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现当代文学论文 > 正文

民俗文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来源:UC论文网2021-03-19 08:22

摘要: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民俗文化得到了高度重视,在各个领域发展的历程中,可将民俗文化运用到其发展历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亦是如此,在当代文化作品当中渗透民俗文化,既能够提高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文化内涵,还能够激发读者的民俗意识,弘扬中华民族民俗文化。本文首先对文学与民俗文化简要阐述,以及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当中民俗文化的体系,进而激发读者的民俗意识,弘扬中华民族民俗文化。  关键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民俗文化得到了高度重视,在各个领域发展的历程中,可将民俗文化运用到其发展历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亦是如此,在当代文化作品当中渗透民俗文化,既能够提高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文化内涵,还能够激发读者的民俗意识,弘扬中华民族民俗文化。本文首先对文学与民俗文化简要阐述,以及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当中民俗文化的体系,进而激发读者的民俗意识,弘扬中华民族民俗文化。


  关键词:民俗文化;文学作品;民俗意识


  一、文学与民俗文化的简要阐述


  文学与民俗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的起源与民俗文化之间有着直接关联,在民俗文化的发展、内容的构成、文学思想的体现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重要作用,宗教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原始的文学活动与民俗活动。《周易》的问世标志着民俗艺术与文学之间相互融合,民俗艺术在载体就是文学,将情感传达作为基础的民俗活动,能够对文学内容与模式进行丰富。


  二、文学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联


  (一)民俗与文学起源的关系


  在文学界当中,关于文学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是在学术界当中得到了肯定,文学的发展与民俗有着密切关联,文学的起源就是民俗活动。从原始社会开展,我们的祖先就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并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向往,创造出了鬼神文化,并产生一系列宗教活动,宗教文化通过文字的形式被传承,逐渐形成了文化,记录宗教活动的过程中,与民俗之间产生了密切关联,宗教活动成为了最基本的民俗活动与文学活动。《周易》的出现,标志着文学成为了民俗文化的载体。在当今社会当中,大部分民俗均保留了宗教活动,例如,少数民俗哈尼族,为求得明年的大丰收,会在每年六月份通过民俗活动呼唤谷魂,希望第二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民俗与文学发展的关系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文学内容的组成等各方面,民俗文化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语境进行划分的过程中,在一定语言环境下,情境语境、文化语境这两个层次均包含其中,前者更加侧重于现实的场景发生,结合场景的差异对内涵进行区分,后者则属于一种较为抽象的言说方式,但凡与固有的语境相互脱离,则丧失了其原本意义。在大量民俗情境语境下,所形成的要素进行长期的提炼以及演化,所构建的高级语境形态,就是所谓的民俗文化。传达情感的民俗活动,能够对文学内容的组成进行丰富,使得文学作品得到广度与深度发展。


  三、民俗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一)在乡土乡情中的体现


  在民俗文化当中,乡土乡情属于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大众日常生活所形成的风俗习惯,是各种风俗习惯的载体,包含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这两种表现形式。例如,北京的卤煮、河南的烩面属于物质形态。现代文学作品当中的乡土乡情,能够最大限度彰显出民俗文化的特征,简单的词汇就能够将文学作品所呈现的背景描绘出来。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当中,乡土乡情民俗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展示。莫言被称之为“寻根文学”作家,是我国唯一的诺贝尔文学获得者,民间历史与民间故事与当代社会得到了相互融合。主要是对人物传神的塑造,也是对民俗文化的生动表达,将东方文化的内涵充分传达出来。在文学作品当中渗透乡土乡情这一民俗文化,引起读者的共鸣,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


  (二)在礼仪民俗中的体现


  礼仪也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所形成的,以风俗习惯的形式得到传承。礼仪属于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个人的言谈举止也包含其中,同时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等。礼仪是中华民俗的传统美德,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当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白鹿原》当中,其中所涉及到的礼制、礼节、礼貌等,均能够体现出礼仪民俗文化的典型,与《红高粱》相比较,表现出了不同民俗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白鹿原》当中,对白嘉轩父亲、妻子的葬礼进行了详细描述,因每个人的地位与死亡背景存在差异,对于葬礼的描述也有所不同,但基本的礼节均包含其中,将中国“厚礼”的民俗展现了出来。因中国是礼仪之邦,《白鹿原》将中国的传统礼仪习俗很好的传播了出来,并得到了海外的推崇。


  (三)在精神民俗中的体现


  忠义、勇敢、顽强、拼搏等均是民俗文化当中包含的精神,莫言的《红高粱》不仅能够体现出乡土乡情,还将忠义、勇敢等精神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通过描述男主人公于占鳌的成长经历,由开始的年少轻狂,到后期的改变,但是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从始至终尚未得到改变,使读者明白了人人赞颂的爱国、英勇等精神。陈忠实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描述了柳树在青海高原这样恶劣环境下的成长历程,不抱怨命运、与畏惧艰难,与生存环境勇敢的相互抗争,最终存活下来并成为高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柳树是以喻体的形式存在,能够成侧面反映出恶劣生存环境下的人民,以及民俗文化当中的坚毅、勇敢与不屈。将民俗文化精神渗透于当代文学作品当中,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民俗文化。


  (四)在人物塑造中的体现


  人物塑造是文学作品当中的关键内容,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当中,对人物进行塑造的过程中应对人物进行定位,将民俗文化融入其中,把握人物特征并对人物进行清晰刻画。在中国当代为学作品当中,每位典型的任务背景均包含一段历史,在一定历史时空當中,民俗文化成为了刻画人物、情节发展、故事结论的重要依据,将民俗文化作为基础创作当代文学作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人物背景相契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当中,其中的人物大多是辛亥革命时代民俗文化的反应,鲁迅先生能够通过一个具备时代特色的人物,将当下的民俗文化反应出来,在人物塑造的过程中融入民俗文化,加深读者对民俗文化的深刻理解。


  四、结语


  中国当代文化作品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将民俗文化融入到文学创作当中,不仅仅是简单集合各种民俗意象,还能将其中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层次的反应出来。民俗文化是一种文化理念与文化艺术,更是民俗心理特征的反应。现代文学当中的民俗意识,能够将简单的意象集合,向着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转变。站在民俗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将民俗的深刻内涵反映到文学作品当中,展现出民俗的文化意义。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