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医药学论文方法论部分重合现象分析与处理建议

来源:UC论文网2021-03-01 08:31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医药学论文方法论部分重合现象的具体类型,探讨处理方法,指导作者规范写作和提高科研诚信意识。【方法】整理和分析近年来笔者所在期刊投稿中方法论部分重合的具体案例,探讨其是否属于学术不端的界定方法,并提出处理建议。【结果】部分方法论重合的案例属于引文不规范等技术性学术失范问题,部分属于学术不端行为,部分属于对公知公用方法的合理描述。【结论】方法论重合现象有多种表现,应根据文章内容,采...

  摘要【目的】分析医药学论文方法论部分重合现象的具体类型,探讨处理方法,指导作者规范写作和提高科研诚信意识。【方法】整理和分析近年来笔者所在期刊投稿中方法论部分重合的具体案例,探讨其是否属于学术不端的界定方法,并提出处理建议。【结果】部分方法论重合的案例属于引文不规范等技术性学术失范问题,部分属于学术不端行为,部分属于对公知公用方法的合理描述。【结论】方法论重合现象有多种表现,应根据文章内容,采取专家判断模式与计算机审查模式相结合的复合判断模式对其性质进行判断。建立由各行业学科专家和资深编辑组成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及学术不端疑难案例数据库,以便于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判定与监管。利用新媒体手段,以附件二维码的形式,对方法论具体步骤进行说明,有利于学术传播。


  关键词学术不端;方法论;医药学论文;案例研究;学术期刊


  针对学术不端现象的研究是近年的热点,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对学术不端类型和产生原因的调查分析,对如何改进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功能的分析,以及对扼制学术不端的对策研究等[1-4];对疑难案例的分析相对较少,对方法论部分重合现象的研究也较少。在生命医学研究的论文中,方法论重合的问题比较常见[5],其是否属于学术不端,对该现象如何处理,值得探讨。本文罗列了近年来稿件中方法论部分重合现象的主要类型,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处理建议,供同行参考。


  1方法论部分重合现象常见类型与案例分析


  1.1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重合


  例1初审投稿《HPV12+2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疾病初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与其他文献雷同。该文作者的描述为“入选标准:患者从未进行阴道镜等相关检查,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无子宫切除史,无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史。排除标准:患者处于月经期,取样检查前48小时有性生活史”。


  分析研究对象不同,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均相似,因此文章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或者是作者科研设计不合理。进一步审稿,发现该投稿与其他文献存在纳入与排除标准描述混淆的问题,可见作者直接照搬文献相应内容,研究的真实性将会受到质疑;再进一步审阅发现,该投稿的一般资料与部分结果的描述格式也与其他文献雷同,因此予以退稿处理。不同研究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部分条目一致是允许的。例如:研究一些治疗方法,需排除重症患者,可以有一条共同的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功能衰竭者。此外,可以结合作者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如果入选的资料超出了标准或者不符合这些标准,需警惕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现象。


  1.2诊断标准、评价标准等重合


  例2初审稿件《不同人工肝模式下体外循环堵管位置差异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中,作者描述“肝衰竭的诊断及其分期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重型肝病、感染病分会肝功能衰竭与人工肝学组联合制定的《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的标准”。初次进行重合比检测时,上述描述被系统认为与其他文献重合,因为其他文献也用了相应的诊断标准,用了相似的描绘。


  分析这属于对公知公用的诊断标准、评价标准的描述,行文清晰,语意明确,这种情况不属于学术不端,应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通过审核稿件内容,发现该文不存在抄袭他人观点的现象,且该稿件具备科学性和实用价值,予以退修处理。在初审稿件中,经常发现作者详尽描述的某疾病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与其他文献重合,这类标准多属于公知公用的标准,可以借鉴;但通过检索文献可以查阅到的内容,无需详述,说明所引标准名称并规范标注引文即可。


  1.3调查工具重合


  例3初审稿件《计划生育二孩妇女焦虑抑郁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心理学研究》,其方法论部分对所采用的调查工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的条目和评分标准等进行介绍,与其他文献重合。


  分析这不宜界定为学术不端,如果为了避免重合,用晦涩难懂的语言进行描述,反而不利于学术传播;但因为是常规工具,不建议具体描述,宜写明量表名称,注明出处,便于读者查阅,因此对该稿件予以退修处理。投稿中也存在一些特殊现象,例如:方法论中使用一些常规量表,但使用方法错误,一种可能为作者科研水平低,但也需警惕作者是否捏造论文。郭盛楠等[6]指出:“用来评价失眠患者的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正确的评价时点是每月1次;而有投稿里的研究是1周评价1次,有可能是作者根本未实际操作。”


  1.4采用行业内公知公用的方法


  例4初审稿件《彩超结合肿瘤MVD、VEGF检测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的研究》中,作者采用的免疫组化检查方法部分与其他文献重合。


  分析免疫组化研究里一些步骤采用常规方法(例如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公知公用的规范步骤。这类重合论文常见于在读研究生或者毕业不久的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因为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描述具体步骤,部分作者养成详尽叙述每个步骤的写作习惯。这是否属于学术不端,要依据稿件内容而定,如果稿件核心内容只是重复常规方法,重复前人做过的研究且无新的发现,则该稿件没有学术价值;如果这些方法只是新的研究必须采用的方法,而且稿件由行业专家审定有创新价值和实用价值,可予以退修处理,需注意合理标注引文。本案例属于后一种情况,故予以退修处理。张辉玲等[7]调查发现,部分复制比高的稿件与原文献主体内容不同,但由于许多试验方法是规范化的常用方法,而作者未规范引文,导致论文的检测重合度较高,本案例也属于这种情况。


  1.5沿用系列研究的方法


  例5初审稿件《卵巢浆液性肿瘤中VEGF、Ki-67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论部分,与第一作者已经发表的论文《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VEGF、Ki-67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有较多重合。该作者几年前采用一种新的检测方法,作为早期诊断某癌症的指标,并发表了论文;几年后他使用该方法检测另外一种癌症,并撰写论文投稿。


  分析这种情况是否属于学术不端,需要同行评议判断。为了科学研究的发展,作者采用自己系列研究的方法进行新的领域探讨,这值得鼓励;但研究应有创新价值和实用价值。经进一步审稿,发现该稿件的核心内容没有创新,只是单纯更换检测对象,并使用较大篇幅来重复描述作者先前采用的方法,行文格式与已发表的论文基本一致,只是更改了资料来源、疾病名称和对结果的表述。考虑到可能作者写作经验不足,请作者简要描述方法,规范标注引文,补充新发现的内容后再审;但作者的修回稿只是单纯地把原先详尽描述的方法省略,直接写参见已有文献的方法,没有补充实质性的创新内容,未达到发表要求。


  1.6借鉴他人报道的方法


  例6初审稿件《茉莉花茶汤对茶碱的含量影响》中,作者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部分步骤与其他文献重合。


  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成分含量经常需在经典方法或者前人方法的基础上适当创新和改变部分条件,为便于读者理解,撰写论文时需要详述方法步骤,故重合比较高。遇到这种情况,宜请小同行专家审稿判定该稿件是存在学术不端,还是合理借鉴。经审稿,发现作者是合理借鉴前人的方法,进行新的研究,并对部分方法论条件进行改进,文章具有创新价值和实用价值,予以退修处理。


  例7初审稿件《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研究》,其手术步骤部分与其他文献重合。


  分析采用前人优良的手术方法救治病人是常见且合理的;但书写成论文是否有价值,需根据研究内容而定。经审稿发现,该稿件缺乏创新和实用价值,和其他文献的区别主要是手术治疗的对象不同,对主题阐述也不明确,故予以退稿处理。在实际工作中,和他人方法论重合的情况比较常见,不宜仅要求作者规范引文,更不可把重合报告发给作者。这类论文很可能存在伪造研究、杜撰论文的隐匿性学术不端行为,在审稿时,需考虑作者所在单位的硬件条件和团队科研水平,判断研究的真实性,必要时,请作者提供研究的原始数据和每位作者的贡献声明。


  1.7与学位论文方法论重合


  例8稿件《熊果酸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脏病变的影响》的方法论与知网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的学位论文大部分重合。


  分析经审稿发现,该稿件与作者本人的学位论文重合较多。学位论文有个特征:同一位导师指导的不同学生,通常进行系列相关研究,可能采用类似的实验方法,研究不同的方向或者检测不同的指标,不同学生撰写的学位论文的方法论步骤常相似,而有的高校评价学位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时,先会删除学位论文的材料与方法部分,再进行查重检测,因此不少学位论文之间可能存在方法论部分重合却被认可。一些学生毕业后,进一步完善学位论文研究,将其投稿到公开出版的期刊,这时常会出现方法论与自己的学位论文或者与同门的学位论文重合。这是比较复杂的现象,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观点[8-10]。王文福[9]认为学位论文如果已经被知网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应算网络发表,重复发表是不妥的。马秋明等[10]认为与学位论文相比,期刊可以通过纸版、微信、官网、数据库等渠道传播,有利于学术成果的传播;而且期刊论文经过了严格的审、编、校等出版环节,质量得到提升,他认为可以将学位论文选题中最具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整理成论文,向期刊投稿。笔者倾向于文献[10]的观点:部分作者因为研究时间和研究条件的限制,学位论文只是阶段性研究成果,如果作者毕业后在学位论文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研究,建议将其补充到投稿论文中。对于学位论文再投向期刊的论文署名,第一署名单位应为学位授予单位,第一作者宜为学位申请者,导师可以署名为通信作者。对于案例中提到的与本人学位论文重合的投稿,建议作者补充和完善基于学位论文的进一步研究内容,修改后再审。


  2对方法论部分重合的处理建议


  谢小瑶等[11]认为目前国内判定学术不端行为的常见模式有3种:(1)专家判断模式;(2)计算机审查模式;(3)复合判断模式,即专家判断模式与计算机审查模式的结合。本文对方法论重合的具体案例分析,属于对复合判断模式的探讨。日常工作中,可以使用计算机审查模式,采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论文进行查重检测,对于重合比超过一定数值的稿件进行具体分析(国内期刊行业采用的标准多为30%),笔者所在期刊常对重合比为20%~40%的稿件进行进一步分析,先由编辑初步判断是引文不规范等技术性学术失范问题,还是其他问题;再由编辑和行业专家交流协作,根据稿件内容进一步判定其是否属于学术不端范畴。


  常见的方法论部分重合的处理建议如下:


  (1)与公知公用的诊断标准、评价标准、实验方法等重合时,要求规范引文,简要描述常规方法,并注明出处。


  (2)与自己发表论文的方法论重合时,如果沿用系列研究的方法进行新的领域探讨,之前采用的方法不宜详述,建议引文说明,要重点描述研究的创新之处和方法论的改进之处;如果仅是大篇幅重复自己的方法,而且文章没有实质性创新内容,则属于重复发表的学术不端范畴。


  (3)与他人论文的方法论重合时,借鉴他人报道的方法进行其他疾病的研究或者其他指标的检测等,若重合比不高(低于30%),请行业专家一起审稿判定,判断新研究的真实性和创新价值等;若重合比较高,一般作退稿处理;若直接大段复制其他文献的方法,则判为抄袭。


  (4)与本人已被学位论文网络数据库收录,但未在期刊发表的学位论文的方法论重合时,建议作者补充毕业后研究新进展,需突出稿件的创新价值,在其修改完善稿件内容后请专家外审判断该投稿是否有创新价值和实用价值。


  在具体工作中,对于方法论重合判定有争议时的处理措施:邀请行业专家协助认定,采用小同行评审制,判断是否属于学术不端。笔者所在期刊已建有审稿专家数据库,涉及医药学各学科的专家,可以协助编辑部审核学术不端问题。目前,还缺乏比较权威的学术不端审查机构和科研诚信管理体系,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如职称评审部门、科技成果评审部门等)牵头,组织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和期刊编辑部资深编辑,共同建立第三方学术不端审查机构,并完善科研诚信管理体系。例如:德国马普学会的学术不端审查机构是由来自不同单位的同行教授、专家学者组成[11]。在判断学术不端的方式上,应避免以讨论的方式进行评判,建议邀请2位以上的专家以盲审的方式进行审查,杜绝一切外来议论和意见的侵袭滋扰[12]。建议建设全国性的学术不端疑难案例数据库,供期刊同行讨论和参考,促进科研诚信建设,可以参考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mmitteeonPublicationEthics,COPE)网站案例数据库的模式[12],建立案例数据库和学术不端案例论坛等,定期发布对可疑学术不端的已发表论文的关注声明及动态进展跟踪。


  3讨论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09年给各期刊社发函,提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删除学术不端文献暂行办法[1],该办法提到,学术不端文献检测(AcademicMisconductLiteratureCheck,AMLC)系统运用近1年来,在3200多种期刊上传检测的92万多篇稿件中,仅文字重合率在30%以上的文献竟多达近10万篇[13]。这引起许多期刊的重视,注重对投稿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查,不同期刊采用的学术不端界定标准不同[14-16],而“30%的查重率是现今许多期刊判断学术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乃至部分高校判断毕业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分水岭”[17]。笔者所在期刊2009年启用中国知网的AMLC对来稿进行复制比检测,发现不少投稿中存在较严重的学术不端现象,并对该现象进行探讨[1]。虽然近年来笔者所在期刊投稿中学术不端现象明显减少,但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了新的问题:随着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广泛运用以及医学职称评审部门将查重检测数据作为论文评审的重要指标,不少作者和评审专家对论文方法论部分重合现象是否属于学术不端产生了疑问,对学术不端系统检测的复制比数据能否客观反映论文作者的学术诚信情况提出质疑。部分学者认为沿用前人的方法难以避免,可以适当引用;部分学者认为新论文与自己之前发表的论文方法论部分重合不属于学术不端;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如果为了避免论文复制比升高,采用方法论部分转述和简述前人的方法,会影响读者理解,不利于学术传播。


  目前AMLC系统还不具备人工智能功能,检测结果只是提供了稿件的重合比量化依据,并不能完全客观反映实际的学术不端情况,而且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种类多样[18],彭松等[19]用中国知网的AMLC系统与万方数据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PaperSimilarityDetectionSystem,PSDS)对论文进行检测,发现两者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两个系统检测资源库的时间跨度、对比范围与对比期刊存在差异。荣曼等[17]认为,实际工作应用中应遵循核心内容为先的原则,编辑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同行专家评审意见进行判断,避免仅凭借复制比数据将论文简单地归为学术不端范畴,伤害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笔者认为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宜从源头提高作者认识,制定合理的评判标准,建立监督机制,最后才是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国家出台学术不端行为的规范与指南,有利于判定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20],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年5月发布了《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174—2019)》[21],此是学术不端行为判定的重要指南。期刊编辑部有责任宣传学术不端行为的判定指南和国家科研诚信建设的措施,提高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


  谈旭翡等[22]调查了8种全球影响力较高的期刊,提出以附件的方式,可以减少关于实验方法描述的重复现象。考虑到方法论简述、转述和仅标注参考文献,可能导致方法描述偏差,也不便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不利于学术传播,因此笔者认为,可以结合新媒体手段,用增强出版的方式,将方法论步骤的描述以附件形式(也可以录制作者操作流程的视频,或者制作方法论说明的附件)上传到期刊官网、微信公众号、百度网盘或者其他平台,并将附件内容以二维码的方式标注在文章内,供读者参考。笔者所在期刊2019年加入开放科学计划(OpenScienceIdentity,OSID),OSID平台可以上传简短的语音、视频、文字介绍等,并生成行业统一规范的OSID码,印制在期刊上。贾晓燕等[5]认为,对于引用前人的方法论,需注意交代清楚文献来源,坦诚引用原创贡献人(即使为作者本人)的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严谨客观的描述[5]。


  4结语


  方法论重合现象有多重表现,应根据文章内容,采取复合判断模式,对方法论重合现象进行分析。建立由各行业学科专家和资深编辑组成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建立学术不端疑难案例数据库,以便于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笔者认为,既不可姑息学术不端行为,也不能把正常的学术传播误认为是学术不端。学术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有着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把优秀的学术成果向公众传播的使命;也有指导作者规范写作,提高写作能力的职责。洁净的学术空气需要作者、同行评审专家和编辑的共同努力[6]。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