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教育管理论文 > 正文

自我教育的含义及其在可发展的作用

来源:UC论文网2015-11-03 18:30

摘要:

一、关于终身自我教育的含义 教育通常被认为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外部影响。由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构成。自我教育则属于终身教育,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主动对自己的一种持续教

一、关于终身自我教育的含义

“教育”通常被认为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外部影响。由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构成。自我教育则属于终身教育,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主动对自己的一种持续教育。它是个体把自身作为教育对象,按照社会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发挥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求教,使自己成长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种活动不仅存在于教育过程之中,也存在于教育过程之外;不仅表现在受教育者———学生身上,也表在教育者———教师身上,不仅发生在学校,也发生在社会、家庭之中。自我教育可能以自己整个身心为对象;也可能仅仅以增进自己身心的某一方面如智力、体力、道德品质或知识为目的;还可能指向更具体的身心要素,如态度、情感、意志、鉴赏力或记忆力等。需要指出的是,自我教育不是可有可无或仅是他人教育的辅助,恰恰相反,二者在教育大系统中所处的地位是一样的。但长期以来,人们没有这样去认识自我教育,在实践上不自觉地把自我教育变成了他人教育的附庸,扭曲了自我教育,从而导致了实践上的弯路和失误,影响了教育的整体效果。在当前,突出自我教育,把教育重心放到自我教育上来,是经济发展现实的需要,更是可持续发展长远利益的需要。终身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应贯穿于一个人的终身。学龄前的儿童教育,大学后的继续教育,退休后的老年教育,闲暇教育等都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教育不能一次完成,而应该反复进行,即使是大学毕业的学生,从事工作后,仍应该接受再教育,不断进行知识和观念的更新。我国的“活到老,学到老”的哲学思想,以及“从生到死坚持自我教育”的主张都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终身教育打破了过去那种将教育世界与劳动世界分割的壁垒,按照“学习—劳动—再学习—再劳动……”的模式不断回归,交替进行,循环不息。现行的限制时间与空间的教育方式必须改革,学校教育不能看成教育的终点,而应视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二、终身自我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一)终身自我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
人力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力资源的供给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而且质量越高,支撑力就越大。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质量却是无限的,人力资源的质量是可以通过潜力开发挖掘的。实践证明,人的大脑神经细胞,在25岁以后,仍具有不断再生的能力。人的思维器官的结构,对于信息的接受、加工具有无限的潜能,没有饱和的顶点,由此说明人在一生中不断学习,接受教育,是可能的。然而人们往往重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略了人力资源———这一比自然资源更加宝贵的资源的开发。事实上,只要稍一留心,就会发现,像日本德国、亚洲四小龙等虽土地狭小,资源缺乏,却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在二战后的废墟上由劳动密集发展到资本技术密集,进而走向知识信息密集型产业,归根到底是因为它们迅速而有效地采取了教育改革与人力资源开发,这是他们经济腾飞的深层动力。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珍贵、潜力最大的资源,这对于占世界人口近20%的中国来说,人力资源潜力之大是世界任何国家无法相比的。然而这一优势潜力在我国由于缺乏挖掘,反而成了经济发展的严重包袱。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如果人的“消费”特性占优势,那么人越多,社会负担就越重,过多的人口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相反,若人的“生产”特性占上风,则人口越多,经济发展越快。如何增加人口“生产”特性份额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开发人力资源潜力问题,这一问题只有通过教育,即通过教育提高人口科学技术知识的含量来解决。开发人力资源的惟一途径是发展教育,推进终身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一些人眼中,这些毕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片面强调先抓经济增长,待有了一定积累后再发展教育。这种陈腐的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的观念,早已无法适应新科技革命的时代要求。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提出的教育问题,决非平常认为的狭义的学校教育,而是包括学龄前教育、职业教育、技术培训、成人教育等内容的终身自我教育。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囿于沿袭了几十年的传统模式,高等教育也严重滑坡,和生产实践相脱节。一个在学校上了十几年学的大学生,来到社会从事工作,与普通技术工人差别不大,90%的知识已经落后,需要重新学习。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除了掌握科技知识和职业生产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事业心、开拓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素质,这一社会人才需求只有通过终身自我教育才能实现。

(二)终身自我教育是促使人口素质由存量水平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手段
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主要取决于人口素质的转化。一定社会人口素质的存量是一定的。目前我国人口素质存量很小,并且多为来自学校仅有的那些“知识型存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口素质的知识存量显得极少。由于我国办学体制、教育方式、教育体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脱节,故使本来就少的知识存量的转化率变得十分低下。社会上,一方面是呼吁“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是“人才过剩”。高等教育专业不对口,用非所学,教育与社会需要脱节。中小学情况更为严重,由于以升学率为导向,学校教育以基础知识为目的,不考虑应用知识的传授,学生经过几年的学校学习,素质仍然偏低,所学知识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不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解决这一问题的惟一途径是推进“终身自我教育”的战略。实施这一战略可使各阶段、各类型的人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对知识劳动力的需求,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不断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如果12亿中国人都能自觉实施“终身自我教育”,都能根据社会需求进行终身自我教育,那么我们的国家必将人才倍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行各业都将以崭新的姿态出现,人口素质的转化率将成倍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蓬勃发展。

(三)有利于人口增长的控制
人口增长失控是导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根本原因。一般来讲,人们的文化素质与人口数量增长呈负相关。世界上,人口增长缓慢的国家基本上是教育普及程度较高的国家,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一般属于发展中国家。这一现象在我国表现也很突出,据历史材料表明,我国49岁以下育龄妇女中,受过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妇女与没受过教育的文盲相比分别少生0.93、1.66、2.33和2.8个孩子。在我国广大农村,由于人口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并长期受多子多福等封建愚昧思想的束缚,计划生育工作难以进行,人口自然增长率远远高于城市。一个农村妇女少则生2~3个孩子,多则生7~8个孩子,她如何能使孩子有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的体魄呢?又如何与城市一胎优生优育的孩子相比呢?由于文化水平低,对孩子只生不育,造成农村人口素质普遍较差的恶性循环。如果在广大农村开展终身自我教育,父母这一代就认识到计划生育的必要性,认识到过多的人口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就能够自觉地控制人口增长。另外,人口的初婚年龄也与人口素质密切相关,一般来讲,人口素质越高,结婚年龄越大,在我国如初婚年龄提前一年,就预示着本世纪内将有1000多万个婴儿提早出生,如果提前两年,就将多生2000多万个婴儿,这是一多么巨大的数字!所以,我们要大力宣传和实施“人口终身自我教育”战略,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水平,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孩子,优生孩子,具有重要意义。

(四)抑制可持续发展中的短期行为的发展
短期行为是指追求短期利益,而有损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它是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短期行为主要表现在资源浪费和资源透支、环境破坏和环境危害转嫁等方面。资源浪费行为来自对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和粗放型加工利用,以及高耗资源的生活方式。资源浪费削弱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资源透支行为表现在对有限的资源进行超强度的、大规模的掠夺方式开发,加速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速度,破坏可再生资源的再生功能。环境破坏行为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开采资源,改变自然面貌,排放污染物)而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从而降低了环境的资源供给能力,降低了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适宜性。环境破坏直接损坏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危害转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只顾自身利益而把所造成的环境危害转嫁给全社会,二是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把本地区造成的环境危害转嫁给其他地区。短期行为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它主要受当前经济利益动机的支配,而且基本上是在有意识状态下进行的。短期行为的产生、存在和强化与当地人口群体素质普遍较低息息相关。由于素质低,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清,社会责任感不强,往往受短期利益支配,而忽视了全社会的整体利益,甚至损害长远利益。实施“终身自我教育”战略,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短期行为问题的,从提高全社会、全民行为主体素质入手,彻底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认识,养成人们可持续发展的自觉意识,抑制短期行为,追求长远利益。

三、终身自我教育战略实施的途径

(一)变革教育观念
破除以往陈旧的传统观念,改变人们以往传统的单一的知识来源渠道,树立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观点,提倡教育要注重个性教育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教育改革要从学校教育范围扩充到社会全局和人的终身。

(二)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促使终身自我教育的实施
政府部门要花大力气推广“终身自我教育”,制订由学校教育向终身自我素质教育过渡的方案,制订《终身自我教育法》,把终身自我教育当作一项国家义务,并以法律形式规定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必须将一定数额的经费用于对本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政府这一行为在国际上已于60年代中期开始了,而我国在这方面仍有较大距离。终身自我教育之所以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就是因为它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保持较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柱,谁以它来指导和构建大教育体系,谁就会在未来取得主动权。因此,我国应尽快出台一些关于终身自我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条文,使终身自我教育在全国普遍展开。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促使终身自我教育的普及
世界各国实施终身自我教育的方式很多。如:回归教育、离职进修、岗位培训、学历深造、假日培训、业余自学、老年大学、旅游观光、信息交流、网络模式等。终身自我教育采取的各种方式使教育从纵的方面达到连贯性,横的方面达到一贯性,纵横交错,形成一个庞大的教育网络,使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人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各种类型的教育。总之,终身自我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和新的生活原理,它通过自我更新、自我完善改造了人的生命本身,进而达到开发人力资源的目的。因此,发展终身自我教育将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