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浅析中国书法

来源:UC论文网2015-11-02 20:47

摘要: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意蕴深远。本论文在大量阅读、整理、分析相关书籍和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书法美之体现以及鉴赏方法。 【关键词】中国书法;鉴赏;艺术美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意蕴深远。本论文在大量阅读、整理、分析相关书籍和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书法美之体现以及鉴赏方法。
  【关键词】中国书法;鉴赏;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5-0030-1.5
  一、书法之美体现之一:线条
  纵观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由一个个汉字组合而成,而每一个汉字又都是由点和线组合而成。由此可见,书法品质的优劣与线条质地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有相当一部分人就简单的认为书法艺术就只是线条艺术。这种看法未免有些以偏概全,但考虑到线条在书法中极为重要的地位来看,则无可厚非。然而,能称得上质地好的线条,须得具备以下因素:胜骨力、富灵动、有节奏。骨力就是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力量感。所谓的立体感,是书法创作者利用笔和宣纸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种特定的线条形态,能够使欣赏者感到一种“站立”的汉字,而非“平躺”的,从而实现一种在二维之中出现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线条的力量感彰显的是一种含而不露的勃勃生命力,它是书法创作者以自身书法造诣,于笔墨流动之中赋予线条以动感。力量感体现出了线条的勃勃生命力和奕奕神采,是书法创作中比较难突破的一道环节。纵观历史上以力感强取胜的人也不在少数,其中最为杰出的当属王羲之和颜真卿。例如称王羲之的书法为“力屈万夫”,喻颜真卿书法为“点如坠石,画如夏云。”而灵动的表现在于讲究书法的活脱自然、空灵深远、变化繁复与生机盎然;节奏体现的则是种似载歌载舞般的旋律感,它产生于运动的线条所呈现出的快慢、轻重等各种形态的交相辉映之中。
  二、书法之美表现之二:结体
  狭义地说书法的生命力决定权在于线条,那么结体则给予它姿态。谈结体,就要将其放在形式美的范畴里来谈。所谓的形式美是以平衡对称、多样统一、对比照应作为评价标准。基于此,按常理来说,结体应该具有平直方正、匀称整齐、参差错落、统一和谐等。但是,假若在书法创作中,囿于上面的条条框框和思维定势,造成字型和章法千篇一律,平直相仿,整齐划一,那就算不上是书法,更不要说称得上是艺术了。因此,须得在遵循形势相随相生和对立辩证统一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艺术水准和更好的视觉效果,于平直方正之中求险绝还生,于参差错落之中求跌宕起伏,于均匀对称之中求张弛有度。正像明人著名书法鉴赏家项穆所说:“字无定形,将书审势,权谋妙算,务在万全。”
  三、书法之美表现之三:水墨
  笔墨造就了线条之美。笔意墨象使得中国书法达到了一种以形表象达意之境。书法借助笔的走势、笔的练意、水墨用法和心灵性情一起构成一种于时空交错拓展的迹化。笔意墨象流露出的美是书法家将情感才思倾注于线条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书法家独特个性的符号意象,进而实现一种情感哲思与外在线条之物象的统一。这种统一并不是简单的将心中之意象和物象的拼凑组合上,而是内心之意外化的过程,即是用流动的线条来表心中所想,换句话说,内心之意是经线条作为媒介,给物化了的意象,或者也可以说是内心意象的物化是物态化了的一种书法体验。笔意墨象的功用,成功的使得书法线条实现了空间因时间的推移而显现,时间因空间的存在而流动。而正是因为这种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得以实现才使得点线组合、结体整合和章法布局呈现出变化多端和审美意境及趣味,进而使得书法不再只是单纯的字形和字体,而是成为具备有骨、有血、有肉、刚柔并济、有灵魂的生命意象。笔墨的默契,使得书法的魂灵孕育于笔势之下,显露在墨法之中。墨法最重要的是在于富有变化生动。“浓欲其活,淡欲其华,”于万千变化,云雾缭绕之中,彰显书法艺术变幻莫测的神秘、曲径通幽的意境和绵长悠远的韵律。但是,如今许多的书法家并没有看重水墨的运用,往往表现出一黑到底,缺少变化,使作品失去了本该有的意味和情调。虽然从古至今都在讲究,墨有五色之分(浓、淡、枯、润、焦),虽说都是自墨黑中提炼而出,而不似如今的红、蓝、绿、等色彩那么鲜明,但也存在色调色质的差异。也就是因为此,在一个色系中衍生出种类众多、层次不同的色调,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特有的艺术特点,但同时它也是书法创作中的比较难突破的困难点之一。因此,只有精于墨法的变化,才能有上乘的书法作品出现。虽然人们常说,墨淡了便会伤其神色,墨浓了即会滞其笔意。然而,总会有人敢第一个吃螃蟹明朝书法大家董其昌就是第一个大行淡墨之道的人,在用墨上他的作品被评价为“自成一格。”到了清朝,出现了以浓墨见长的刘墉、通于淡墨的王文治。除淡墨鲜有人愿意尝试之外,在明朝以前,湿墨也被很多书法家立为“禁区”。但是有立便有破,清人王铎就破除了这个“禁”,把湿墨挥洒得酣畅淋漓,恰到好处,颇受好评。从视觉效果上来看,厚实浓重、素朴实在之貌见于浓墨;苍劲有力、阳刚遒劲之美显于渴墨;清新自然、优雅俊逸、隽永青秀之势则露于淡墨;而湿墨给人一种云里看花、空寂灵动深不可测之感。水墨相融,相浸,共同谱写出的是一首绝美的诗,那润的、淡的、枯的笔调,勾勒出了一幅幅唯美的画面:含露娇羞的朝花,拂叶撩人的秋风,千年遒劲的老藤,带给欣赏者的是如诗般的享受。
  四、书法之美表现之四:气韵
  所谓的气韵和意境皆是在标志艺术本体的范畴之内的。在美学的研究领域内“气”具有三种含义:首先,“气”代表的是艺术的本源,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大化流行,那是代表着勃勃生机的宇宙生命力;其次,“气”它代表着艺术家们的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以及创造力的存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指审美主体的气韵;最后,“气”代表着艺术本身极具生命的表现,主要指作品透漏出的内在的生命气息。书家的气韵与自然的灵韵相互感受相互贯通,最终将这气韵凝结在挥毫的意境之中,成为我们看到的大家之作。因王羲之说过:“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者贵,万古能名。阳气名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把笔抵锋,肇乎本性。”接下来我们再从美学的意义上谈谈“韵”,“韵”是描绘人物神态风度最早的词汇,随着发展才逐渐延伸到书画诗词当中去的,最后被奉为写意艺术流派的艺术家们所要达到的理想化境界。当在书法中谈及韵时,行家则认为那不仅仅代表着线条之美而更应该是一种精神意态。在中国的书法中线条则最被看重,在众多书家中有一位伟大的书家却背道而驰,他追求的则是将线条忘记,这样才能得以解放,从而将书家内心的悲伤喜悦愤怒哀愁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从而才能更好地表现书家脑海中有意识和无意识抑或是秩序或失序的所有情感。书法的气韵,一般情况都书发作者主观的审美体验,有浑然天成的抑或简练缜密的,有些是曲径通幽意味深长笼罩着浓浓的艺术氛围。有气韵融于书法之中即达到巧夺天工的合一境界了。
  所谓气韵那自然气与韵是不可分开而谈的了,如果说气是韵的本体,那么韵则是气的表征。想要做成融有气韵的佳作可不单单是写字那么简单的事情而重要的是写心。想要表现气韵要在于它的神,形则是神的依托,用其行来充分体现意境之所在,气韵则呼之而出。书画中的线条则是承载气韵的关键所在,神韵的体现并不是我们单单用五官感受到的表象,而是要发掘到其内部。气韵要渗透到在内心,只用书法的规度格法来体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评论一幅书法作品的精妙之处,不仅要看笔法线条是否精湛,更要体会作品整体是否体现出意境之美之深远。在优秀的书法作品的意境之中透漏着书家自我的本真性格情趣。书法作品所呈现的气韵是否生动感人,是与作者笔法的精炼﹑用墨的技巧以及作者内心的灵感和本真的性情有着莫大的关系,也只有这四点齐备了,才能造就出有着丰富内涵和勃勃生命力的完整作品,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是富含气韵和意境之美的,只有这样的作品才会显现出卓约不凡的气象。纵观书画世界,能体现书法登峰造极的境界的不止要有气韵,更加严格深刻的讲,更多的书法家更看重对其所能体现的意境的营造上。细品书法佳作其意境犹如深谷幽兰令人回味无穷,这样的书法便是有了出于法度的魅力。
  能成为真正卓尔不凡的书法作品在于线条的张力给整幅作品所带来的独具一格的审美气度。每一笔画的章法结构都匠心独运,使整幅作品充盈饱满有收有放富于动感,因而也成就了艺术追求中的最高境界。于淋漓酣畅的墨色变换之中流露书法意境的深远,于流利的笔势动态之中彰显恣肆的真我性情。而那种不顾书法线条之美而偏偏要与绘画相一致的做法,是与书法本身的特性背道而驰的;同样单单只想着创新,一味偏执的修饰线条而导致最终的作品失去了原汁原味的美感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书法作品是用其形表达哀乐,用其意境彰显性情,这是书法的艺术规律,倘若违背,书法的意境更是难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陈池,书法对中国画的作用及其教学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5).
  [2]李勇.书法是自然的形成[J].书法世界,2004(10).
  【作者简介】王潇潇: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9级书法系,研究方向:书法篆刻。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