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政治哲学类 > 资本主义论文 > 正文

资本主义崩溃论的重新审视

来源:UC论文网2021-01-16 08:26

摘要:

  摘要:澄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一体两翼,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信用、阶级矛盾等方面说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做出了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不可避免”的科学预言,这就是一直以来倍受质疑的“资本主义崩溃”论,在当今全球疫情危机的肆虐时刻,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崩溃论,更有助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关键词:资本主义;崩溃;矛盾;制度自信 ...

  摘要:澄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一体两翼,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信用、阶级矛盾等方面说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做出了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不可避免”的科学预言,这就是一直以来倍受质疑的“资本主义崩溃”论,在当今全球疫情危机的肆虐时刻,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崩溃论,更有助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关键词:资本主义;崩溃;矛盾;制度自信


  20世纪中后期,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天才预言家也不可能预见到铁板一块的华约会以怎样的形式谢幕。1989年柏林墙的倒坍,标志着冷战终结,后又伴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发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步入低谷,欧美资产阶级自由派特别是新保守主义分子为之欢欣鼓舞,抛出“历史终结论”,公开宣称社会主义已经失败,唱衰“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一些悲观失望的左派也有意无意地接受了这样的观点:作为19世纪早期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社会或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丧失理论解释力,这种思想在新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间早已盛行多时,如拉克劳、墨菲等人即是例子。“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已经变得越来越四面楚歌。”[1]那么,事实是这样的吗?在这次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中,欧洲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表现真是差强人意,交上一份不合格答卷,而以标榜“民主”、“自由”著称的美国更是接连创下了全球新冠累计确诊第一、死亡病例数第一的记录。这次新冠疫情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打击更大,重新审视马克思资本主义崩溃论的理论魅力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理论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外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也对少数人产生了不良影响,一些错误思潮开始在我国传播以至泛滥,譬如民主社会主义打着“民主”“社会主义”的幌子,标榜西方民主、自由和多元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国内还出现了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一些带有政治倾向性的错误思潮,这些错误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地位提出了挑战。当前这些错误思潮的出现是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输入密不可分的。


  每一次错误思潮的沉渣泛起,其背后都有着某超级大国及其盟国的影子,其实质上,则是因为部分人不能正确评价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与社会主义的未来之间的关系,进而动摇了或丧失了自己的阶级立场的缘故。因此,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系统研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用科学严谨和充满说服力的理论来批判已经备受诟病的“历史终结论”,进一步确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与现代解释力,反击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这是我们新时代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我们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卡尔·马克思(1818-1883)之所以被评为“千年思想家”,与他伟大的奉献精神是分不开的。他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可谓衣食无忧,假如当初听从父亲的安排,他本可以成为一个知名的律师,但是他并没有选择这样一份舒适的工作,却选择了一条为人民的利益辩护的道路。这意味着在“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中,他勇敢地选择了人民,从而始终站在资本主义政府的对立面。为此,他放弃了自己舒适的、优越的条件,而注定终身贫困,甚至被普鲁士政府开除国籍,终生流浪欧洲各国。他真正做到了把自己的一生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共产主义、奉献给了人民。


  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情况,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上,一方面对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对资本主义的虚伪与丑恶进行了深刻地揭露与批判。他们结合自己对资本主义的理解与把握,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洞察力,从其对资本主义的深刻理解与批判的视角出发,抽丝剥茧,通过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揭露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罪恶,做出了著名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2]43的论断,以此唤醒无产阶级,促使无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从而实现共产主义。


  但是,在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伯恩施坦等人以马克思恩格斯正统继承人自居,提出了自己的一整套理论,试图以此来“修正”马克思主义,比如他们在理论方面,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他们把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矛盾学说变成资本主义的调和发展论;把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崩溃论,说成资本主义适应论,“崩溃论”一再被伯恩施坦批评、否定、质疑。


  当前,有的学者,一些还是很知名的学者,以西方分析哲学的观点,把马克思主义解构了,即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割裂开来,把他们的早期、中期、晚期割裂开来。也有的对恩格斯晚年的观点作歪曲的理解。实际上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与他们不能正确看待和理解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后来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又与能否正确认识与看待资本主义又存在着重要的关联。因此,如何正确看待和理解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思想是我们正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据,也是我们当今必须解决的现实的意识形态问题。


  “资本主义”(Capitalism)这个词是个充满了争议的概念,从资本主义诞生之日起到现在,用来描述资本主义的专著和论文可谓“汗牛充栋”;用传奇与辉煌来形容资本主义也不为过,而用血腥与腐朽来描述资本主义却也恰如其分。由此,对于资本主义概念的探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也无法达到共识。那么,到底什么是“资本主义”?实际上概括起来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私有制为主”,也就是说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是私有制,私有制和资本主义是如影随形的、相伴而生的。当然仅仅具备私有制这个条件,还不是资本主义,毕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也是私有制社会,还要具备发达的商品经济等条件才是资本主义。


  许小年在《资本主义简史》序中,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充分肯定,他说:“资本主义是人类经济史上的第二次大飞跃”[3],马克思在肯定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他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又预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4]这是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论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的代表性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体系非常丰富,但说到底不管是唯物史观、还是剩余价值理论实际上都离不开资本主义,他们关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未来发展趋势的描述,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一发展趋势的论证是多层面、多视角的,通过其理论研究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运行规律。马克思对经济科学最具革命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的长期运行规律(发展趋势)毫无疑问地成了他最杰出的科学成就。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这一章中,对马克思高度评价:“19世纪绝无第二位作者能像马克思那样始终清醒地预见到资本制度将如何运行、发展和改变世界”[5]。资本主义在形式上表现为由许多范畴和观点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科学体系,内容上错综复杂,更是令人难以捉摸,有些人根据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新变化和新内容,而断言资本主义不但没有垂死、腐朽,反而越来越适应时代的发展。苏东剧变后,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一度处于茫然无措的低潮阶段,马克思所做出的“两个必然”也受到人们的质疑,甚至一度成为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嘲讽的对象,对于资本主义崩溃论,人们更是感觉希望破灭,甚至反而怀疑社会主义的实践,认同考茨基的“早产论”,进而陷入赞同资本主义“终结历史”的论调中。


  马克思恩格斯用“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很明确地说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期趋势”与“短期调整”的辩证关系。从长期趋势来看,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一种必然,但我们也应该清楚,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范围内是能够对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的。因而,那种认为资本主义很快就会崩溃和资本主义不会崩溃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双重逻辑


  资本主义在西欧兴起以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部资本逻辑主导驱动下的资本主义全球扩张史。“资本创造了近代工业文明,推进了世界发展。然而就其实质来讲,资本的本性是通过运动(矛盾向外转移,利益流向自身)实现价值增殖,而资本的运动是无休止的,哪里能够实现价值增殖,它就会出现在哪里。”[6]这说明了资本在导致西方困境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资本为中心的游戏规则是导致西方困境的总根源,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遵循资本主导的逻辑。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做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预测,这个预测是他们在长期的工人运动实践中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发展、变化、运行的基本逻辑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把握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而做出的科学判断。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自身难以克服的痼疾,这必然导致资本主义伴随着普遍的商业性危机。“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2]37但是,我们要意识到马克思的危机理论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周期理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马克思崩溃论的科学性。


  (二)信用双重作用与经济危机


  马克思对信用、股份公司是非常关注的,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事物,他把它们作为自己论证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理论的一部分。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注意到资本主义企业的新的组织形式——股份公司,当时股份公司还是个别现象、新生事物。马克思曾十分精辟地分析并论述过大股份银行——“动产信用公司”的作用,这家公司是与拿破仑第三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他指出,“在工业上运用股份公司的形式,标志着现代各国经济生活中的新时代。”[2]584他把公司上能够运用股份公司惊人的联合生产能力以及能使用股份公司看作各国经济生活的一个新时代的标志。因为股份公司可以使工业企业具有单个资本所不能具有的较大规模;同时,因为股份公司中的联合并不是单个的人的联合而是资本的联合。在这里,所有者变成了股东。这样做的结果是私有者变成了股东,加速了资本的积聚,也加速了小资产阶级的破产。


  在《资本论》和《反杜林论》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用专门章节详尽地论述信用。


  首先,马克思肯定了信用的积极作用。第一,信用能够提高生产力,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资本集中的一个重要杠杆,有助于加速资本积累。《资本论》第1卷第七篇第23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考察资本积累的代表性章节,在文中,马克思明确表示:“一种崭新的力量—信用事业,随同资本主义的生产而形成起来。起初,它作为积累的小小助手不声不响地挤了进来,通过一根根无形的线把那些分散在社会表面上的大大小小的货币资金吸引到单个的或联合的资本家手中;但是很快它就成了竞争斗争中一个新的可怕的武器;最后,它转化为一个实现资本集中的庞大的社会机构”[7]722。信用事业被看作一种崭新的事业,一种新生事物,开始出现的时候,信用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小小助手,是“挤”进来的,但是,它有一种魔力,可以把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单个资本家如何能够心安理得使用别人的资本、别人的财产呢?信用恰恰提供了这种机会。这样,单个资本家可以利用信用来扩大自己企业的规模和生产,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它有非凡的魔力。这样,信用本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帮手,发展成财富聚集的资本之王。


  第二,信用在股份公司得以产生和发展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股份公司得以产生与信用制度的产生、发展、完善是分不开的。他在分析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所占的地位与作用时,指出正是信用制度促使资本快速地聚集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作用的充分发挥,在资本主义社会依靠单个资本难以完成的工作,通过信用制度却使它很快变成现实。“假如必须等待积累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7]724可见,信用制度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信用制度的一大特征就是减少或者降低、节省流通费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第27章中认为,信用可以节约货币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相当大的一部分交易完全用不着货币。流通手段的流通加速了。……金币为纸币所代替”[8]493-494凭着信用的作用,交易过程中需要一小部分货币或者压根不需要货币,这样无疑流通速度加快了,资本周转的速度也加快了,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率。


  第四,利润率之所以平均化和信用制度推动也是密切相关的。追求大致相等的利润是一切产业部门和一切职能资本的理想目标,也是利润率被平均化、被分摊的必然结果,“信用制度的必然形成,以便对利润率的平均化或这个平均化运动起中介作用”[8]493。


  其次,马克思论述了信用的消极作用。


  第一,信用加速资本主义矛盾爆发的可能性,蕴含着经济危机发生的危险性。马克思认为,“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同时,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因而促进了旧生产方式解体的各要素。”[8]500这是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发展和解体要素的形成起了加速作用的表现。生产规模过度扩张、商业过度投机是什么造成的?马克思认为,这是由于信用的扩张往往会导致对商品的虚假需求,由于信用制度可以今天花明天的钱进行透支消费,这就产生了虚假市场信息,但是一部分企业和消费者根本没有办法还掉透支的钱,这就导致了违约,违约率的不断增长,生产的不断扩大,和被扩大的没有支付能力的消费之间的矛盾急剧恶化,这时候很有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爆发。信用制度使得收入与消费冲破曾经的限制。因此,“在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中,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危机显然就会发生。”[8]555


  第二,信用导致资源配置失灵。信用是资源配置的调节器,不过有时候信用所起的作用却不是什么光彩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导致资源配置失灵。信用在市场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的人把市场经济叫做“信用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以市场为基础调配资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影响资源配置的因素,即信用事业和投机的发展,社会上一下子涌现出突然暴富的因素。一些经营者为了赢得信用的名声,就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用过度消费、挥霍的手段来显摆自己的财富,从而骗取信贷。需要信贷的穷人没有得到信贷,而靠胡吃海塞的富人通过欺骗,却获得了信用。马克思论证了导致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两极分化的资本主义积累规律,这个规律是靠什么推动的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进行了揭示,那就是——信用制度和股份制!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是没有办法克服的,这就是按照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来讲,必然灭亡的一种趋势,但资本主义注定灭亡并不是立刻、马上灭亡,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是马克思后来“两个决不会”理论所阐述的内容。


  三、阶级对立与矛盾:推动资本主义崩溃的重要动力


  资本主导的逻辑在哲学上体现为资本占有劳动,既然这样,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存在着阶级对立,资本主义崩溃也和阶级对立脱不开干系。那么,资本主义崩溃需要什么样的阶级条件呢?阶级对立与“两个必然”有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与思考。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首先,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将会越来越明显,中间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日益走向消灭或消亡。这个特点是资本主义发展进程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第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日益扩张,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也随着世界市场体系建立跨越了国境日益走向了国外。“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32。“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2]36第三,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存在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必然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必然会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阶级对立与上述三个预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马克思恩格斯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的时候,不是简单地下结论,而是有其严密的逻辑和科学的方法。首先,他将论证的逻辑起点确定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和对立,无疑是正确的,这是立足于其所处的具体社会经济情况,由其所处时代背景决定的。[9]可以说任何经典理论都是对时代问题的回答。因而要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离不开对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的把握。19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个节点上,无产阶级受到的剥削和压迫越来越重。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资产阶级利用机器大生产剥削工人有了可能。在资产阶级与工人的矛盾对立中,资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但同时,也造就了自身的对立面——无产阶级,随着无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增长和阶级觉悟的不断提高,这无疑成为未来社会变革的积极因素。“阶级”在马克思的学说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马克思关心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这必然引起资本主义社会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所存在的阶级对立、斗争——即阶级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日渐凸显,阶级斗争也在不断激化。“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31


  马克思恩格斯的异化劳动理论向唯物史观转变的过渡性著作就是《神圣家族》,这部划时代的著作被称为唯物史观形成的前夜。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异化理论说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雇佣劳动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及其发展和解决的途径等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鲍威尔“工人什么也没有创造”的谬论,他们对工人的作用高度评价后指出:“批判的批判什么也没有创造,工人才创造一切”[11]。针对鲍威尔说“历史上的一切伟大的活动之所以一开始就是不合时宜的和没有取得富有影响的成效,正是因为群众对这些活动表示关注和怀有热情。”[12]286而马克思则对人民群众进行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2]287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与马克思恩格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群众史观很显然是格格不入的对立的两极,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的基础上说明了两大阶级的社会地位,得出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而非英雄创造历史的结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当时由于存在“无比大胆的内容”,马克思四处奔走,也没有找到书商,直到1932年才得以发表。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唯心史观,批判了以赫斯、格律恩、克利盖为代表的所谓德国“真正社会主义”,指出他们试图用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和人类之爱代替共产主义是妄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费尔巴哈抽象人的学说及其它错误思想的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指出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历史观的唯心主义实质;因此,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诞生。他们深入而细致地探讨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趋势,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的经济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资本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用工人来创造利润。资本主义同历史上的其他社会经济制度一样,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这是一个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在整个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重申这一观点,他们热切地期望下一次危机来临的时间就是革命来临的时间。


  唯物史观创立以后,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把唯物史观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848年在《共产党宣言》这部工人阶级的《圣经》中,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得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结论。“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将被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所拔除,“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2]4319世纪末20世纪初,针对资本主义世界所发生的新变化,恩格斯指出:“现在我们不又是处在一个空前激烈的新的世界性的崩溃的准备时期吗?有好多征兆好像在预示这一点。”[8]554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还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资本主义崩溃的内在必然性,比如资本积累,他们指出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来自于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追求,来自于他们的贪婪,这就驱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加剧,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部分的比重越来越少,而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部分在资本总量中的比重却不断增加。这就造成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导致机器大工业排挤工人就业的事实,造成资本财富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而工人贫困积累也愈演愈烈,两级对立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崩溃的必然。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