状态,这样在放松其身体的同时,能够增强他们整体素质。


  (四)培养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使其拥有良好学习习惯,不仅能实现自我锻炼,而且对素质教育实施有较大帮助,所以必须加以重视,首先,应该开设第二课堂。有的学生具有体育锻炼方面意识,但由于没有系统规划,使其课外锻炼受到限制。基于此,高校应该构建体育辅导站,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训练,这样既能创设体育训练条件,还能改进学生训练效果。其次,建设俱乐部。有的高校建设不同类型的俱乐部,借此吸引学生,使其对体育活动保有兴趣,因此,如果高校经费允许,也应该创建俱乐部,一方面能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吸引,另一方面能强化锻炼意识,进而把体育锻炼融入于高校生活,提升个人发展。


  (五)完善评估模式


  对学生进行素质评价也属于体育教学比较重要工作,传统评价经常是依据学生对体育项目参与度,比如,是否完成教师对某一体育项目的要求,在此期间,并没有考察体育能力以及体育意识,因此尽管有的学生完成项目要求,但缺少体育项目意识,无法在以后时间进行练习,也就不能达到终身体育要求。所以,应该完善评估模式,把定性评价以及定量评价进行结合,这样既能推动体育评价机制愈加完善,而且能改善学生体育意识,从而对他们体育能力进行培养。其中评价内容或者方法必须全面且具体,在公平以及客观的基础上,提升评价机制的可操作性。另外,在素质教育时,需要考虑学生体育总体参与情况,并了解他们自身体育特长,在此阶段,教师要强化鼓励,增强各个专业学生信心,一方面体育教学会面对不同方向或者不同专业学生,所以教师评价时要保证客观,有效培养学生参与观念,增强体育活动热情,让他们个性得到突出的同时,能够寻求全面发展,借此提升体育素质。


  结语:时代发展也促使体育教学发生较大改变,所以,高校应承担起体育教学任务,让素质教育得到相应落实,其中把素质教育渗透到体育中,既能对全面型体育人才进行培养,还能提升体育教学成效,展现体育学科价值。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