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针对性护理在核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UC论文网2020-12-03 10:45

摘要: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在核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10例接受核磁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造影成功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100.00%、造影成功率100.00%,均高于参照组的87.27%、85.45%,差异有统计学...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在核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10例接受核磁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造影成功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100.00%、造影成功率100.00%,均高于参照组的87.27%、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参照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分别为(54.32±6.54)、(55.92±6.94)分,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分别为(54.75±6.93)、(55.27±6.37)分;护理后,参照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分别为(48.12±5.92)、(49.33±5.84)分,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分别为(43.29±5.03)、(44.32±5.03)分。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对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核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造影成功率,减缓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静脉套管针;核磁增强扫描;针对性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0.088


  现阶段,医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中,核磁共振作为临床中常用的影像学技术之一,其技术更新频率十分迅速。与CT扫描相比,核磁共振所展现出的信息量较大,其分辨率也很高,所以对于很多病变都具有实际的检查意义,因此核磁共振也成为临床诊治的一种重要方式[1]。在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扫描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也尤为重要。良好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扫描的前提。核磁共振扫描时声音较大,且速度较慢,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从而导致患者对诊疗出现抵触情况,影响检查结果[2]。因此,在核磁共振扫描过程中加强应用护理极有必要。本文选取2018年1月~


  2019年7月在本院接受核磁增强扫描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究针对性护理在核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本院接受核磁增強扫描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参照组中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龄(61.23±3.23)岁。观察组中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62.76±3.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确认书。


  1.2方法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核磁增强扫描,将AB注射针筒内的空气排空,选取适宜的造影剂与生理盐水。准备24G静脉套管,将肝素帽取下,与AB注射针筒相连接,选取适宜的部位进行穿刺。开启KVO程序,缓慢注入造影剂,开始扫描。


  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针对性护理步骤如下:①检查前护理:在检查前做好心理护理,更利于患者配合检查。患者所处的不良环境因素及疾病带来的痛苦会引起患者的情绪变化,尤其是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特殊性,其全封闭的检查仓及特殊射频噪声和检查时间长等因素均会使患者产生恐惧感及烦躁情绪。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熟悉患者,从而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社会、家庭、生活背景,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及心理疏导,进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主动、热情接待患者,言语温柔亲切,态度认真和蔼,从而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对患者充满同情心,给予患者关心、安慰与鼓励,使其情绪稳定,同时尽可能缓解其精神痛苦,使其精神愉快从而更好的配合检查。增强检查前应向患者说明用药目的,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注射时需提醒患者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以便获取相关影像,进行进一步诊断。②检查中护理:在扫描过程中患者要保持一定的体位,呼吸平稳,否则会造成伪影而影响诊断,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切勿随意移动,并按具体要求配合检查。进行眼球扫描时一定要闭眼,保持眼球固定;进行鼻部扫描时患者应保持呼吸平稳,不做吞咽动作;进行腹腔脏器扫描时患者应听从医生的指示。另做屏气动作,帮助医生完成屏气像扫描,获得特殊屏气图像。③选取适宜的穿刺血管,穿刺部位以肘正中静脉或上臂桡静脉为主,穿刺位置的固定难度相对较低,而且不会给患者造成太大的创伤。应确保整个操作过程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同时确保穿刺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以免发生感染事件。使用无菌输液贴对套管针翼进行固定,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是否发生渗漏现象。④选取适宜的套针管连接口,肝素帽具备一定的活跃性,高压注射器的压力相对较大,因此肝素帽极易弹出,致使造影剂外渗。⑤相关护理人员需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了解进针深度及角度,动作熟练,以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管情况,以减缓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护理服务满意程度。⑥检查后护理:MRI检查完毕后,对于危重患者搬动时需小心细致,以防病情加重。对于进行增强检查的患者,应让患者休息片刻,观察其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检查结束至患者离开前,应叮嘱患者或家属妥善保管好MRI片及诊断报告单,以作个人疾病档案备用。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造影成功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心理状态借助抑郁自评量表、焦躁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其中抑郁自评量表分值为0~100分,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与分值呈正相关关联性。焦躁自评量表的分值0~100分,焦躁情绪的严重程度与分值呈正相关关系。借助问卷调查法评定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问卷内容包含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过程中的舒适度、恢复效果等方面。问卷分值为0~100分,若分值>85分为满意,若分值为60~85分为基本满意,若分值<60分为不滿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造影成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造影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对比护理前,参照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分别为(54.32±6.54)、(55.92±6.94)分,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分别为(54.75±6.93)、(55.27±6.37)分;护理后,参照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分别为(48.12±5.92)、(49.33±


  5.84)分,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分别为(43.29±5.03)、(44.32±5.03)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对比参照组患者满意21例(38.18%)、基本满意25例(45.45%)、不满意9例(16.36%),满意度为83.64%;观察组患者满意23例(41.82%)、基本满意29例(52.73%)、不满意


  3例(5.45%),满意度为94.5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MRI增强扫描多采取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或以三维容积插入式屏气检查序列为主。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是一种各向同性的扰相位梯度回波T1加权三维成像序列,核心技术为空间敏感性编码技术。相关研究证实,在MRI增强扫描中通过零填充插入算法能够在患者屏气过程中获得层厚低于2mm的T1WI影像,并且这种影响无层间距[3]。在核磁共振检查中,扫描时间过长、机器声音较大等因素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不仅会影响患者心理,同时也会对患者的生理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在核磁共振检查中加强应用护理十分重要[4]。静脉套管针具有较高的柔韧性及弹性,适应机体的血管走形,不会对患者血管产生太大的刺激作用。在核磁增强扫描过程中,将静脉套管置入血管,有利于预防药液外渗、针头脱落等情形,减缓患者的不适感,从而提升患者的接受度。由于患者对核磁增强扫描的具体原理不甚了解,因此检查前极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配合度及检查依从性较低,检查过程中极易发生体位移动情形,进而产生运动性伪影,影响检查过程的安全性及检查结果的精准度[5]。予以患者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及配合度,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选取适宜的血管穿刺部位及套管针连接口,对图像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提升造影成功率及穿刺成功率,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检查过程安全、有效[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明显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核磁增强扫描中,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升穿刺成功率及造影成功率,有助于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检查过程安全、有效,同时可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有利于创建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