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古代文学论文 > 正文

探究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

来源:UC论文网2021-01-19 08:35

摘要:

  摘要:中国的茶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里面占据着很重要的角色,很早以来,有关茶道茶艺的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里面若隐若现,融合已久。在我国古代茶文化的文学作品不乏众多经典文学作品,如颗颗璀璨的珍珠,在文学艺术之林,散发着熠熠的光彩。本文将对中国茶文化的渊源以及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从而探究茶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以及相互融合的过程。  关键词:茶文化;古代文学作品;内涵体现;创作素材  中国的茶文化...

  摘要:中国的茶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里面占据着很重要的角色,很早以来,有关茶道茶艺的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里面若隐若现,融合已久。在我国古代茶文化的文学作品不乏众多经典文学作品,如颗颗璀璨的珍珠,在文学艺术之林,散发着熠熠的光彩。本文将对中国茶文化的渊源以及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从而探究茶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以及相互融合的过程。


  关键词:茶文化;古代文学作品;内涵体现;创作素材


  中国的茶文化和我国的古代文学一样,不仅历史极其悠久深远,渊源流长,而且一经出现就不胫而走,迅速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起来,在受国人喜欢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华夏大地具有典型意义的品牌符号,不仅得到世界各国民众的欢迎和喜爱,而且从近的来说,是我们建立社交关系的媒介,远的来说,是我们和世界各国交往的介质,从它本身来说,作为饮品,它所表达的已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价值,在中国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茶艺文化,在日本则形成了茶道。论述茶文化与文学的关系,需要真正做到对茶艺认知上,了解茶艺不仅是饮品,它还承载了中华民族对茶艺的理解、对传统文化的精神交流和情感的真诚传递。


  1茶文化内涵理解认知


  探究中国茶文化的内涵,需要对我国古代茶文化的渊源,以及我国茶文化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还需要对整个茶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历程,形成系统化认知。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劳作中,运用自己的智慧,人们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认知上,通过长期的实践,从而形成了系统化的茶文化机制。作为一种元素符号,茶叶和茶文化的出现在历史上经过了一个漫长的的发展过程。


  我国传承文化的认知,是根据我国经历了长期的改革开放和对外界的交流中和对茶文化的认知改进的基础上,把茶文化和饮食文化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认识到,茶文化的层次内涵与我国的饮食文化,是一个整体的核心内容,是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结合的情况下,形成了我国多元文化的背景。从整体上看,我国茶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魅力的文化机制,而且成为中国非常有影响力的品牌——中国茶艺。从中国茶文化发展看,不仅有文学元素的注入,而且舞蹈元素,音乐元素,甚至绘画元素,都成为国人能够接受并喜爱的茶文化,但是,文学在茶文化中仍然是一枝独秀,是其他艺术元素不可替代的重要元素。故而整个茶文化机制之所以能够实现不断发展和全面创新,其根本上在于茶文化机制能够对社会大众的情感理念和思维方式形成全面影响。


  中国的文明时代是从文字的出现开始的,在大约5000年左右,黄帝就让仓颉开始创造了文字,紧接着燧人氏开始钻木取火,我们的先民们开始吃上了熟的食物,从那以后先民们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过渡到了文明时代,使中华民族成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提高,先民们在长期的劳动中,人类的文明程度一步步向前迈进。周朝建国时就制作了礼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学空前繁荣,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以孔子为主的儒家提倡“仁政”“爱人”;孟子提倡“民贵君轻”的学术观点,要求统治阶级要爱惜老百姓,不要发动不义的战争;墨家大师墨翟提出“兼爱”“非攻”的政治观点;道家提倡“无为”的治国理念;农家许行提出“军民同耕”反对不劳而获的观点;颜回的“疏食饮水,屈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表现了孔子及弟子“安贫乐道”以苦为乐的精神。


  文化思想的空前繁荣昌盛,为中国古代茶元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尚书》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这首出现较早的舞蹈文化与先民们的生产劳动相结合,有歌有舞,展示了汉族先民在文学艺术活动和生产劳动中的密切的关系,从而也说明歌舞和音乐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些事迹为中华民族的茶文化保留了文学与音乐的“火种”。


  在春秋战国时期,乃至从先秦,在中国的四川就出现了有关茶的记载,只不过,茶是只有封建上层统治阶级享受的,茶虽然出现,但是具体的论述还没有形成,正是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的情况下,真正茶文化的出现是在盛唐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整个茶叶的种植才上了规模,中国的茶艺才有盛唐传入日本,日本的茶艺后形成所谓的茶道,不过,他的老祖先可是中国哟,由于饮茶活动逐渐走入千家万户,从而也奠定了中国茶艺的基础。


  后来,茶作为饮品,成为大众的需求这一物质后,是在茶文化不断成熟的基础上逐渐巩固起来的。其次,随着生产力不断的向前发展,需要一定的生产关系和它相适应,而且人们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前提下,人们追求感官享受和视觉享受的基础上,中国的茶文化得到完善。


  2文学作品创作与茶文化之间的关联性认知


  当然,在中国古代,茶元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盛唐时期,茶文化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迅猛发展,在唐代的基础上元明清时代茶文化的发展更是势如破竹,无论是茶叶的销售,或是茶叶的种植方面,或是在饮茶技艺上都可以说是发展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宋朝,上至宫廷显贵达人,无不以饮茶为风雅之事。随着茶文化的流行,逐渐的茶文化慢慢走进千家万户,茶文化的精神也渐渐根治于整个华夏大地,与茶文化相关的文学艺术绘画等元素也得到了方兴未艾的发展。如明代唐伯虎的绘画《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征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等。虽然元朝比较短暂,但是他却为我们留下了泡茶方式,即沸水冲茶法,为我国明代炒青散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整个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茶文化的另一个元素茶具不得不提。事实上,我国在宋代已能烧制紫砂茶具,特别是江苏宜兴有个叫金沙僧的僧人,选取当地的紫砂制成了中国最早的紫砂壶。他的弟子龚春模仿师傅并推陈出新,制出了“供春壶”,龚春被称为茶文化史上有意义的鼻祖。后来又出现了如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壶中妙手,为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整个茶文化元素的完备得益于这些大师们一代又一代不懈的努力才造就了日益成熟的中国茶文化,也为古代茶文化的传播,为后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的支撑。


  到了清代,制茶技艺更加高超,青代的茶壶,无论从色彩上,或是形态上不尽色彩更加高贵诱人,情韵生动,风格万千。比如有康熙五彩竹花壶、青花竹节壶、乾隆粉彩菊花壶。更令人惊奇的是,当阳县县令“西冷八家”之一的陈曼生设制了新颖别致的十八壶式。这些令人惊奇的茶元素的发展,为我国茶文化日新月异的向前迈进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茶待客”是中国的习俗。有客人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极大的尊重;即使客人不来,也可通过送茶表示亲友间的情谊。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人人情高谊,见外方人之被欺凌,必众来救护。或有新来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迁居新舍,邻里皆来献茶汤,或者请到家中去吃茶,称为“支茶”。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已深入到每家每户,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事上,都成为了礼尚往来待人接物的风雅之举,彰显了中华民族以茶待客,重视友谊的大国风范,茶元素的完备,从而为艺术文化的辉煌创造做了铺垫。也使国民在了解茶文化的基础上,在茶文化的价值取向方面能够多角度俯冲式的研究我国茶文化日新月异发展的规律,把我国古典文学与茶文化的相互交融创造了理论依据。从人们对茶元素的认知上,了解到品茶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发展的结果,一个国只有在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上,国泰民安之时,才能在闲情雅致之时,过上在家里或上茶楼泡茶品名的富足生活,使品茶不再是达官贵人享受的高档生活,而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古代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具体体现状况


  尽管自古至今,茶文化融入古代文学的过程比较久远,但是作为茶元素的音乐舞蹈甚至绘画,要想在民间普及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饮茶是所依据的氛围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推动茶文化的发展,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必不可少,这些茶元素不仅能起到让饮者赏心悦目的作用,甚至对陶冶国民的情操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浓厚的茶文化氛围,是在国民素质的提高,对茶元素的了解,做到和酒文化一样的效果,所以饮茶不仅要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还要对中国的古典文学要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不然的话,就会像《红楼梦》妙玉所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是饮牛饮骡了”。


  总的来说,如果我们不对中国古文学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理解,就不能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里面的茶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因为中国整个茶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深远。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经过长期文学家们的努力创作与实践,创作了灿若星河的艺术篇章,其中不乏大量的茶文化的记载,从另外的一个角度说,茶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对于中国古典文学起着推陈出新的作用。


  如唐朝白居易的《琴茶》: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该诗揭示了白居易辞官归隐后与绿水清山为伴,品名读书悠闲雅致的惬意生活。


  在如唐代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作者在这首诗歌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了好友增茶后品茗的激越之情,生动形象的描述了茶的产地、嗅觉感官的馥郁之香,味觉感官的琼露美感,并生动描绘了“一饮、再饮、三饮的感受。然后急转到“三饮”之功能。”“三饮”意味悠长,绵延不绝,环环相依,把饮茶的最高享受刻画的可谓淋漓尽致,把饮茶给人带来的最大精神愉悦作了最完美的诠释。”


  另外,在诗歌的艺术之林里,关于茶的诗歌可以说灿若银河,如,“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关于写茶的诗人也是举不胜举,北宋大文豪苏轼不仅善于饮茶,还善于煮茶,如诗歌: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经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比如《茶经》、《续茶经》等有关茶的论著,一方面,这些煌煌大作为我们了解茶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让我们充分了解了中国茶文化发展的脉络以及发展状况,让我们了解了茶文化在文学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诗歌《琵琶行》中,白居易的《琵琶行》这样写道:“前日浮梁买茶去”,说明在唐朝时期茶叶贸易作为一种商业行为的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当然,在茶的应用中,茶元素是整个立体的宏观的建筑,它里面所需要的诸如文学与艺术之类,在茶文化的推广与发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品茶,你用一个大海碗,或是一个非常粗糙的杯子,对于饮者来说都会大煞风景。品茶所需要的器铭是茶文化的主要内容。如《红楼梦》里的妙玉在接见贾母及宝玉、黛玉宝钗等众是所用的茶具是何等之精美珍贵。如让贾母用的成窑小盖盅是何等之珍贵,让众人用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也不是俗品,宝钗用的是晋朝王恺的盤,林黛玉人用的是犀牛角做的形体较小的犀牛杯,宝玉用绿玉斗却是妙玉自己所用之物,当宝玉嫌弃它为俗物时,妙玉就说道:“俗器,只怕你家里再也找不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当宝玉嫌这个杯子小时,妙玉就拿了一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龙虬整雕竹根的大海,来吓唬宝玉。有这些精美的茶具来看,文学作品里面,茶文化已经融入到了古典文学的骨髓了。所以说,“蕴含在茶文学作品背后的价值,客观看就是支撑整个茶文学作品中最强有力的素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