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教育管理论文 > 正文

共青团领导的马克思主义理念教育

来源:UC论文网2015-11-03 18:21

摘要: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注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党的建设的显著特点和传统优势。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教育已经成为执政党开展思想理论教育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注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党的建设的显著特点和传统优势。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教育已经成为执政党开展思想理论教育的核心内容。时下,这种教育己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并逐渐形成可供学习的路径依赖。但是回归学理的探讨,虽然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论著不断增多,但是聚焦于共青团干部这一特殊群体则显得不足。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了先锋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共青团干部发挥着中坚力量的作用。从2009年始,本人有计划走访了部分共青团机关单位,访谈了一批共青团干部,为选题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因此,结合本人工作实际,本文将目光投向共青团干部,通过共青团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状及实证相关资料的研读和分析,试图建构实施理论教育的路径。

      (二)选题的意义
    将共青团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有利于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而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要在实践中体现和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要在实践中推进,共青团干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共青团干部在自身实践过程中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也不断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新鲜的材料,积累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共青团干部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传播、创造和具体实践的主体,又是中国化理论传播对象,这样对共青团干部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于进一步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和推广,把深邃的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形象的生活逻辑,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向生动的社会实践,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通信仰、人民大众普遍认同的指导实践的思想武器。共青团干部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和助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重点关注对象,共青团干部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过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共青团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可以加深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认知和运用能力,从而推动大众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则是马克思主义内容、形式、话语体系时代化的总和。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同时代特征、时代主题和日新月异的内外实践有机结合,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共青团干部作为青年群体,是时代的新生力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化的有生力量和优势主体,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实现发展,以时代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2、有利于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国家一社会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是以阶级意识形态的方式出现,因此通过广大共青团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把握理论本身从而不断凸显理论的价值性,不断彰显意识形态指导作用。但是从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实际指导作用上看,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共青团干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巩固意识形态的地位。一方面必须消解共青团干部对意识形态的错误认识。对于国家来说,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地位,必须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灌输到各个阶层,这也是事关政权的根本大计,但对共青团干部而言,意识形态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较为抽象、甚至枯燥,而且与现实利益的追求不具有同步性和可预期性,从而削弱了个体自主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种矛盾导致国家与社会和个人之间出现了“冷一热”的冲突,要力图有效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共青团干部群体中的影响力和指导力,必须提高理论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另一方面,从意识形态教育的历程中可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意识形态发展走的是一条“泛意识形态一淡化意识形态一去意识形态”的发展路径。解放初期为了巩固政权,意识形态被提到极端重要的地位。整个国家一社会都被纳入教育的对象之中,成为全民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历史,形成意识形态“直达”到社会主义各个角落,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觉悟与修养亦高。但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高潮的到来,整个社会“方向标”出现新转向,由极端重视意识形态转变到极端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了意识形态的教育,至新世纪,这种淡化意识形态的状况不断扩大化和严重化,形成一定程度上去意识形态的状况,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一定区域成为形式上的信仰,这种意识形态输入不断处于困境,使得马克思主义教育更是迫在眉睫。而共青团干部作为这一意识形态灌输的重要客体,更需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3、有利于不断提高共青团干部的综合素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也是思想政治素质中的灵魂。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就难以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中的成员,更无法承担执政使命。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各级领导干部汲取理论营养的丰富源泉,也是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立场、方法和观点,是衡量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根本指标。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共青团干部就无法确保在立场上坚定、理论上自觉、政治上成熟,就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潮和消极情绪的影响,也容易被各种私心杂念所影响,甚至经受不住各种糖衣炮弹的攻击,思想上变得庸俗,甚至从政治上变质。可以说,以理论上的成熟促进共青团干部在政治上的坚定、在党性上的纯洁、在思想上的先进,在能力上的提升是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上的重要目标,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而结合当前党执政理国的新要求新任务来看,共青团干部要承担起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重任,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关键的是要在接受理论教育中学以立德、学以明志、学以增知,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
   
 二、研究综述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研究
    1、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现状
    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先驱杨贤江于1927-1928年期间,编著了我国首部马克思主义教育著作《教育史ABC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世界教育历史,开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史研究的先河。同时代的艾思奇、李达和胡绳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更在中国掀起了一场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运动。艾思奇成功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教育,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教条和生涩中解放出来,化抽象为具体,真正使“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上实现了学术性、现实性与通俗性的高度统一,迈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向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的一大步。①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冷落,并产生深刻的社会影响。一部分人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致出现严重的信仰危机,领导干部缺乏政治鉴别力和科学判断力,出现“理想荒漠”。②究其原因,在于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材对现代西方思潮仍然在延续着简单拒斥和否弃之态度,对自身的教条化和对外的封闭化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魅力及其对现实的有效指导。③倪志安,王永崇(2012)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存在着几个堕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问题的辩证性理解,提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实践仍仅仅作为一种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二是实践第一问题,传统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理论困境的方法论根源,不是强调实践第一的问题,而是怎样理解实践第一的问题;不是脱离实践理解认识的问题,而是不从实践理解认识的问题,即不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理解实践第一。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维逻辑问题,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其思维的逻辑很难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思维逻辑。④这些问题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着不少的困难。
    2、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路径探索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路径探索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域,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获取不同的方法论。比如,胡子克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管理、效果评估、队伍建设等几方面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般规律,从规律层面上回答怎样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⑤“思想政治教育者所从事工作本身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即人文精神)去教育人、培养人、造就人。这种真精神就是马克思终生所为我们建构的“意义世界”。①刘芳、杨建义、潘玉腾等学者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特质,从教育内容、环境因素等多个层面提出理论教育的路径依赖。沈达明、柳俊杰等人从信仰教育角度,提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诉求,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证问题研究
    一直以来,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贯彻党的思想领导、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证研究角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重视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尤其是采用教育学、心理学中的访谈法等,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力图揭示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研究中带有规律性的路径。应当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针对共青团千部的明显较弱,更多的只是共性上的表述,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缺乏实证基础上的针对性研究,因此成为该领域的研究也成为函待加强、深化的开放性题域。

    (二)共青团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1、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中国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通过自己切身的经验感受,体会到我国社会激烈而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复杂多变的形式和矛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给我国带来了全新的发展体验,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能否在转换的浪潮中经受考验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时代重任。承担起这一重担,不仅需要非凡的魄力,更需要理论的指导,只有正确的理论才能指导我们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我们探索、研究、解决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问题的科学理论。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加强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尤其是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是因为我们能不能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能不能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能否建设一支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干部在理论上和政治上的成熟,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有利于在形式多变的乱像中看清事物的本质,从理论的高度观察问题并做出科学的决策。
    当前,关于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主要观点包括:一是加强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需要。二是加强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提高干部自身政治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需要。三是加强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规避政治方向迷失和科学决策的需要。其次,很大一部分研究集中于当前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观点包括:一是当前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缺乏适应性与与时俱进。理论教育要立足于客观现实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必须将理论不断的更新以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二是理论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过于陈旧,不能激发干部的兴趣和热情。过多的采用理论说教而忽视了科技的应用。当然,有针对问题的研究,就必然带动了关于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和原则的研究。当前的研究主要主张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研究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指南,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其自身的理论宝库也不断增添着新的思想观点和实践经验。因此在对干部进行理论教育时,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以致用,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和立足点。另外对干部的理论教育要正确处理好正面教育和启发自学的关系。正面教育原则即灌输原则,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启发自学则主要是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学习的自觉性。
    2、共青团干部理论教育问题研究
    共青团干部是干部队伍中最年轻、最活跃、最有朝气、最具创造精神的一支重要力量,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但当前理论界对于共青团干部的理论教育问题,研究相对薄弱。主要体现在关于共青团干部理论教育问题的研究论文相对较少。目前学界对共青团干部的理论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共青团干部理论教育的必要性研究。共青团干部的理论教育问题得到了几代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知识水平,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的支持和辅助党的工作。共青团干部只有不断学习,加强理论教育,才能带领共青团组织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第二,加强共青团干部教育的途径。目前学者普遍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一是构建学习教育机制,着重加强政治理论修养,培养学用一致的优良学风;二是构建培养管理机制,积极搭建育人舞台,着重加强共青团干部培养工作,创新干部管理机制;三是构建人才选用机制;四是构建作风养成机制;五是构建作用发挥机制;六是构建激励保障机制。在如何提高共青团干部素质方面,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要更新观念,加强领导。二是要全面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三是要把培训放在提高共青团干部素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

    3、共青团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加强共青团干部的教育包括了方方面面,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科学文化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知识教育等等。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各类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所谓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指不断加强共青团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际工作。中国社会在飞速的发展,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层出不穷,要应对复杂的形势就需要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工作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政治觉悟与政治创新,因此,共青团干部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正如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提出,共青团干部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三个代表”要求,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党,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胡锦涛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中也倡导各级团干部首先要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上狠下功夫,并把学习理论同改造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同加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为政治上的成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共青团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意义重大,但当前文献中对共青团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较少,多集中于对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思想教育的剖析与思考。正是基于研究相对薄弱的现状以及共青团干部在党的干部队伍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研究主题,以共青团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研究对象,探讨共青团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相关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问题研究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
    一是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提、内涵、途径、经验和规律等基本要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蕴的“四化”关系研究: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国际化、整体化、大众化、现代化的关系;特色研究:包括文本、学科建设、代表人物等;
    二是研究的焦点。近年来,相关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以下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关系研究。当然,近年来,也加强了“它山之石”的研究,即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国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三是研究的特点。首先全方位,多学科共进、融合、交叉的特征凸显,涉及学科领域广泛,视角与方法多样化;时向维度也日益成为研究的方法论。其次多层次,一方面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宏观、中观、微观等方面“痕迹”清晰的研究;另一方面则从界限模糊视角研读。再次宽领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都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涉足”研究的领域,且融合特质日益明显,出现了三维透视的研究态势。第四是雄思辨,哲学反思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另一特点,从本真角度“破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密码’,,形而上地归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辩证地推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趋势,成为一种研究取向。
    四是研究的盲点。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信仰研究不足,特别是对信仰的路径依赖研究不足;对儒家文化、欧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相通的思索尚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式仍需探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下乡”剖析力度不够,己有的研究更多只从面上剖析,渗透到具体路径上的论述则较少。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
  学者们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研究和探讨。首先,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大众化意味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通俗化和民族化。①二是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特指和泛指两种含义。②其次,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性。有学者指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③也有学者认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的需要,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同时还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④第三,主要涉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研究,比较普遍的观点是:认为应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核心内容。⑤有的学者还进一步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过程中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点内容。①而且应该把科学发展观②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作为重点内容。③第四,研究还涉及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有学者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应该包括五个环节。④还有学者指出,要从中国国情民情的实际情况出发去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要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性。⑤第五,学者们还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进行较多总结,概括如下:一是以理论创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二是以理论通俗化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三是以理论成果的转化增进大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四是以典型示范引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向;五是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不断增强针对性;六是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不断增强吸引力;七是改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风,不断增强亲和力;八是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手段,不断增强渗透力。⑥另外,学者还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意义⑦、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条件和原则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⑨。
 

第一章共青团干部马克思主义理..............................15

第一节共青团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15
一、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马克思............................15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共青团........................21
第二节共青团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25
一、理论教育是坚定共青团干部中国特........................25
二、理论教育是保持共青团干部先进性和....................... 27
三、理论教育是提升共青团干部队伍整...............................29
第二章共青团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33
第一节共青团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33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共青团干部...................33
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共青团..............................38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共青团干部马克...................41
第二节共青团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45
—、党正确把握共青团干部马克思主.......................45
二、党建构多元的共青团干部马......................49
三、党积累有效的共青团干...............................51
第三章共青团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55
第一节共青团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55
一、经济全球化对共青团干部马克思主...............................55
二、市场经济发展对共青团干部马克思主........................ 57
三、网络信息化对共青团干部马克...........................59
第二节共青团干部马克思主义理.............................61
一、共青团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61
二、共青团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70
第四章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塑造学习........................77
.........................................................

结语
    聚焦于共青团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似乎寻找到了一条可供实践的实施路径,在实践中是否无需修正便可一劳永逸了,实际上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误解,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错解,是极端有害的,因为在中国,共青团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一个永不终结的话题。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特性决定了话题永不终结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轨迹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成于19世纪中叶,至今已有160多年,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丝毫没有被弱化,被边缘化,不仅现时代在世界的理论舞台上焕发生机与活力,而且不断地从世界化走向民族化具体化。特别是在社会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地被中国化,形成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里,马克思主义同样是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越南的胡志明思想,古巴的何塞·马蒂思想、卡斯特罗思想,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尼泊尔毛主义等,这一切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旺盛的生命力。甚至在资本主义国家,全球性金融危机让世界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价值,这正如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李建平教授所指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分析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最好理论武器。可见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本没有过时,而且能够与时俱进地解读国际社会的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因此理论的与时俱进性决定教育的与时俱进,不能满足于或停留在历史的某一结点上而畏蕙不前。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历史任务的长期性决定话题的永不终结性。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历史任务,这一历史任务也是永不终结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这样中国化的历史便无法停止脚步;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不断增量的过程,是具体理论大众化的过程,更是动态发展大众化的过程,是不断从小众走向大众,去精英化进程,这种特性决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永不终结性;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本身所彰显的便是暗合与时俱进的特性,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历史使命使得共青团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为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时代诉求,这必将是永不终结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列宁选集[M].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江泽民?江泽民文选[M]?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la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7-2.
[10]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峡,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