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中等教育论文 > 正文

苗、汉初中生艺术创造力、师生内隐刻板印象及对他人作品评价

来源:UC论文网2015-11-03 19:02

摘要:

引言 人类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精彩的创造力发展史。20世纪90年代之后,世界经济开始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进入21世纪后,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创新型经济在世界范

引言

    人类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精彩的创造力发展史。20世纪90年代之后,世界经济开始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进入21世纪后,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创新型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大量的创新人已成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但由于创造力本身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目前为止人们对创造力的研究还是十分有限的,有很多值得广大研究者进一步调查挖掘之处。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重视并研究人们对于少数民族的刻板印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共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来说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总数庞大,因此少数民族同胞的绝对人口数量很大,而且分布辽阔。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想要更快更好地发展,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有创造力的人才。因此,我们应当在各级学校教育工作中,重视对各民族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和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这将会有力地促进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的和谐与快速发展、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整体上更好地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人们或多或少会对少数民族同胞产生一些根深蒂固的民族刻板印象,这种可能与现实情况不相符的刻板印象会影响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发展。所以本研究旨在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以苗族和汉族为代表,调查我国苗、汉初中生的艺术创造力水平、及教师和学生相关的民族—艺术创造力内隐刻板印象和师生对他人作品的艺术创造力的评价。
    
    第一章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创造力的文献综述
  1.1创造力的概念
    创造力的发展和心理学有着相似的经历:它们都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早在古希腊时代,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将创造力(creativity)定义为“产生前所未有的事物”,但这个阶段的创造力大都带着神秘主义的色彩。直到1869年高尔顿的《遗传的天才》出版之后,才标志着人们开始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创造力。
    在心理学界,由于研究者的研究角度不同、理论依据不同,所以对创造力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为止,创造力都没有一个得到所有研究者公认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在给创造力下定义的时候,或者强调创造的目的性、或者强调创造的结果,还有的强调创造的动机和人格。尽管存在着分歧,但人们比较接受的定义至少包括四方面:创造性的过程、创造性的产品、创造性的个人和创造性的环境。Amabile (1983)指出:“创造性最好不是定义为一个人格特征或者一种一般能力,而应定义为一种由人格特征、认知能力和社会环境有机结合而导致的一种行为”。Sternberg0等人(1988 )提出“创造力是一种产出具有新颖性和适切性的工作成果的能力。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1999)认为,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在独特地、新颖地、具有价值地(或恰当地)产生某种产品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能品质或能力。

  1.2创造力的跨文化研究
    创造力的跨文化研究,是研究者在考察创造力与环境的关系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研究方式。文化提供了一系列促进和组织创造力的条件,这些条件会影响创造性活动的总体水平。
    在创造力的跨文化研究领域中,中国和西方国家关于创造力的比较研究逐步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比较中西方文化背景下个体创造力的代表性研究有:周林、查子秀和施建农(1995)采用图形创造性思维测验,以中国和德国五年级到七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进行了连续三年的测验。结果表明,中国儿童(包括一般儿童和超常的儿童)只在产生性思维方面优于德国儿童;三年中,德国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的增长趋势优于中国儿童。胡卫平等人(2004)编制了初中生科学创造力测验,对英国八所中学的1307名的青少年和中国两所中学的1087名进行了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跨文化研究。该研究从七个维度考察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无忧论文网有专门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板块,提供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师论文发表。联系方式:QQ357500023,电话13795489978包括创造性的问题提出能力、科学想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物体应用能力、产品改进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结果发现,中英青少年在科学创造力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学生在科学创造力总分上显著低于英国学生;在科学创造力的七个维度上,中国学生除了在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能力方面高于英国学生,在其他六个维度上都显著低于英国学生。
    在创造性人格方面进行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有申继亮等人(2000 )从好奇心、进取心、毅力、审美观、想象力和质疑精神六方面对中、美初中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初中生除了在质疑精神方面高于美国初中生以外,在其他方面的自我评价均低于美国初中生,而且中国初中生具有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学生比例显著低于美国初中生。申继亮和林崇德等人(2007)又以269名英国初中生和683名中国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中、英两国初中生的创造性人格状况。结果显示,两国初中生在创造性人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英国学生的有好奇心、内部动机、独立性三个维度;中、英初中生不存在显著差异的维度包括开放性、自信心和坚持性;而中国初中生得分显著低于英国初中生的维度有怀疑性、开放性和自我接纳这三方面。有关中、德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比较研究表明,中国学生仅在自我接纳方面得分低于德国学生;中德两国学生在怀疑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学生在其他六个维度的得分都比德国学生更高。  

    1.3跨文化研究中创造力的测量
    在创造性的跨文化研究中,关于创造力的测量大致有以下几种主要方法:发散思维测验、产品分析法、自我报告法。  
1.4艺术创造力的概念与研究现状

  1. 4. 1艺术创造力的概念
    Gardner (1988) 认为创造过程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创造受到生物本质的因素影响;第二层次是人类智力发展层次,也就是创造力超越智力的多元智慧;第三层次是知识领域发展的层次,当某一个人存在某一方面的专长时,才能为该领域提供创意贡献;第四层次是互动领域之社会脉络层次,其中提到了创造力的领域特殊性。创造力汇合理论的出现使得研究者开始意识到创造力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和领域特殊性,一般创造力的研究成果很难适用于特殊领域的创造力。不同领域的创造力有不同的表现,科学领域的创造力与文学领域和艺术领域的创造力并不相同。艺术创造力指在任何艺术方面的创造性表现,包括在视觉艺术、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电影和混合媒体等方面。本研究主要使用拼贴画任务来考察汉族和苗族初中生在视觉艺术方面的创造力。

  1.4.2艺术创造力的研究现状
  以下是一些关于艺术创造力的研究。如Niu和Sternberg (2001)的研究表明中国和美国的评价者一致认为美国大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比中国大学生的艺术作品更有创造性。在2004年一项跨文化创造力比较研究中,13位专家评价了被试在写作任务中的作品,这些专家包括优秀中学教师、高级编辑和创造力研究者。专家们分别评价了由高加索裔、非裔、拉丁裔和亚裔八年级学生写作的103首诗,104个虚构故事和103篇个人描述。研究结果发现,非裔和高加索裔学生在所有写作任务上均无显著差异。但是,拉丁裔、高加索裔和亚裔学生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创造力存在显著差异。Chuansheng Chen等人(2005)以248名美国大学生和278名中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比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东西方文化背景)和不同领域(语言、艺术、数学创造力)中,不同指导语对创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创造力领域中指导语影响显著,其中对艺术和数学创造力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对语言创造力的影响,而文化和种族对其没有显著影响。Zorana (20050)的研究分析了三方面的创造力:日常生活中的创造力、艺术创造力和智力创造力。研究者得出结论:创造力发展既需要一般性的能力又需要特殊领域的知识或技能。衣新发等人(2011)的研究发现,德国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水平高于中国学生,在德国学习的中国留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并没有比中国国内的学生高。德国学生、中国学生和中国在德国的留学生这三组评分者对同一批作品创造力的评价具有一致性,而且德国评分者相对来说最严格,评分最低。
 
第二章 苗族和汉族初中生.................... 23-35
    1 研究设计 ..................23-27
        1.1 研究目的..................... 23
        1.2 研究方法........................................ 23-27
    2 研究结果 ..........................27-35
        2.1 艺术创造力......................... 27-29
        2.2 内隐联想测........................ 29-31
        2.3 对他人艺术创造力.................. 31-33
        2.4 结果综合分析........................ 33-35
第三章 教师关于艺术创造力的.................... 35-39
    1 研究设计..................... 35-36
        1.1 研究目的.................... 35
        1.2 研究方法 ....................35-36
    2 研究结果 .........................36-39
        2.1 教师内隐刻板............................ 36-37
        2.3 教师对他人艺术创造...................................37-39
第四章 综合讨论 ........................39-45
    .................................................................  
  
结论
    本研究发现在民族—艺术创造力的内隐刻板印象中,不同民族的初中生,表现出明显的群体内偏好,即每个民族的学生都认为本民族的艺术创造力更高;实际上苗族和汉族初中生的艺术创造力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聚居地因素上,汉族聚居地初中生的艺术创造力显著高于苗族聚居地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初中生更倾向于认为汉族的艺术创造力高于苗族,但他们自身的艺术创造力呈下降趋势;自身创造力和评价他人作品的艺术创造力呈显著负相关。教师的内隐刻板印象值和对学生作品的艺术创造力评分之间有中等程度的负相关。

核心期刊推荐