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传统文化论文 > 正文

把握传统文化要素,实施传统文化教学

来源:UC论文网2021-06-01 08:47

摘要:

  【摘要】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传统文化,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对学生今后的文学素养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1-0128-02  GraspingtheEleme...

  【摘要】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传统文化,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对学生今后的文学素养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1-0128-02


  GraspingtheElementsofTraditionalCultureandCarryingOuttheTeachingofTraditionalCulture


  (KangchengPrimarySchool,XiamenCity,JimeiDistrict,FujianProvince,China)GAOJiangyue


  【Abstract】Ourcountry’sexcellenttraditionalcultureisthesoulofthenation.Teachersgraspingtraditionalcultureinteachingandpassingontraditionalculturetostudentsareofgreatsignificancetothedevelopmentofstudents’literaryliteracyinthefuture.Inthisarticle,theauthorwilltakethetraditionalculturalelementsinthesixthgradeChinesetextbooksasanentrypointtointroduceindetailthestrategiesforimplementingtraditionalculturalteaching.


  【Keywords】PrimaryschoolChinese;Teachingmaterials;Traditionalculture;Teachingstrategies


  《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地规定,语文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汲取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此规定,驱动着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挖掘传统文化要素,渗透传统文化。教材是教师备课、教学的第一手资料。2017年,部编版语文教材开始应用,该套教材,将传统文化入教材作为基本理念,大力渗透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渗透在阅读文、习题等方面,实现了传统文化内容的丰富。本文将以六年级语文教材为例,分析其中的传统文化要素,介绍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


  一、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


  纵观六年级语文教材的编排,我们可以看到,这册教材对传统文化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阅读篇章,阅读链接、日积月累等模块。而且,所展现的传统文化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民风民俗”为单元话题,为我们呈现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和《古诗三首》,主次分明地为我们介绍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民风民俗。再如,传统艺术。《伯牙绝琴》展现的是知音文化,《学弈》展现的是琴棋书画文化。还比如,革命文化。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以“革命岁月”为话题,呈现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和《灯光》这四篇文章,引导学生体验革命岁月,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


  此外,该套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也展现了传统文化教学要求。比如,六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语文要素是:艺术之美,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艺术是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所以,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深入地挖掘艺术因素,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小学语文阅读中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传统文化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所以,笔者在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时候,会立足不同的传统文化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显性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1.诵读经典,感知传统文化


  诵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我国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诵读,其实就是在炼心,便于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文本内涵中,实现深层次阅读,与作者进行情感共鸣。部编版教材中的显性传统文化数量较多,一般以古诗词为主。古诗词,是诗人利用凝练的语言对人生的高度概括,常常会应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通过诵读古诗词,学生不仅可以自然而然地储备语料,积累语言表达方式,还可以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所以,笔者在组织《古诗三首》教学的时候,将诵读古诗词的权利还给学生,仿照《经典永流传》这个节目,引导学生吟唱诗歌。吟唱是抒情的表达方式,在美妙的曲调驱动下,学生会深入到诗词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然后带有情感地吟唱出来,不仅可以实现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受到古诗词中情感美的熏陶。


  2.创设情境,感受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较为抽象的,是以具体的事物或场景为依托的。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发达,且生活经验有限,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很难透过语言文字感知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甚至将传统文化内容当作学习语文的负担,影响传统文化教学效果。为解决此问题,需要教师围绕传统文化内容,创设多样的情境,将情境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使学生通过体验情境,自主地感受传统文化,切实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隐性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隐性传统文化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尽管数量不如显性传统文化多,但仍需要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应用多样的策略实施教学。


  1.导入背景,体悟传统文化


  隐性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呈现形式是极为隐性的,是难以为学生感知的。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本,大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生活在当下的学生,由于缺乏生活体验和生活经验,难以理解文本内容。为解决此问题,需要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以文本的创作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地挖掘文本背景,向学生讲述文本背景内容,使学生站在特定的时期,体悟文字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实现传统文化熏陶。


  以《七律·长征》为例,这是一篇革命体裁诗歌。在经历了长期阅读和生活的过程中,六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对革命历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他们的认知仍不够全面,影响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限制了对革命文化的感知。为了解决此问题,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笔者设计了前置性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多样的渠道,搜集《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以及相关的影视作品。大量的信息,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也回到了那个年代,受到心灵上的冲击。之后,学生可以带着积极情感走进课堂,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从心底油然生出敬佩之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爱国精神。


  2.搭建支架,理解传统文化


  显性传统文化是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活动直接展现出来的,是很容易被学生感知的。而隐性文化,是需要学生切身经历,才能有所体验。学生是理解传统文化的主体,在实施阅读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师直接将挖掘到的隐性传统文化讲述给学生,很容易加重学生的理解负担,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排斥。所以,在阅读课堂上实施隐性传统文化教学,需要教师立足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搭建学习支架,驱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地体验、理解传统文化,发展审美认知和思想品德。


  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五壮士身上的美好精神和品质,是隐性的传统文化。这节阅读课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感知五壮士身上的美好品质。作者在书写文章的时候,将美好的品质渗透到具体的人物事迹和场景上,这是需要学生自主体验的。因此,笔者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搭建课本剧支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形式,扮演五壮士角色,将当时紧张的对战氛围生动地演绎出来。随着动作、语言等表现的进行,学生自然地进入了具体的场景中,仿佛自己就是五壮士一般,切身地受到五壮士身上美好品质熏陶。而且在角色支架的驱动下,学生还可以自主地将五壮士作为学习榜样,约束自身行为,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发挥育人功能,以教材中现成的传统文化要素为要点,应用多样的策略,将显性传统文化和隐性传统文化展现出来,使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中,丰富传统文化储备,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潜移默化地发展文化品质。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