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外语文学类 > 英语相关论文 > 正文

语蚀现象相关研究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启示

来源:UC论文网2020-11-30 12:05

摘要:

  【摘要】研究表明50%以上的英语教师在职后会发生语蚀现象。国内外专家在语蚀的内外机制、词汇磨蚀、学习风格、受蚀时间和关键阈值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可通过保持专业学习热情、坚持专业阅读与写作、参加在职进修及涉外活动来减缓和抵消语蚀现象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语蚀现象;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启示  【作者简介】孙航(1973-),女,汉族,辽宁东港人,威海职业学院国际学院,副教授...

  【摘要】研究表明50%以上的英语教师在职后会发生语蚀现象。国内外专家在语蚀的内外机制、词汇磨蚀、学习风格、受蚀时间和关键阈值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可通过保持专业学习热情、坚持专业阅读与写作、参加在职进修及涉外活动来减缓和抵消语蚀现象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语蚀现象;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启示


  【作者简介】孙航(1973-),女,汉族,辽宁东港人,威海职业学院国际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教师发展。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专业学习阶段与在职后英语教学阶段相比,职前学习强度更大、英语接触量更大;而职后英语学习的强度和时间都显著下降。入职后英语教师接触和使用英语的场合主要涉及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备课、上课、组织和指导学生活动、英语竞赛及毕业设计等。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英语教师职后对英语词汇在使用广度、深度和提取速度方面的熟练应用程度随教龄的增长而逐年衰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外语学习中的语蚀现象。


  一、语蚀的定义


  语蚀,即外语磨蚀,是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如在职英语教师)由于某种语言(如英语)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退。语蚀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


  二、语蚀现象的相关研究


  语蚀现象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研究升温,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该研究受到美国和北欧学者的关注。我国的语蚀研究开始于21世纪初,国内专家和学者从理论到实证均有较深入的研究。国内外在语蚀现象方面的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1.基于内外机制的研究。Gardner等对母语为英语的高中法语学习者的法语词汇磨蚀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学习动机是影响词汇使用和语言磨蚀的重要因素之一。王湘云经研究发现内部机制中的态度、动机和与目的语的接触频率在外语磨蚀中起重要作用,上述三者与磨蚀程度、磨蚀速度成反比;此外读写能力与语言保持能力成正比。文化氛围、语言干扰等因素在外部机制中的作用不容小觑,目的语文化氛围与外语磨蚀程度和速度成反比,语言干扰可消解与磨蚀处劣势地位的语言。


  2.基于英语词汇的研究。Weltens等对母语为英语的法语学习者进行法语词汇磨蚀研究,他们发现单词使用频率是外语磨蚀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低频、非同源词比高频、同源词更易磨蚀。Andersen从语言学角度研究语蚀现象,得出产出性词汇比接受性词汇更易磨蚀的结论。廖元娇针对75名非英语专业大三学生进行了结课后6个月的英语词汇磨蚀研究,发现词汇学习策略应用数量与受蚀者英语词汇磨蚀程度成反比。


  3.基于学习风格的研究。有学者根据人们利用不同感官参与学习的偏好将学习风格分为: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和动觉型。罗晶对67名非英语专业大三学生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寒假后(大概40天)所有学习风格的学生都产生不同程度的磨蚀,但是视觉型的学生比听觉型的学生英语磨蚀程度小。


  4.基于受蚀时间的研究。Bahrick对773名以西班牙语为外语的学习者进行了为期50年的研究,发现磨蚀过程呈现出一种“前快——中慢——后快”的发展趋势。倪传斌经实证研究也发现了相似规律,他选取了毕业时间为1年至7年以上不等的151名非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大学毕业生英语词汇磨蚀中期的维稳时间仅有4年;词汇磨蚀现象通常发生在外语使用行为显著性减少后的6—12个月。


  5.基于关键阈值的研究。语蚀现象的发生就英语水平而言,有一个明显的界限,Neisser称之为语言磨蚀的关键阈值。分界线以上和分界线以下的外语学习者的语言磨蚀程度和速度差异明显。也就是说,当语言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达到关键阈值时,就会抵抗各种因素语言磨蚀现象的发生。当今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找出关键阈值的测量方法和标准。


  三、语蚀现象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启示


  受授课对象英语水平的影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授课时,英汉双语为主要的课堂语言,两种语言使用的比例取决于班级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受高职扩招、大班合堂授课等因素的影响,除了组织课堂所使用的课堂用语能被大多数学生理解并接受外,英语教师在讲授语言知识和进行语言技能训练时所使用的英语语言难度主要是面向中间层次的学生。所以在没有真正实施分级教学的高职院校教师与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师相比更容易受到语蚀现象的影响。基于上述针对语蚀现象的研究,英语教师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来提升英语能力、减缓磨蚀速度甚至是消除磨蚀现象。


  1.主动保持专业学习热情。英语教师与其他行业的成人相比,在英语学习的动机方面有明显不同,教师由于职业的要求需要持续保持英语水平和能力。然而授课对象的教学目标往往会拉低教师对自身专业的要求和学习的动力。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较复杂,加上英语证书不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所以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高。在这种环境中,如果英语教师业务能力仅仅是为了应付教学工作,外语水平会在毕业后的3到5年内出现明显的下滑。研究表明学习态度与语言磨蚀速度成反比,因此,为减缓语言磨蚀现象的发生,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更应该端正专业學习态度,在职业生涯中保持十足的专业学习热情。


  2.自觉坚持专业阅读和写作。著名语言学家D.A.Wiking说:“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所以词汇量是学好外语的基础。众所周知,通过阅读记忆词汇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研究表明视觉型的学习者抵抗语言磨蚀的能力强于其他学习风格的学习者;语言读写能力与语言保持能力成正比。因此在职英语教师可通过阅读扩大和巩固词汇量,维持磨蚀前的外语水平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阅读可以选择与教学相关的参考书籍、时事新闻和英文原著。原著阅读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积极作用:扩大和巩固词汇量、促进语言习得、提高写作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坚持专业阅读和定期练笔可有效避免语言提取失败,延缓语蚀现象的发生。


  3.积极参加在职进修和涉外活动。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学习都离不开语言的社会环境。在职英语教师应积极为自己创设专业进修的机会,如:参加专业教学竞赛、报考翻译证书考试、订阅ChinaDaily等英文电子刊物,了解时事动态等。平时可利用网易公开课等网络资源,还可利用如百词斩、朗易思听、DAKA和Wikipedia等英语学习APP定时充电。此外,高职英语教师应强化语言运用意识,可经常性地作为志愿者参加城市国际化的系列相关涉外活动,通过提供外语服务,不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且使英语水平始终维持在“关键阈值”之上,从而减缓语言磨蚀程度和速度。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磨蚀现象。语言磨蚀程度及速度受任教课程、任教层次、语言习惯和语言水平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英语教师应积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主动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抵消语蚀的消极影响。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