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物理课堂教学研究
来源:UC论文网2021-03-27 08:42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与物理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息息相关。本文将以物理课堂中的“大气压强”为例,阐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3-007-002...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与物理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息息相关。本文将以物理课堂中的“大气压强”为例,阐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3-007-002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也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基本内容。“生活即教育”是看作对教育本质的一种诠释、“社会即学校”是教育的涵盖范围、“教学做合一”是教育的方法,三者紧密相关、相辅相成。
1.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因此,可以说生活即教育。”生活不能离开教育,教育不能离开生活。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生活对于教育产生的影响,换句话说,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往往会启发教育,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教育,往往使学生更能理解教育的内容和作用。以情景引入是物理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我们提倡情景引入,更能引起学生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感。生活、物理、社会三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处处有物理,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发现一些神奇的物理现象,更有助于学生拉近个人与学科之间的距离感,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总而言之,生活和教育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它们既相互渗透,又不可分割。
2.社会即学校
学校就是社会,社会即学校。虽然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都远远多于在外面的时间,但是教育本身不仅仅是在学校里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品德、良好的习惯,以及以后在社会中的生存技能。教育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社会属性,所以在学校就要为将来学生社会化而服务,为培养学校的人才而服务。物理学习可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将来成为高科技应用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生活和教育是一体的,即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社会是生活的场所,社会也是教育的场所。所以,社会本身就是一個大学校。教育是借助学校教育的形式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的整体教育,是“活”的教育。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是陶行知在批判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传统教育的弊端,不断提出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其主要含义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和学都是以做为中心。教学做三合一,主要意思就是要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更是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书本上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热点及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就是日常教学完全可以多做实验,进行实验创新,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掌握知识与能力的应用,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学的灵魂就是实验操作,所以在与书本理论知识相契合的情况下,一定要经常做实验。总之,陶行知的教育论是建立在“实践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离开了“做”这个中心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就无从掌握知识,只能靠死教、死学知道一些没有什么用的知识。
二、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物理课堂教学研究
1.生活即教育——生活小制作激发学生兴趣
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概念,因此要多做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实验的选择也有一定的技巧,我们可以尽量选择一些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就“大气压强”这节课来说,我是这样引入的:
教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这句话的下一句是什么?
学生:水往低处流。
教师:水一定往低处流吗?
接下来开始我的演示实验,实验现象:水往上流。这是为什么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实验器材:烧杯、吸管、玻璃缸、矿泉水瓶、带颜色的水
【设计意图】:八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很集中,因此在课堂伊始,我采用做实验的方式,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同学疑惑不解时,我会提示学生大气压强是否存在,从而导入课题。
我认为这样引入的优点是:传统思想是“水往低处流”,我的第一个引入实验与传统观念不符合,打破了学生的固有认知,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水会往高处流呢?从而在一节课的开始引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引入了大气压的概念之后,我紧接着又设计了两个非常容易操作的实验:
(1)“塑料瓶”变瘪了实验
实验器材:塑料瓶、热水
(2)“纸杯覆水”实验
实验器材:玻璃杯、水、硬纸片
以上这些器材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器材,体现了物理学习的生活化。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总是有很多的习题课,这是应试教育下所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将习题与生活相结合,避免习题教学的枯燥无聊。
习题教学生活化这种模式,可以使课堂氛围出现新的变化,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学习方式告别传统意义上的“你说我听”,而是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体,使这节课成为了具有生命的课堂。例如:
下列图例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A.书包带较宽B.热气球升空C.水坝下部较宽D.吸管吸饮料
这个题目中,吸管吸饮料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那什么时候吸管不能吸饮料呢?我们可以制作两个一模一样的瓶子,一个端口密封,一个不密封,在讲到这个题目时,请学生来吸饮料,这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这部分内容知识点也能够掌握。与此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让习题课不再那么枯燥无聊。
2.社会即学校——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更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应对未来进入社會后的生活。在物理课堂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小器材、小道具,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目标。生活中有许多的小物件都是大气压强的应用,例如:把带有吸盘的塑料挂钩挂在墙上,就可以用他挂东西;抽水机能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挤出钢笔管中的空气,松手后墨水进入笔管中;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烂;注射器吸取液体;吸管吸饮料。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器材,与学生一起开拓创新,进行一些趣味创造。科学就是需要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发现新的东西,学生如果都能将所学知识应用起来,进行相关的发明创造,那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之处。对于这节内容而言,可以布置一个小制作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家长一起找道具,一起制作完成。这样,可以将学校与社会、家庭打成一片,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这堵高墙,让教育不再束缚在学校内,不再是学校内的事情,而是在家庭中、在社会中。
3.教学做合一
一节良好的物理课应该包含三个部分:“做”“学”“教”,先做,后学,再教。所以“大气压强这一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做”上,从课堂引入到课堂实践,最后课堂拓展,在整个过程中,都没有离开课堂实验,让学生先做实验,然后了解为什么这样做,原理是什么,最后教学生回归课本。
展示PPT:吸管吸饮料图片
教师:吸管为什么能吸饮料?原理是什么?我们先做一个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缸、蜡烛、带颜色的水、打火机、烧瓶
实验现象:将蜡烛点燃,往水槽中加水,盖上烧瓶,等蜡烛熄灭后,水槽中的水会进入烧瓶中。
【设计意图】:吸管吸饮料是生活中常见的行为之一,那么这是什么原理呢?可以准备一个饮料瓶,封闭端口,让学生吸不出来,然后再进行这个实验,最后让学生总结吸管吸饮料的原理。
展示PPT:趣味实验,模拟肺的呼吸功能
4.趣味实验:感受大气压、模拟肺的呼吸功能
实验器材:两个脉动瓶自制、气球、胶带
实验操作:塑料瓶吹气球实验模拟肺的呼吸功能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设计,使课堂更加完整紧凑,把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例拿出来让学生思考,既加深了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又能升华课堂,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达到本节课的高潮。
【设计优点】: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并且能直观感受大气压大小,有趣、简单、易于操作、做到了可视化、有效化。改进:从气球的另一端吸气,气球会鼓起,能够模拟肺的呼吸动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了解到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还能够加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能够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不断学习创新的良好品质。让物理学习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对物理课堂进行了创新。
教学做合一的意义:1.让学生通过实践体会物理学习,喜欢物理学习;2.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学然后知困”的认知,强化学习动机;3.使学生明白物理学习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以“行”代“知”,以“做”引“学”,以“实”驭“理”的科学认知,新的学习逻辑,实现“知行统合”“理实一体”“学做合一”的融合与超越。
三、总结
陶行知是创立生活教育理论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对国际影响最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遗产。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能加强学生的价值观感悟。作为物理教师,更应当发挥物理课堂独有的价值观培养作用,最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核心素养,通过课堂认真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出充足的准备工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努力奋斗,为将来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